哪些倭国百姓,真的很惨。 家产被抢,家园被烧毁,现在他们,已经一无所有。 更有哪些因为反抗,或者是长得磕碜的,直接葬身于刀斧之下。 今天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不过,好在唐军的素质很高。 他们虽然烧杀抢,但是并没有侮辱妇女的行为。 唐军的军纪严明,绝对不允许他们做出这种事情。 不过,其实对倭国的哪些妇人来说。 与其抢她们的东西,烧毁她们的家园,还不如被那啥呢! 反正,她们本来也准备改善一下基因。 不出意外的话,她们之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送到大唐去。 千里迢迢去借种,如果今天有唐军对她们那啥的话,对她们来说,其实倒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唐军高大威猛的形象,正是她们理想的对象啊。 但是这些可恨可恶的唐军,竟然只抢东西,而对她们视而不见,实在是太可恨了,简直连禽兽都不如啊! 当倭国王和渊盖苏文来到现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面。 看到这一幕,倭国王不由的头疼起来。 他们倭国,本来就很穷。 他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资源极度稀少,地里的庄稼产出也极为有限。 平时养活他的子民,已经非常吃力了。 这一城的百姓,要怎么安置? 上哪里找那么多的房屋? 上哪里弄那么多的粮食? 但是放任不管的话,绝对是要出事的! 其实,这只是一个中城。 这个城内的百姓数量,也及其有限。 如果只是要处置这一个城的百姓,倭国王还不至于愁成这样。 问题是,现在可棒杀千刀的唐军,还在海面上游荡。 他们随时都可以,攻击他们倭国的任何一个城池。 而他们因为这漫长的海岸线,根本就无从防守,只能被动挨打。 如果唐军一路不断的进行破坏的话,恐怕根本用不多长时间,他们倭国就得完蛋。 但是面对这种困境,倭国王又没有丝毫的办法。 其实别说是他,就连旁边的渊盖苏文,也同样眉头紧皱,为难的很。 因为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无解。 但是他们还不得不面对现实。 倭国王和渊盖苏文,两人联袂走到这些灾民面前,准备安抚一下他们的情绪。 然后,两人就听到,这些倭国百姓,正在泼口大骂。 “这杀千刀的渊盖苏文,把我们害惨了!” “这个老乌龟,给咱们国王灌了什么迷魂药了?咱们国王怎么就收留他了呢?” “要不是这个老不死的,怎么会害的咱们家破人亡那呢?” “都被这个该死的乌龟盖给害惨了!” 这一大片百姓,居然全部都在骂渊盖苏文。 并且越骂越来气,越骂越火,越火九骂的越起劲。 旁边,倭国王听到这些百姓的骂声,虽然他心里也是比较认同这一点的。 自己的确是被渊盖苏文灌了迷魂汤,要不然,当初自己怎么会混了头收留他呢? 你看自从收留了他之后,惹出多少事情来了? 但是吧,认同归认同。 现在两个人,毕竟还是一条绳上的两个蚂蚱,跑不了我也崩不了你。 这些百姓当着面骂娘,渊盖苏文脸上须不好看。 就在倭国王正准备发火,训斥一下这些百姓的时候。 渊盖苏文却是及时拉住了他。 渊盖苏文冲着倭国王摇了摇头,然后对他说道:“倭国王,这都是唐军的离间计,如果你要训斥这些百姓的话,哪就上了唐军的大当了。” “好了,我先离开这里,倭国王你快安抚一下百姓吧!” 说罢,渊盖苏文转身离开。 倭国王这才松下一口气来。 这个渊盖苏文,倒还算是知趣。 如果他不走的话,自己势必要训斥一下这些百姓。 但是这些百姓说错了吗? 并没有的! 到时候,这些百姓,只会更加痛恨渊盖苏文,甚至连自己都恨上了。 现在渊盖苏文表示不需要训斥百姓,那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他们都没看都得是。 渊盖苏文转过身去之后,脸上露出深深的鄙夷之色。 真是一帮傻冒啊! 他们难道天真的认为,大唐派出二十万大军出动,就是为了他一个渊盖苏文吗? 你弱就是一种错,这一次大唐摆明了就是为了你倭国来的。 难道你真的天真的以为,全部都是受了他的牵累? 可恨这帮蠢猪,完全看不透这一点,真的让他极为无语。 …… 而此时,程处亮带领大军已经安全返回。 这一次,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程处亮还是第一次抢的这么爽。 回来之后,程处亮咧着嘴,嘿嘿笑道:“大将军,爽,实在是爽了!以后这样的活,统统都交给我们就行了!” 气的旁边的尉迟宝琪直接给了他一拳:“你给我滚!不是排队来的吗?下一次,就轮到我们了!”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放心好了,不要紧,大家都有份,都有份的!” 当天下午,他们前进了百余里的地方,又袭击了一处倭国的城镇。 这一次是个大城,李愔怕出现什么意外,直接派出尉迟宝琪和秦怀玉两帮人马。 结果,这一次一直抢到了天黑。 主要是东西太多,需要找马车,找车夫,然后运过来,特别麻烦。 这两次抢的东西,装了整整三大船。 李愔命人直接送了回去。 接下来的几天,唐军绕着倭国悠长的海岸线,开始肆无忌惮的洗掠之路。 这一次,让倭国的百姓,彻底品尝到了‘倭寇’海贼之苦。 而唐军,真的抢的爽了。 最多两天时间,就会有好几船的金银财宝运送回大唐。 这一次,对这些唐军的将领和士兵来说,是出来打仗打得最爽的一次。 每天好吃好喝,好几天才轮到一次出去抢劫——额,是出去打仗。 并且,虽然唐军军纪严明,绝对不允许私藏货物。 但是回来之后,大将军都会给他们奖赏。 在倭国的打仗,至今为止,唐军只有伤员,未死一人。 打仗还能不死人,还能发财,还吃的好喝的好。 这哪里是打仗,简直跟旅游一般,小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爽。 唐军已经彻底喜欢上了这样的打仗生活。 而此时的倭国百姓,这段时间真的是苦不堪言,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每洗掠一个地方,李愔就命士兵大肆宣传,唐军是为了渊盖苏文而来的。 他们,只不过是被渊盖苏文所连累罢了。 因为这样的宣传,让所有遭殃的倭国百姓,都痛恨上了渊盖苏文。 进而痛恨上了他们的国王。 如果不是他们的国王昏聩的话,他们又怎么可能遭遇这种境地呢? 而最可怕的是,现在整个倭国,处处狼烟,倭国王,已经没有能力安置哪些失去家园的难民。 这样一来,就爆发了更加可怕的恶果。 这些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抢掠其他没有受到侵袭的城镇。 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处处狼烟,处处都在发生着战争。 其实唐军所造成的杀戮,极其有限。 因为毕竟李愔下达了命令,没有必要,尽可能少杀人。 但是现在他们自己人内讧,哪真是朝死里打,每天都有不知多少人死去。 整个倭国,除了他们的都城以外,其他地区,已经彻底失控。 并且就算在他们的都城里面,也并不保险。 哪些灾民,随时都有攻打进都城的可能性。 倭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倭国王,几乎被气到吐血。 倭国的文武大臣,开始血谏他们的君王,要求抓住渊盖苏文,并且把渊盖苏文交给大唐,来换取和平。 倭国王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下来。 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再不想办法的话,恐怕他即将成为末代君主。 当然了,渊盖苏文的实力很强。 他们远远不是渊盖苏文的对手。 想要对付渊盖苏文的话,就只能用计。 最终,他们商议出一个绝佳的妙计。 哪就是设宴宴请渊盖苏文,然后在宴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 以摔杯为号,帐内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进,当场砍下渊盖苏文的脑袋。 只要渊盖苏文一死,他的三万大军就群龙无首,到时候就能被他们收编过来。 等唐军退走之后,正好可以镇压反叛。 额,好吧。 其实这个计策,是从三国故事里学过来的。 倭国人,非常痴迷于三国故事。 非常崇拜哪些三国的武将和名士。 他们国内的内战,所有的战略战术,基本上都是脱胎自三国故事。 …… 此时,唐军正在海上修整。 现在,整个倭国还有最后一方净土。 哪就是处于倭国最北部的北海道。 北海道同样是倭国的领土,不过却是一个孤立的小岛。 这段时间,李愔一直没有去洗掠北海道。 而北海道这个名字,其实还是倭国向大唐学习的结果。 这时候的倭国,各方面都极度落后。 在各个方面,都在向大唐学习。 像是大唐流行的跪坐,睡的矮床,这样的细节他们都孜孜不倦的学习。 并且一直流传到后世也没有更改。 像是茶道、花道等等,更是处处都在学习和模仿。 甚至就连取个地名,都是这样。 大唐分为十道,所以,他们倭国也以道为名字来命名。 北海道就是这么来的。 殊不知,整个倭国的面积,还不及大唐最小的一道大。 李愔此前之所以没动北海道,可不是因为他仁慈。 他留着北海道,其实就是做一个临时落脚点。 经过他们的一番抢掠,李愔相信,接下来倭国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 并且有很大可能,倭国王和渊盖苏文之间,会彻底决裂。 而最后的胜者,李愔更加看好渊盖苏文。 倭国王,很有可能,并不是渊盖苏文的对手。 当然了,不管谁胜谁负,李愔都不用管那么多。 反正他们是狗咬狗,一嘴毛。 等他们斗完,李愔只需要负责出来收拾残局就成了。 接下来,李愔发动全部兵力,对北海道发起攻击。 李愔相信,接下来的时间,倭国必然会陷入内乱之中。 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支援北海道。 当然了,其实就算他们真的来,唐军也丝毫不惧。 …… 唐军的船,遮天蔽日般,将整个北海道团团包围住。 这一次,李愔直接动用了十万步兵。 这些兵马,都是朝廷方面派来的。 李愔作为大将军,总要雨露均沾,不能太过厚此薄彼。 而之前的时候,他们因为需要适应航海,状态不佳,李愔基本上没怎么派他们出场。 现在,总要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是? 这一次,李愔直接跟着上岸。 然后,这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 很快,他们就来到北海道的主城之外。 至于其他的小城——额,根本就不能被称作为城,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土村子而已。 连城墙都破破烂烂的。 这样的小城,李愔连攻击的欲望都没有了。 最近抢的东西够多的了。 运送回去的战舰,至今还没有返回。 现在有再多的东西,都没办法运送回去。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暂存在这里好了。 不多时,十万唐军兵临城下。 李愔讶异地看到,北海道主城的城墙上,居然没有看到一个倭人士兵。 而就在此时,主城的城门轰然大开。 李愔微微一笑,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这段时间,他带领唐军纵横整个倭国。 虽然是因为实力上的差距,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碰到哪怕一次像样的抵抗。 这样虽然很顺,但是很没有成就感的。 如今在北海道,总算难得的碰到一个有血气,敢和他们硬碰硬的将领了。 李愔决定,就冲他的这一份血性,到时候赏他一个全身而终就是了。 但是下一刻,李愔嘴巴张的大大的,直接被惊呆了。 从城门里,是走出来一队人。 但是这些人,可不是什么战士。 他们身上,都穿着华丽的丝绸。 这些丝绸,用的都是上好的布料,做工精致,款式新颖。 衣服上面还有中华商行的标志,一看就是专门从中华商行里面定制的限量版。 这样的人,肯定不可能是士兵。 并且,这群人手里,拿的可不是武器。 而是双手高高举起,为首之人,手里拿着的,赫然是一方印。 莫非,哪就是北海道的城主之印不成? 这些人,特么的居然是出来投降的? 一瞬间,李愔心里涌起一股想要将他们全部都咔嚓掉的冲动。 不过,反过来想想的话,倒是不难理解他们的选择。 最近半个多月的时间,唐军将整个倭国都搅了个天翻地覆。 北海道这边,怎么可能毫不知情? 既然知情,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就凭他们这点兵力,如何和唐军作对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如此的话,哪还不如投降的好。 北海道城主,连同城内的官员,高举双手,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 一边走,还一边高喊道:“不要动手,不要动手,我们是来投诚的!” 并且,他们说的话,是正宗的汉语。 腔调虽然略微有些奇怪,但是极为流利。 李愔的侍卫,围在李愔身边,用弩箭指着他们。 只要有人一个失手,这些人,全部都会完蛋。 只是片刻时间,这些人身上,就涔涔冒出冷汗,将衣服都浸湿。 李愔摆摆手说道:“放他们过来!” 这些亲卫,这才收起弩箭,将这一行人放了过来。 这些人来到李愔身前,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上,五体投地。 “北海道城主桂山恭迎大唐蜀王殿下,我代表整座北海道,愿意归顺于殿下,从此为奴为朴,任劳任怨。恳请殿下允可!” 这投诚的姿态,可真是卑躬屈膝,低微到了极致了。 为了活命,他们也真是拼了。 李愔微微点头说道:“本王,接受你们的投诚,起来吧!” 跪倒在地上的桂山他们,根本看不到这位蜀王殿下的表情,心里惧怕的很。 这位大唐蜀王的一个念头,就能让他们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而现在,这位大唐蜀王,终于接受了他们的投诚。 这让他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接下来,大军进驻北海道。 桂山殷勤地将自己的城主府收拾干净,然后恭请李愔入驻。 而李愔带来的二十万大军,对北海道的百姓,秋毫无犯。 他们在野外露宿,没有丝毫占据当地百姓民宅的意图。 额,当然了,实际上这也和北海道远不是后世那种繁华的城市。 岛上的人口,也没有多少。 如果想让二十万大军全部都住进民宅的话,除非将整个北海道的百姓,全部都赶出家门。 不过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么整个北海道,都将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 这些百姓,会对唐军无比的仇视。 这对李愔接下来想要执行的计划不利。 而唐军的这一举动,让真个北海道的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在唐军没来之前,几乎整个倭国,都在传唐军的凶残和恶毒。 但是在唐军来到之后,他们才发现,其实唐军要比他们倭国自己的队伍要好的多。 如果是他们自己的军队的话,军纪绝对不可能这么严明。 就算那些将领下严令不得骚扰百姓,那些士兵,一定会偷偷摸摸的欺负他们的。 并且,哪些将领,本身就不是好东西。 又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呢? 而再看这支唐军呢? 人家真的对他们平民,秋毫无犯。 倭人素来崇拜强者,这样的唐军,让他们敬畏和崇拜。 甚至有小娘子看到唐军,还会偷偷摸摸抛媚眼。 …… 二十万大军,迅速将整个北海道全部控制起来。 当然,哪些海船上面,自然也需要留人看守。 除了李愔和他的亲卫住进了城主府中,其他的将领,都是跟着士兵住。 而对于原本北海道的城主桂山,李愔并没有为难他,甚至于,他暂时仍然是名誉上的城主。 到了晚上的时候,城主桂山求见。 李愔命亲卫将他带了进来,见到李愔之后,桂山慌忙跪倒在地上。 “尊贵的大唐蜀王殿下,小人办事不利,请大王重重责罚。” 李愔看着跪倒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桂山,忍不住皱眉问道:“桂山,到底什么事情事情你没有办好啊?” 李愔不记得给他安排过任务,还真没想通他到底什么事情没有办好。 桂山颤抖着说道:“尊贵的大唐蜀王殿下,就是,就是,就是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问题。” “我们这地方,实在是太贫瘠,粮仓里的粮食,最多能够支撑大军十日的军粮。小人已经将粮草,全部准备妥当,正准备送到军中去。” “不过,不过十日之后,之后,就真的没有粮食了。” 说罢,桂山胆颤心惊地把头抬起来一点,悄悄观察李愔的表情。 而听完桂山的话之后,李愔不由哈哈一笑说道:“是这个事情啊?这件事情,并不怪你。” “军粮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我们可以自行解决。以后见面,不需要动不动下跪。好了,没什么事你先下去吧!” “是,是是,小人告退。” 小心翼翼地从地上爬起来,拱着身子一点一点的退了出去,桂山的脸上,兀自挂着茫然之色。 就这么轻轻放过我了? 真的放过我了吗? 这么轻易的么? 可是,他们千里迢迢来攻打我倭国,又对倭国的百姓这么好,他到底求的是什么? 一时间,桂山有种恍然若梦的感觉。 大唐,真的和我们倭国不一样啊! 怪不得,人家大唐是大国,果然有大国的风范啊! …… 晚上伺候李愔的人,本来一直是他的亲卫。 其实李愔也不怎么用人伺候,平时也就给打打水,铺铺床,洗洗衣服。 其他的事情,李愔自己就能做。 在后世的时候,就是个扑街写手,什么事情不都得自己做? 虽然现在养尊处优,娇气多了,但是这些简单的事情,李愔还是会做的。 不料,晚上来伺候他的,竟然换成了两个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