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吟诗(三更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时,李愔便转到百花潭畔。   百花潭面基虽然不算很大,但是湖水清澈,清风徐徐,别有一番情调。   而就在湖畔的柳树之下,李愔看到,正有一群青年男女,凑在一起,似乎正在进行诗会。   对于这种文人的无聊文字游戏,李愔向来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因此,在看到这个诗会之后,李愔不由无聊地准备离开。   不过就在此时,李愔却是意外听到几句话,不由的灵机一动,停下身来。   “王兄,谁不知道王兄乃是益州第一才子,王兄就不要谦虚了,还请王兄写下大作!”   “是啊,王兄之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整个益州,当为第一啊!”   “哪里,哪里,是诸位抬爱了,小生才疏学浅,怎敢当的益州第一才子呢?小生最钦佩之人,乃是蜀王殿下,真可称得上是我大唐第一才子啊!”   嗯?   居然在这里,碰到本王的粉丝了?   听到这里,李愔又不想走了。   主要是,这位众人口中的王兄,居然被称为益州第一才子。   虽然他自己拒不承认,但是从他故作谦虚的口气中,仍然能够听出他的自负。   不知这位王兄,和益州四大世家的王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不是王家之人?   想到这里,李愔不由饶有兴致地,向诗会现场靠去。   只见那位被称作王兄的书生,正提笔,笔走龙蛇,很快就写下一首诗。   然后,这位王兄身边的书生忍不住大声念了出来:   十里平湖青黛光,雨后草青荠菜香。   寄言踏春众儿女,莫负南苑柳丝长。   (这位王兄是虚构人物,这首诗是烟雨打油之作,能力有限,诸君莫笑。)   “好!好一句莫负南苑柳丝长!只此一句,便压过今日所有诗作啊!”   “我觉得,最销魂的,就是莫负这二字了!人生苦短,王兄这是在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吗?”   “我觉得,还是这柳丝长三字更妙啊!柳丝在生长,春日苦短,不能及时抓住,就不免辜负了春光!”   “妙极,妙极啊!”   这首诗一出,这位王兄周围的那些书生,纷纷出言赞赏。   而旁边的李愔,不由哑然失笑。   这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首打油诗罢了,就这样的诗作,也能称得上是好诗吗?   那么这位益州第一才子的含金量,也未免忒低了吧?   想到此处,李愔忍不住纵声大笑起来。   李愔的笑声,顿时打断了这边的吹捧。   那些才子,顿时满脸怒色,眼神不善地向这边看来。   他们在这边踏春吟诗,而那人居然在旁边耻笑,简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有辱斯文!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在他们看到李愔骚包的外形,还有身边簇拥的侍卫之后,到了嘴边的斥责,忍不住又咽了回去。   出头有风险,说话需谨慎啊!   此时,一个少女则是忍不住怒冲冲地站了出来!   “喂,你笑什么笑?难道我哥做的诗不好不成?你在旁边笑话我哥作的诗作,那就是你认为你能做出更好的诗作来咯?那你就以柳为题,作一首诗吧,要是作的不好的话,哼!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愔忍不住向这个少女看去,只见这个少女,穿着一身淡紫色长裙,大约十四五岁年纪。   脸蛋上微微带着婴儿肥,满脸娇憨,忍不住让人升起怜爱之心。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区区一首咏柳诗而已,这有何难?娘子听好了!”   听到李愔的话,这位少女不由皱了皱可爱的小鼻子,嫌弃地看向李愔。   而李愔,此时则是若无其事地看向这群书生。   发现这群书生大约七八人,这七八个人,隐隐间以中间的王兄为首。   这些人,身上衣服华丽,举止骚包,一看就是出自富贵人家。   这几个才子,不知能不能为我所用啊,李愔心里在转着念头。   嘴里却是开始吟哦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木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出,现场的书生,都是默不作声。   这几个书生,固然作诗的能力有限,但是欣赏水准还是有的。   这首咏柳诗,水准非常之高,比王兄的诗作,不知要超出多少。   就算他们扪着良心,都不敢说王兄的咏柳诗比之更好。   就连那个少女,似乎都能品位到,这个可恶的家伙所作的咏柳诗,要比自己兄长所作,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更加可恶的是,那个可恶的家伙,居然还笑眯眯地向自己问道:“小娘子,不知我的诗作和令兄的相比,如何呢?”   这个少女,顿时气鼓鼓地说道:“哼!你这肯定是早就作好了的,而我哥呢?是现作的诗作。就算你的诗作比我哥的好上那么一点点,有什么好神气的?”   这只是好一点点的问题吗?   这时候,就连那位王兄都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不由说道:“思思,人家的诗要远胜过为兄。”   听到自家兄长的话,思思不由撅着嘴巴说道:“不就是这一首诗嘛,有什么可神气的嘛!有本事的话,那就再另外再换题目再行比过,我哥一定比你强的!”   听到思思的话,李愔不由哈哈大笑道:“小娘子,这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只是为了风花雪月的话,这读书又有何用呢?因此,这吟诗作赋的事情,请恕在下不便奉陪,你们自己玩吧!”   思思气鼓鼓地问道:“那你是做什么的?”   李愔叹息一声说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下只不过是县衙之中的一个小吏而已。”   “但是出门看到这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在下痛心不已。而转首之间,看到诸位在此风花雪月,忍不住心有所感。得罪之处,还请海涵。”   说完之后,李愔行礼致歉。   而眼光,却是漫不经心地向众人扫视过去。   如果这些人,都是富家纨绔,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的话,那么他算是找错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