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站在地图面前,激动道:“皇太极现在分兵只有一个可能,色棱的死改变的战局,他临时做了调整,分兵去打其他部落的老巢了!” 中国自古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尤其在战争领域。 老祖宗打了几千年,什么尔虞我诈的战法没有玩过? 从春秋战国的车战,到汉朝的骑兵横扫北方,再到唐朝横推西域。 从各种纵横之术,到远交近攻,到堡垒逼近,到缓称王高筑墙等等,都是先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然而,后世也有一位伟大的战略、战术大家,在四次反围剿中,用兵如神,并提出了一个兵家大道至简的道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崇祯没想着要自己上的,他只想着尽快把皇太极给耗住,然后后方开始把建奴一顿**。 这场战争的主力主要是用蒙古人,让蒙古人和皇太极彼此消耗。 然后皇帝出来扫尾。 皇太极分兵的可能性他也推算过,但没想到这么快。 一旦皇太极分兵,就可以集中自己优势的力量,对皇太极的军队进行各个击破的打击了。 听说皇帝要出关,宣府总督沈棨和总兵侯世禄都差点跳起来了。 眼下草原上已经战火熊熊,这个时候皇帝要出关,岂不是要进入战火中心地带。 这下把沈棨和侯世禄吓得不行了,皇帝来宣府已经让他们提心吊胆,深怕敌人突然兵临城下,皇帝若是有什么闪失,他们的全家怕是都不保了。 现在皇帝居然还说要去草原上! 沈棨跪拜道:“陛下三思!陛下乃是九五之尊,关乎涉及安慰,不可亲身犯险!” 崇祯着好戎装,左手拿起天子剑,道:“沈大人就不必为朕担心了,守好宣府,待朕凯旋!” 他一边说,一边对那传信的士兵道:“快快去通知孙传庭、卢象升和张之极,约定的地点会合!” “遵旨!” 侯世禄道:“若是陛下执意要去,请带上末将一起!” “你不能离开,万一皇太极刷阴招攻打宣府怎么办,你老实待在这里,把宣府给朕看好了!” 侯世禄道:“臣担心陛下……” “你们整顿好宣府的军务,就是对得起朕了!” 崇祯将剑挂在腰间,顺手拿起了桌上那把短款的燧发枪,将火药子弹放在皮革袋子里,然后大步走了出去。 沈棨和侯世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沈大人,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守好宣府。” “那陛下他……” “陛下都说了,让咱们守在这里。” 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崇祯出了宣化城。 一万御林卫和一万虎贲卫都已经列好队形。 军官们正在阵型视察。 御林卫和虎贲卫的军纪非常严格,平日里在训练的时候,列队不整齐或者慢了,整个连(100人)都要处罚俯卧撑200个。 如果有两个连同时发生,一个营的人全部要受罚。 如果两个营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整个团都要处罚,直到最后整个军都受到处罚。 一旦升级到团,就要加二十里的处罚了。 一旦升级到师,就要加四十里的处罚。 一旦到军,就要接受八十里的处罚。 京卫的训练非常严苛,但食物供给是特殊的,每天的肉都有充足的保障,不然那些重骑兵怎么可能承担得起几十斤的铠甲。 崇祯抵达的时候,全体将士已经排列得整整齐齐,横竖看上去都是一条条笔直的线。 这一点已经充分说明,京卫的组织性能已经提升起来了,这在作战的时候至关重要。 没有做太多停留,军务紧急,兵贵神速,带上干粮,崇祯就带着两万二千人,一路出关,再一次进入草原。 这一次的御林卫和虎贲卫,比去年的人数多了,且士兵的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了。 这些人大多数人都是从陕西一带招募来的,那里的民风本来就彪悍,而且还有一部分是从各地的边军里抽出来的精锐。 经历了严格的训练,有些兵痞子已经磨去了痞气。 这里面甚至有许多军官都被毒打过很多回。 毒打归毒打,但毒打完了一半崇祯都会亲自去探望一下。 那些兵痞子和流氓,在李邦华的整治下,硬是被打得听话了。 你说这一次出征有没有带监察院的人? 当然有! 监察院副御司使黄德功亲自来了,这哥们儿之前是京卫里的人,是个十足的狠角色,后来被崇祯扔到了监察院。 李邦华负责统筹监察院和军事法庭。 而黄得功就负责监察宪兵队。 这里几乎没有一个军官没有被他揍过,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为“黄屠夫”! 倒不是说他经常杀人,而且形容他杀气十足,平时惩罚军官,一切按照章程,眼睛皮子都不会眨一下。 你说现在的京卫军纪如何? 三天后,固鲁思齐布收到了崇祯的信。 看完后,他吓了一大跳,皇太极已经跑到别处去了,北边可能只剩下一支人数不多的建奴骑兵。 具体是多少,无人得知。 但可以肯定是,皇太极已经分兵。 固鲁思齐布这才恍然,难怪这几天,建奴一直停留在北边,没有了动静! 他立刻开始整顿兵马,直接调集了五万大军。 可怜的代善在军营天天骂皇太极! 凡是难啃的骨头,皇太极都派代善出马,代善郁闷得抓狂,但又无可奈何。 这一日,得知固鲁思齐布已经调集了大军杀来,具体兵力不祥,但肯定比自己多。 代善也陷入了犹豫之中。 你说打呢还是不打? 犹豫再三,肯定要打! 打了之后,即便不能胜,回去还有交代。 若是打都不打,直接撤,回去皇太极肯定要借题发挥了。 于是代善心一横,立刻开始动员全军。 终于,草原上的第一仗拉开序幕了。 而此时,待在离元上都城百里之外的三个部落的援军,也已经得到了崇祯的书信。 顺义王差点没有跳起来:“什么!皇太极分兵去攻打咱们的老巢了!快快快!传令下去,全军回撤!”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三个部落首领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不是我方不给力啊,实在是敌人太狡猾了! 而崇祯更狡猾,他明明知道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却在给几位部族首领的书信里绝口不提,从而来加剧双方的冲突和仇恨,既消耗皇太极,也消耗蒙古人。 如此以来,以后蒙古人对大明必然更是言听计从。 三天后,五月十六日。 孙传庭、卢象升和张之极,在约定的地点,与崇祯会合了。 大概现在皇太极的兵还在提防着在路上会不会遇到明军。 告诉你,他们现在一旦遇到明军,就是遇到五万二的明军! 在草原战火格局突变的时候,辽东也终于不安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