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李自成李督察!(第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徐光启就入了乾清宫,他身后跟着李之藻、汤若望,以及一些体格壮硕的锦衣卫。   他们扛着卷起来的布料,很大一卷,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扛进来。   然后放在乾清宫空的地板上。   “陛下,您要的地图拿来了。”   崇祯放下笔,大步走下来:“打开朕看看。”   这卷起的布料竟然是地图,几个人开始将布料展开,几乎占了乾清宫前面一半的空地。   没错,是《坤舆万国全图》!   还有一份《中华图志》!   《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   他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完成的,是彩色的,是后世世界地图的基本版。   除了南极大陆以外,整个世界的轮廓已经成型了。   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连澳洲都有轮廓,而且方位几乎一模一样。   没错,明朝的时候,中国就绘制出了世界地图。   崇祯让人重新放大,看到这张世界地图,崇祯看到许多熟悉的地理概念,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21世纪一样。   他满意点了点头:“好就是这样,先将这幅地图收起来。”   今日,崇祯重点要看的是《中华图志》,它是重新的绘制版,也是出自李之藻之手,几乎还原了中华文明圈的地图。   包括华夏,南边的南洋,东边的日本、朝鲜,北边的草原和贝尔加尔湖以北的地区,西边是西域,直到中亚一带,也就是当年汉唐西域都护府笼罩的地方。   这份《中华图志》非常详细,两京十三省,每一个州府,每一条河流都标清楚了。   看得出来,李之藻是下了大工夫的。   “好!这正是朕要的!李爱卿,你立了大功,朕要赏你一万两(650万)!”   “多谢陛下,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不敢领赏。”   崇祯大袖一挥:“有功就要赏,一万两单独赏给你,另外朕再加赏两万两给科学院,这钱徐老头你自己去分吧。”   “多谢陛下!”   皇帝出手阔绰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崇祯看了看周围,温体仁在一边恭候。   崇祯道:“这件事要写到大明日报里,朕要告诉所有人,为大明立功者,就有赏,朝廷是赏罚分明的!”   “遵旨!”   所以,规矩不仅要立,立了还要让所有人知道。   不仅要让所有人知道,而且还要付诸实际行动,这叫立标杆。   周围的锦衣卫听了皇帝的话,都是心潮澎湃,这以后自己立了功,必然也是少不了奖赏的。   “毕爱卿。”   “臣在。”   “你过来看。”崇祯干脆就趴在地图上,指着北直隶这快地方,“你户部的人立刻派下去,什么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顺德府,所有的州府、县城、甲里,全部下去检查,检查完写检查报告,人要在三月三日之前全部到。”   “遵旨,臣立刻着手去办。”   大明的户部其实是六部当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院,因为是管全国财务的,每一个地方肯定都有一个财务分局,叫做户部清吏司。   清吏司的长官是郎中,副职是员外郎,另有两名主事,分领各地的俸禄、粮食、户口、田地统计、税收等等。   他们不在地方官的系统里,而是属于京官驻派地方。   但因为皇权不下乡,户部最多也就在州府这一级。   现在崇祯的意思是什么?   户部的人全部给朕下乡去检查,不够人数的就外聘,反正户部不能只待在州府里了。   “韩一良!”   户部给事中韩一良连忙道:“臣在!”   “你派人下去,给朕好好查查!”   “臣遵旨!”   户部给事中是做什么的?   专门盯着户部工作的,七品小官,但话语权极大,相当于纪委。   “曹思诚呢?”   “臣在!”   “督察院各地监察御史的声音朕怎么没听见,他们在干什么?”   “启奏陛下,臣这就去训斥!”   “作为言官,各地的新政执行如何,也没有一个报告出来。”   “陛下息怒,新政才发下去二十八天,许多偏远的省份应该都还没有接到通知。”   “这不是理由,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浙江、湖广都没有接到吗,朕一封监察御史的奏疏都没有收到,他们平日里不是很爱上疏言事的吗,现在都哑巴了!”   你要说其他省没问题,是绝对不可能。   北直隶都暴乱了,而且还是顺天府,其他省的情况可想而知。   曹思诚无言以对,只好道:“陛下,臣立刻敦促他们!”   崇祯站起来,双手交叉放在前面,紧锁剑眉道:“依朕看,这些监察御史不合格的都可以滚蛋!”   崇祯要重启一批人了,六科和督察院下面的人都是利益既得者,利益既得者集团怎么可能自查,损害自己的利益呢?   新政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就会站在乡绅的那一边。   找谁呢?   现在关键不是找谁的问题,而是这个人如何定位的问题。   崇祯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就用这个人来把全国各地的大地主们闹个鸡犬不宁再说!   “徐爱卿,从北京城到山海关的水泥路聘请的民工,每个月的工钱一定要落实好。”   “陛下放心,所有的账本,臣这里都有一份。”   “凌爱卿,乡绅暴乱的案子昨天开审了吗?”   大理寺卿凌义渠出列道:“启奏陛下,已经开审,审了8个人了。”   “是公审吧?”   “是公审,当时有许多老百姓围观。”   “这件事情处理要加快。另外,刘志选呢?”   “刘志选已经定案,呈递内阁。”   孙承宗道:“陛下,在这里,臣正要呈奏。”   崇祯接过来,打开看了一下:“好,立刻给朕传首两京十三省,让全国的官员看看破坏新政的官员的下场。”   “是!”   “行了,都下去吧。”   大臣们齐道:“臣等告退。”   大臣们离开了乾清宫,崇祯看着《中华图志》看了许久。   “还是粮食啊,今年皇太极肯定会扰边,但是朕必须把精力放在内部的粮食生产和体制改革上。”   王承恩小跑进来:“陛下,李自成来了,在宫外等候。”   “让他进来!”   不多时,李自成便从外面走进来,他还是去年那个样子,皮肤有些黝黑,早年的经历在他身上打磨出岁月的痕迹。   二十三岁的李小哥,浓眉大眼,看起来比较忠厚。   历史上的李小哥在起义造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忠厚的人,他对待属下非常好,对待投降过来的人也一律优待。   但是,他对贪官、地主,是嫉恶如仇的。   这和他过去的生活有关。   崇祯将他找来干什么的?   督察新政!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