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边军也没有几个干净的,都和八大蝗商有关联。 把魏云中的老婆和小舅子一抓,然后再一顿毒打,打得连他爹妈都不认识了,就全部一五一十地招出来了。 所以的名单都放在皇帝的面前。 这是一份绝密的名单,是骆养性亲自审问,军委会元帅孙承宗在一边陪审,最后名单到皇帝这里。 也就是说,知道这份名单的,一共只有三个人。 因为这份名单牵扯太大了,把边军的诸多官员都牵扯进来了。 一旦公布出来,言官们必然会借此发大财,到时候整个朝廷都会乱套。 那八大蝗商算什么,在这个年代的北方,商人地位是非常低的,诛了九族又如何? 但是这份名单的分量确实重若泰山。 搞不好万一引起边境动荡,就给皇太极可乘之机了。 账先记着,事情有轻重缓解,凡事都得一步步来。 这就审问完了? 当然没有! 当天下午,又有一个人被审问出来! 谁? 工部右侍郎刘延元! 为什么工部的高官会牵扯到边军卖粮食案件里? 这个逻辑似乎说不通啊? 说得通! 工部负责的是各种工程搭建,铁器锻造,兵器的制作,还有资源的开采。 这些全都是肥差,全都是可以通过账本来核销,再让人卖出去赚钱的! 这事只有工部的人能够做到,其他部门还真做不了。 刘延元不仅仅和张家口那边走私卖资源有关,这一次山海关的军粮背后也有他的影子。 刘延元被抓之前,还在家里和几个小妾做多人运动,他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做多人运动了。 当时锦衣卫闯进去的时候,刘延元裤子都没有提起来,姿势正是最奇特的时候,惊慌知错之间,还是被锦衣卫强制分离的。 就这样,被强制分离后,再被强制带走。 往锦衣卫的昭狱里一扔,随便抽了几下,就全部交代了。 这一次刘延元参与进来的动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而是要搞倒孙承宗! 蓟辽督师孙承宗,辽东巡抚袁崇焕,在这一次辽东战局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也是朝堂上至关重要的人物。 对于刘延元来说,这是一场政治斗争,破坏军粮运输,广宁战败,袁崇焕和孙承宗都要被问责,朝堂上的格局自然会发生变化。 一旦真的成了那样,孙胡子的人都要被清洗,就会突然空出许多位置来,下面的投机分子们不就有机会了? 所以,战争和政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当崇祯看到刘延元的这份供书后,这才意识到一切都解释通了。 看似军政腐败问题,其实里面参杂了当今朝堂权力的角逐。 这特么的就坑爹了,为了搞政治斗争,不顾前线安危,这是要让几十万军民去送死啊! 朕为了夺回广宁,砸了多少钱出去了?牺牲了多少年轻小伙子?朕还亲自跑到草原去和皇太极打野! 朕连重骑兵都搬出来了,广宁真是血战数月。 顺天府粮价暴涨,民生已经出了很大问题。 这盘棋下到现在,已经是崇祯和皇太极两人死扛了。 到了打资源拼耐力的阶段,结果朝堂上的大臣,居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让几十万人去送命,不惜让辽东战局功亏一篑! 行! 三法司会审! 六部九卿全部出来问审! 把这个案子往史无前例的去办! 诛九族? 朕恨不得诛他十族! 千刀万剐? 太便宜他们了! 本来是留给孙得功的铜人,现在要加订几副了! 七月底的时候,整个朝堂都忙碌起来。 忙着审案,一个个核查。 到八月初一的那一天,前方传来了战报。 锦州的援军已经抵达了广宁城外。 孙传庭手中尚有2万有实际战斗力的骑兵,何可纲手中尚有两万人马,加起来是四万。 鉴于广宁城中已经没有粮食了,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送粮食进去。 这是一个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的地形。 皇太极是三面围城,留了一口缺口。 孙传庭和何可纲现在是集中了主要的兵力,稳扎在西城门之外的十里之地。 准备从这里运输粮食进去。 局面很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一、皇太极四面围城,将西城门也围住。 这个时候,孙传庭和何可纲就必须直接从西城门杀出一条血路。 而皇太极则可以在周围埋伏其他的兵力,当孙传庭和何可纲与西城门的八旗厮杀的时候,皇太极的伏兵可以趁机杀出,从左右翼以及后方突袭明军。 明军败的概率会非常大。 但是,局面复杂就复杂在,你皇太极敢这样玩,城内的袁崇焕和秦良玉也不是吃干饭的,就等着你皇太极摊薄兵力呢! 一旦西城门开打,城内明军必然会趁机倾巢出动。 按照袁崇焕的玩法,就是集中所有的关宁军和白杆兵,从一个城门杀出,要么不打,要么就一口气把其中一个城门的八旗直接打爆! 明军还能再填个五六万出去,你八旗还能再填五六万? 所以,这是一环制约一环的。 皇太极最大的担忧点就是被打陷进去出不来了。 作为最高领导者,必须从全局,以及事后来去考虑事情。 二、皇太极依然保持三面围城。 这个时候,孙传庭和何可纲可以采取的战术就是在西城门组成箭型阵。 一排排箭型阵排列开,将从北边和南边随时可能突袭过来的八旗挡住,让粮食从西城门顺利进去。 一旦城内的粮食危机解决了,皇太极的围城战基本也就结束了。 为什么这么说? 一旦广宁城内的粮食危机解决,这场战争可能会再持续几个月,持续到九月十月,辽东冷起来了,你建奴光顾着打仗了,过冬的粮食准备好了么? 战争本身就不是单独的,它与政治、经济和财务都是紧密相连的,并不是一定要在战场上把敌人打崩了才叫赢。 那是战术上的胜利,更多的时候,战略上的军事胜利,就是孙子兵法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