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今天子神武之资(第一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太极确实退兵了,但官方的文书总不能这么写吧?   什么叫退兵了?   为什么退兵?   你得告诉老百姓,这么好的事情,肯定要拿出来分享给所有人,让大家都开心。   来之不易啊!   退兵的理由,当然是广宁大捷、右屯大捷、西平堡大捷、辽河大捷!   加上锦州大捷,这次辽东一共五个大捷!   共斩建奴十万余人!   听起来牛不牛逼?   什么叫真实情况,什么叫营销文案,心里有数了么?   你能说是假的?   锦州大捷可是货真价值的硬刚建奴,把三万建奴都打崩了,把多尔衮都打到怀疑人生了。   广宁城守军虽然死了不少,可是皇太极自己也搭进来不少人。   卢象升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把皇太极的后方铲平,是不是也干掉了一批人?   可这怎么算都算不到十万上面去啊?   别忘了!   这场辽东战可不只有广宁守卫战、锦州大捷这些。   五月的时候关宁铁骑一路突飞猛进,闪电扫平广宁周围的城寨,攻克广宁!   东江军民在毛帅的骚操作下,还登上了辽阳城咧!   再加上,草原上把莽古尔泰那只八旗精锐直接打没了。   这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万人了吧。   七八万人多不好听,凑个整数,来个四舍五入,就十万吧,大家都好记。   于是官方立刻拟定诏书:建州小奴不自量力,妄以蜉蝣撼巨岳,猖獗尔!今大明天子神武之资,倾天兵二十万,北据草原,东征建奴,斩敌首十万众,辽河塞闭,是为天子一怒,伏尸数十里!壮哉!大明威加海内,诸夷臣服,日月山河,四海升平!   公告天下的诏书一出,必然是举国振奋!   消息迅速传遍京师,送邸报的人迅速从京师出发,向全国各地奔去。   这一日,北京城除了在凌迟汉奸,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北京城沸腾了!   整整十年!   从十年前的萨尔浒之战,大明被摁在地上摩擦了整整十年!   大明:知道这十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萨尔浒帝国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辽东军覆没,戚家军覆没,白杆军覆没!   抚顺沦陷、沈阳沦陷、辽阳沦陷!   浑河边,帝国最精锐的军团在建奴的喧嚣声中崩溃,浑河之水被染红。   王师溃败至辽河西岸,据守广宁,随即再败!   六万汉家儿郎尽数埋骨青山,数十万辽民在泣血。   一败再败,天朝兵锋渐衰。   十年时间,大明被蹂躏得筋疲力竭,一件件耻辱钉在史官的笔下。   而今日之胜利,是对建奴嚣张气焰最有力的回击!   上午,那些跪在皇宫门口请求撤兵的大臣们还大言不惭,一个个底气十足,借机发动一场朝堂的大清洗。   但现在,他们已经无话可说!   站在乾清宫前的崇祯,望着前方的天空,多日积压在心头的烦闷一扫而空,真是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一仗从四月打到八月,打了足足四个多月,双方的主战场从草原切换到辽东,横跨千里!   千军万马,火炮利剑,全部搬上了战场。   还牵扯进来了朝堂政治斗争,可谓是错综复杂。   每日,崇祯看起来神色淡定,却都是如履薄冰。   现在,终于,取得了一个战略性的胜利!   巩固蒙古,夺回广宁,这两步,就已经让局面发生巨大翻转了。   接下来,就是用那些卖国贼的脑袋来祭奠忠烈祠的英魂了!   不,接下来是算账!   这才是实际上最重要的事情,要拨钱了!   辽东的伤亡不可能这么快就上报上来,这件事要人去执行,去清点,至少要几个月时间。   但崇祯也做了一个预估,从四月到八月,这场战争至少耗费超过2000万两以上。   他崇祯朝宗室的家,最后总银子折算出来有亿两。   仅仅这场战争就打了2000多万两出去了。   还剩大约9000多万两,今年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这9000多万两够不够用还是一回事。   不过现在好不容易眼前的压力舒缓了,崇祯并不打算此时此刻再去给自己别的压力。   他立刻召集了军委会的几个大臣。   当还在府里吃刷羊肉的张维贤听说了建奴退兵的消息,呆在原地好久。   最后感到不可思议道:“这么快就退兵了!”   “英国公,陛下召集军委会议事,速速入宫吧。”   不多时,军委会所有重要的大臣全部到了,主要是商定接下来各自的任务。   几个重点:   一、军委会正式开始接管辽东军政,包括军饷和抚恤金发放、粮草调运、伤亡统计、军功统计,以及辽东各处军屯统计。   以前这事是兵部在做,可兵部下面那群文官烂得已经没法看了。   现在这个权力收归军委会,兵部只剩下粮草调运了,至于军饷、抚恤金、军功统计这些,是由军委会下的军政司来执行。   至于犯错的军官,也不再由前线的总督、督师来责罚,而是直接交给监察院,移交到军事法庭公审,公审结果公告天下,才能服众。   二、紧急调粮!   虽然仗暂时打完了,但是顺天府的民生危机暂时没有解除,辽东的粮食基本上抽空了,这是需要立刻去解决的问题,这算是这场战事的收尾,这个尾收不好,会出大问题。   三、救治、褒奖、稳定先前将士,伤员肯定很多,这场仗打的时间不短,虽然建奴退兵了,但是不少士兵肯定是心里上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需要立刻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前去慰问,这件事就交给英国公张维贤了。   四、加快南方的调粮速度,填补整个北直隶的粮食空缺。   此事早已上升到军事层面了,由孙承宗亲自在执行。   就这四件事,责任到了人,立刻去操办,必须操办好,否则都是提头来见的。   崇祯议事的效率非常高,各位领了自己的事,便下去了。   大约傍晚的时候,王承恩说:“皇爷,皇宫前的大臣们都走了。”   “哦,都走了?”崇祯露出微笑,“以为这样就完事了?你们让朕不痛快,朕总得让你们也体会体会不痛快的滋味吧?”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