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签证 神神秘秘的,李旭皱了皱眉,起身走了过去。 “哥,跟你商量个事!” 李旭还没等她说完,直接拒绝道:“没的商量!” 不用听就知道没好事! “哥!”李亦婧拉长了声音,矫揉造作的摇晃着李旭的身子。 “停,停,人都让你摇散了,什么事,说吧!”李旭也就只是逗弄她一下而已。 “哥,明天你带我去一趟清岛呗!”李亦婧满眼期待的目光望向他。 “去清岛干嘛?”李旭不解道。 “不是还得去大使馆办签证嘛!我同学都办好了!”李亦婧一脸向往的说道。 李旭听她这么一说,也想起了这件事。 出国不仅仅要有护照,还要去大使馆办签证,有时也会找旅行社代办。 只有两证都全了,才可以出国。 “你就这么着急啊!过了年再去呗!”李旭不急不缓的说道。 “哥,我都很同学商量好了,再说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哪!” 李旭皱了皱眉,一个高丽国,有什么好逛的。 现在的小女孩,被高丽国毒害的可不轻。 哪像当面的自己,面对rainbow们的劲歌热舞,虽然经常躲进被窝里下载下来,但依旧不该初心,丝毫没有被美色迷惑。 “去,也行!”李旭清了清嗓子,似乎想起了某些令人血脉偾张的舞蹈动作。 李亦婧一听,激动的跳了起来。 “停,不过一切都要听我的!” 又是这句话,李亦婧没好气的说道:“知道了!” 李旭也不理她的小情绪,摇了摇头,出了房门。 李亦婧等他一走,兴奋的攥了一下拳头,然后赶紧掏出手机跟同学分享这个好消息。 翌日一早,俩人没有开车,而是直接去了高铁站,坐高铁前往清岛。 开车太累了,来回得六七个小时,李旭可不想这么干。 长途开车那就是找罪受! 高铁最快的也要两个多小时,等他们到了清岛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 李旭看着晴空万里的出站口,脑海里不禁想起了上学那时候,一个同学来找他玩,说过的话。 “我在清岛一个星期不用洗头,来你们这,一天就得洗!” 那时候他还觉得有些夸张,来了之后,才知道差距确实是大。 俩人打了辆车,直奔高丽国驻清岛领事馆签证服务办理大厅。 其实他们也可以找有资质的代办公司,比如沂州国际旅行社。但李旭还想过来签个到,所以就亲自来了。 刚一进大厅,李旭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异域风情。 看着这里的工作人员,虽然长相差不多,但言谈举止,却完全不同。 李旭先去递交了材料,然后在心里默默的签了一个到。 上一次在东倭学校,直接签到了东倭语言,不知道这次会签到什么。 “签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极品泡菜一坛,请宿主注意查收。” 李旭有点欲哭无泪,我差你一坛泡菜嘛! 想了想又签到了一次。 “签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的高丽币一百万元。请宿主注意查收。” 李旭小小激动了一下,一百万,可不是小数目。 就是不知道兑换比是多少。 想到这里,他掏出了手机,搜索了一下。 然后就愣住了,竟然是接近1比200,这么一算,一百万高丽币,才相当于5000人民币啊。 算了,不签到了。 把申请和资料递交后,李旭便带着妹妹出了了领事馆。 俩人准备吃一顿新鲜的海鲜再回家。 要说海鲜,肯定是越靠近海边,新鲜程度越高,沂州地处内陆,所有的海鲜都要从外地运,冷冻的再好它也不是新鲜的。 难得来一回海滨城市,自然要享受一番。 用美团搜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海鲜城后,俩人没做犹豫,直接打车赶了过去。 刚一进酒楼,硕大的鱼缸就挺立在大厅左侧,里面各种时兴鱼类都有,看的李旭是眼花缭乱。 服务员过来询问吃什么,李旭左看看,右瞧瞧,一时拿不定主意。 还没等他选好,李亦婧直接就要了一个大拼盘,不管三七二十一,各色海鲜都要尝一尝。 干脆,直接! 李旭笑了笑,有钱的感觉真好,不用考虑价格,也不用考虑哪个不好吃。 想到这,他便顺势签了一个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鲅鱼精品做法十一式,大内密传!请宿主注意查收!” 好家伙,这是让我往厨子上面靠啊! 不过,奖励还是不错的,过年的时候,可以露两手了。 李旭不禁暗想道。 美美的饱餐了一顿饕餮盛宴后,俩人这才意犹未尽的坐车离开了清岛。 要不是因为晚上过辞灶,李旭他们还想多逛一逛,比如没去过的海洋公园、奥运帆船比赛中心等地方。 可惜时间不允许。 辞灶是一种民间习俗,旧俗称礼送灶神上天面见天帝为“辞灶”。 在沂州,有个风俗叫官辞三、民辞四,意思是当官的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辞灶。 老百姓则要在二十四这天举行。 以前他们都是二十四辞灶的,今年因为李旭挣了点钱,孬好也算是个小老板。 就硬凑到官老爷这一天了。 没办法,东齐人“淳朴”的官僚主义风气,就是这么直接! 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高! 握着铁饭碗,媳妇随便找! 李旭二人赶回去的时候,正好四五点钟,时间一点不晚。 回家之后俩人帮着王桂香准备好饭菜和礼品。 等到天黑后,一家四口在厨房恭恭敬敬的将食物供奉在“灶台”前。 让灶王爷美美的“品尝”一番后,好上天言好事! 烧纸钱,磕头! 一通旧式规矩礼仪过后,整个辞灶过程才算结束。 虽然是封建迷信,但李旭觉得这个仪式其实挺有人情味的。 灶王爷掌管着烟火气,而老百姓供奉他,也就是图个衣食无忧,风调雨顺。 不求财,不求官,只求一个上天言好事! 质朴而美好! 也不知道等过个二三十年,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辞灶这回事,会不会成为故纸堆里,一行风俗陋习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