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帝江3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没有正式开学,韩轩就已经给搬了出去,或者说叫被唐艳给撵出去的。对于儿子有了老婆不要娘的行为,唐艳很气愤。   简直岂有此理。   早点给撵出去,省得心烦。   韩雨菲总是觉得,小姨心里面可乐着呢!   星辰大学在开始新生军训的时候,韩松林正站在简州的星海探索公司的控制室内观看火箭发动机的实验。   帝江300火箭发动机。   这是一台最大推力达到300吨的火箭发动机,也是华国现今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   将会作为未来空间站发射的主发动机来使用。   为了研制帝江300火箭发动机,全国有无数科研人员围绕其进行工作。   就说发动机的材料吧。   喷口的位置需要耐高温的材料,星辰院材料研究院组织人员进行科研攻关。   实验室给整出来了,还得要在工业生产。   很多实验室技术并没有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来,一个成果转化机制上面有问题,另外还有就是成本问题。   成本太高,市场也接受不了。   大多数的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也会直接给降下来。   成本降下来之后,大众才是能够享受到这项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性。   “现在,这发动机能够正式进行应用了没有?”   韩松林就关心一件事情,这发动机到底能不能用。   五个帝江300火箭发动机捆绑的火箭,能够有1500吨的巨大推力。   如果在加发动机呢?   直接使用八个帝江300火箭发动机,那么推力将会达到2400吨。   当然了,火箭并不是说发动机越多就越好,还得要进行一番严格的设计考量。   火箭的发动机过多,会出现耦合振动、火箭推重比下降、系统可靠性降低等问题。   所以,火箭一子级发动机数目通常控制在10台以内。   可在去年太平洋对岸有一家私人火箭公司发布了一款猎鹰重型火箭的图片。   也公布了一些情况,将会采用27台梅林1d发动机。   推力将会达到2280吨的惊人程度,成为世界现役火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近地轨道吨,同步轨道吨。   相比起当年的土星5火箭的12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来讲还差很多,可这火箭算得上相当狠了。   太平洋对岸现在失去了土星5火箭的制造能力,甚至传言之中连图纸都已经丢失。   可不得不说一点,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上面,太平洋对岸依旧相当强大。   当年要不是选错了技术路线,走上了航天飞机的道路,还不知道太平洋对岸的火箭技术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对岸的猎鹰重型火箭现在虽然还没有进行过一次试发射,可这媒体炒作什么的早已经开始。   从2013年的时候就说要发射,可一次次的跳票。   可根据星海探索获得的信息来看,跳票多次的猎鹰重型火箭真的要来了。   对岸拿出来了这么强的一个东西,星海探索也得要做出反应才是。   帝江300火箭发动机就是最强有力证明。   帝江300火箭发动机的成功,意味着下一代重型火箭将有了强力的动力源保证。   “新一代火箭天箭已经完成,我们计划在十二月份的时候,在南海岛上面进行发射。”   这种试验性火箭发射,带上太空的东西,一般就水泥块之类的。   可这次,韩松林决定得要带点不一样的东西。   汽车?   带更加贵重的东西,这还是算了。   没有必要。   实验性发射,说实话,失败的可能性挺大的。   韩松林:“行,到时候我会去现场观看。”   回到蓉城之后,韩松林坐在办公室之中看着星海探索这些年时间花费的资金。   光是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就花费了三百多亿的资金。   这还不包括火箭的研发。   还好,星海探索也能够赚些钱。   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上面,星海探索拿到了不少的订单。   星海探索在航天发射上面,价格上相当低,并且事故率也低。   事故率降低除了因为星海探索工程师严谨的科学态度之外,还有就是在材料技术上面的不断进步。   做什么事情,材料真的相当关键,可谓关乎成败的要因。   在材料研发上面投入的钱,这些年可不少。   “向星海探索再拨去一百亿的研发资金。”   朱向萍稍稍的犹豫了一下,这追加研发资金的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奇怪。   可星海探索属于那种没法创造利益的大户,光耗钱,却不赚钱。   至于说星海探索接到的那些发射订单,一单利润的确挺高。   成功的话,一单就能够赚上几千万上亿。   可失败呢?   为了降低风险性,星海探索也买保险的。   这保险费反正挺高的。   也没有几家保险公司敢来接单。   “老板,这钱从储备金里面出,还是……”   或者说,从其他的项目里面挤上一些经费出来。   星海集团在当下已经持有了超过四千亿的现金在手上。   这些钱作为储备金,以应对一些突发用钱的情况。   “从储备金里面出。”   朱向萍抿嘴笑道:“那得要你亲自和郑总说才行。”   在星海集团内,谁人不知道,郑琳郑总越发的如同铁公鸡了。   想要在计划外申请点钱,可难了。   韩松林:“行,我和郑琳说下。”   对于郑琳如同“铁公鸡”,韩松林自然清楚原由。   郑琳这是为了防止大家乱花钱。   特别的要防着韩松林。   韩松林实在的太过于大手大脚了一些,以照韩松林这花法,再多的钱都不够。   还好,星海集团下属的企业赚钱能力真的超级强,不然还支撑不起星海集团花钱。   星海集团每年光是花在研发上面的经费,整个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万亿。   是的,万亿之多。   占据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百分之四十。   星海集团最高占比达到百分之六十的程度,近些年时间在占比上面下降得比较快。   主要是其他企业纷纷的在研发投入上面加强了力度。   没法不加强力度,再不加强,以后就要没有他们的事情了。   在科研投入上面,太平洋对岸去年投入了4960亿美元。   和其在投入上面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可按照现在的增长率来说,将会在2019年的时候,就会超越太平洋对岸成为全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最高的国家。(实际上预测在2022年在科研投入上面会超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