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诗仙?不,是酒仙!(求订阅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清晨。   凉亭里面。   白羽正在给张子凨补课。   一旁还有几个蹭课的老学生,也就是黄三石与何炯还有彭彭,王加尔四人。   毕竟!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白羽讲课了。   呃……   好像其实也不是很久!!!   算了,不管了。   圆桌上。   白羽轻车熟路的打开张子凨的语文练试题本,说道:“同样的,老规矩。”   “先讲一篇文言文或者一首古诗。”   “然后再接着讲数学……”   “嗯!”   张子凨乖乖的点了点头。   很快。   白羽就翻到了今天他们要讲的内容,一篇名传千古的古诗:   诗仙李白的《将近酒》!   其实说是一首诗,倒不如说是一篇另类的文言文。   毕竟……   这一首确实是有一点……   挺特么的长的!!!   也不知道,李白他自己背没背得他自己的这一首。   好了,话不多说,直接开整。   “来,妹妹,你先背一遍。”   白羽朝着张子凨说道。   “啊?哥,背啊?”   闻言,张子凨面露苦色。   随后。   她还是乖乖的背了出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了两三分钟。   张子凨背完过后。   白羽点了点头,说道:“还不错,虽然背的不是很流畅,但也是全部背下来了。”   “接下来又说这首诗。”   “那我就先来说一下这首诗的来历。”   听到这里。   众人顿时聚精会神的起来。   而直播间里面,更有甚者直接录了屏,以防以后丢失。   其中老师和学生为多!   见众人都表现出一副非常认真的样子。   白羽心里面也是暗自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精神面貌。   很好!!!   老师我很是欣慰!!!   白羽继续说道:“这首诗的作者我就不用花时间介绍了。”   “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不久之后,李白因权贵的谗言于744年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从此之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而这首诗是作于752年。”   “在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而这首名流千古的诗,就在他们喝酒的过程中诞生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因为李白在朝廷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因为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而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所以……”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到底什么意思呢?”   “这首诗既简单又复杂,《将进酒》融入了李白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还包括了李白对人生的那些复杂的情感。   说到这里。   白羽稍微停顿了几秒钟,然后继续朝着张子凨开口说道:“但是你永远要记住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将,是请的意思,所以《将进酒》就是请喝酒的意思!”   “你不要听李白什么一会儿‘黄河天上来’,一会儿‘古来圣贤皆寂寞’的。”   “他一首诗扯了这么一大堆,其实主要的思想就一个:将进酒,杯莫停。”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杯喝完了,再来一杯行不行?”   “这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李白说,兄弟们啊,光阴一去不复返,过了这个村儿就没有这个店儿了,所以别管那么多了,喝吧喝吧!”   “接着下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兄弟们呀,人生短暂,早晨去照镜子还一头黑发,一到傍晚去照镜子就全变白了,再不喝酒就来不及了,来,喝酒!”   “接下来这一句更是厉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今天爷们非常的高兴,所以一定要喝个够,喝个尽兴,所有人的杯子都不能空着!”   “在李白三杯酒下肚之后,整个人就开始亢奋了起来。”   “别人这一亢奋,就是闹。”   “但李白他就不一样了,他一看分起来就非常爱吹牛!”   “所以就有了下面这句千古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瞧瞧,多么霸气,多么牛逼的一句话!”   “李白说,我有的是才,我有的是钱,他老爸可是一个富豪,在座的各位,你们什么都不用管,你们只管喝就行了。”   “李白确实是非常的有钱,他父亲是当时一个地方的首富。”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绝对是妥妥的富二代。”   “好了,这个得有一点远了。”   “回归正题!”   “李白他喝到了这里,他明显的整个人已经喝高了,所以是这个时候李白是处于非常亢奋的亢奋状态了。”   “如果前说他前面是有一点小醉,那么现在到了这里,他已经是有一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所以接下来那句诗的语调要注意。”   “这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   “这句诗读起来,不可以用平缓的语速来读,因为这会儿,李白已经喝的非常高了。”   “那这句诗该用什么语调读呢?”   “应该是一字一顿,铿锵有力,比如人们喝酒划拳的说什么五魁首、六个六啊之类的语调。”   “所以真的是,只要一读李白的诗,人们就能知道什么是盛唐。”   “李白是初中唐时期的人。”   “这一时期是盛唐,九成九的诗人写的诗都是盛唐。”   “我举个例子啊!”   “比如,你看看晚唐的时候李商隐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时候已经到了晚唐了。”   “四处兵荒马乱的,读起来就两个字。”   “伤感!”   “好了,继续说诗: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家要么不喝,要喝就至少喝三百杯。”   “不然就是不给他面子。”   “而且还不男人。”   “但这可是三百杯啊,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是杯子小还好一点,如果杯子大的话,简直不敢想象。”   “喝完过后,估计可以直接吃席了。”   “所以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不想喝,我会怎么做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