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帝国余晖(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9章帝国余晖(五)   水师一到,大决战所用的兵力也就全部凑齐了,完全可以打一场远胜过往的战役:   短短几个月,明军在朝总兵力激增到了十四万两千七百人,军容前所未有之盛!   且兵多将广!   前者是大好事,而后者就有点麻烦了,聚集了这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总兵、副总兵、游击,管理起来无疑是件麻烦事,   董一元是老资历,地位可不比麻贵低,从巴蜀赶过来的大刀将军刘綎,头上同样顶着个提督头衔。   按照朝廷最开始的计划,是打算给陈磷也安排一个提督头衔,但后来考虑到。要以空降到水师的陆离为首,便没有擢升,他依旧是副总兵。   “出征在即,如果搞不清楚尊卑,那早晚得出事。”   大营之内。   杨镐环顾四周,似乎想看看谁对此有异议,但这个节骨眼,没有人会失智到当众出言反对的地步。   毕竟,经略使可是连过两关,展现出极大的后台。   “很好。”   随着李如梅回国接任他兄长的位置,杨镐收起所有小心思,开始全身心投入决战之中。   要是再有闪失,数罪并罚,别说两位阁老,就是整个内阁都帮着自己说话,都逃不过死劫。   大营角落。   魏峰、周天等人,看着前方独领一面的陆离,有些羡慕。   毕竟他那个总兵位置本就是独一档的存在,而眼下,虽未曾被授予提督一职位,但却有提督之实。   潘明则按下一切心思,随着陆离调任水军,他接下来将无法再得到太多帮助,得想办法干掉锅岛直茂这个级别的存在。   如此,才稳妥……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至于指挥系统的细微调整,倒没那么复杂,邢玠统筹全局,杨镐布置战略,下面的一线指挥则分成了:   麻贵、董一元、刘綎三个战区。   此外,每位提督身边都跟着监军。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杨镐在岛山打了一场烂仗,败得太过离奇,以至于万历皇帝产生疑心——   这么多将领不会沆瀣一气,谎报军情吧?   故而,监军的职责非常简单,就是查勘功罪,而且,在小战略和战术上,提督得跟他们商量着来。   “各位都清楚各自的任务了吧?”   邢玠开口。   众将纷纷点头。   既然战区都划分出来了,那作战计划肯定也随之制定完毕。   跟历史没太大出入,因为最优解就只有一条。   在这个战略计划中,明军将分成四路,三路陆军分别进攻顺天、泗川和蔚山,一路水军扫荡沿途海域。   以雷霆之势,快速摧毁倭军防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坦白来说,先前李如梅部的加入,也未能改变明军在朝鲜战场一直以寡敌众的窘境,而今,终于能够以众凌寡,那必然是要痛痛快快出一口鸟气。   正因为如此,抗倭援朝的最后一场,也是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正式打响。   没有什么祭天仪式。   一是,上次被打脸,邢玠和杨镐都不好意思再搞。   二是,联军已在实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没必要再注重这种虚事。   麻贵的右路军,共三万三千人,大部分扮演者就混在其中,再度攻击蔚山;   大刀刘綎的西路军,兵力两万五千人,目标顺天;   而董一元的中路军,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九千人,主攻泗川。   再算上陆离麾下的一万多水军,明军为这次进攻出动水陆兵力近十一万人。   余下三万精锐,驻守在汉城大本营,根据局势再做调动。   事实上,这个动员数字,完全配得上高层“四路并进”的宏大构想。   而且,还没有算上充当辅兵、炮灰的李朝精锐,他们虽然总体战斗力不如明军,但人数摆在那里,有些将领及其麾下的部队,也曾有过亮眼表现。   根据提前刺探到的“过时”情报,泗川是倭人防线的中枢,他们征发大量奴隶,汇聚在此处。   故而,这地方星罗棋布了数十座营寨,防守严密,估计是有令明军头疼的人物坐镇——   也许丰臣秀吉就在此处。   因此,在这一路,杨镐予以特别重视,将兵力最多的中路军安排在此,且不仅仅是为了抓大鱼,也是为了可以随时支援东西两路。   水路方面就更加直率了:   在李舜臣的配合下,一路横扫全罗、庆尚两道海域。   毕竟,这次聚会商议就是一个中心主旨——   以众凌寡,泰山压顶!   在散会以后的第三天,各部有序拔营,信心满满踏上各自的进攻路线。   阵仗极具气魄,堪称咄咄逼人,恨不得从三个方向将倭军全部吃掉。   期间,陆离听到了一个小插曲:   吵架。   明明在大帐商讨时,大家一团和气,摆出勠力同心打鬼子的姿态。   然而……   三大提督为一个男人争得面红耳赤:李朝最能打仗的陆军将领、都元帅权慄。   毕竟,每一路都能得到李朝部队支援,可支援肯定有强有弱,权慄部最能打,有其助阵,不管是胜算,还是战功,都能够得到提升。   最后是东道主朝鲜国王李昖站出来拿主意,将其分配给了刘綎。   毫无疑问,这是拉偏架。   要知道,三路主帅里面,李昖跟麻贵关系一般,而董一元,他此前根本没有打过交道,唯独刘綎……   壬辰倭乱时,他没上前线打什么大仗,只能在后方表现得积极一点,比如:   明里暗里嘲讽李如松怯战。   如此,他便从着急恢复失地的李朝君臣那里,收获到了好印象。   眼下李昖拉偏架,倒也不难理解了,反正陆离并不是很在意,他只是担心两件事。   一,秀吉老猴子到底从国内征了多少兵?到了这个地步,他不撤退,那肯定是有所依仗,而倭国的战争潜力尚未彻底榨干。   二,陆上的三位提督会不会互相推诿?   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斗志昂扬,在原历史上,遇到硬仗后还是有所迟疑。   西路军是三路之中,实力最薄弱的一环,且主力是川军,皆为刘綎自己攒下来的家底,跟兵力浑厚的中路军董一元不同。   那位老将军麾下的士兵全部拼光了,他都不带心疼,因为那些都是混合部队,兵源来自天南地北。   出于这种心理,刘綎写信给董一元,让他快点在中路施压,别让自己两面迎敌。   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形成了尴尬局面:   说好气吞山河之势,奈何到了预定备战区,都不放心对方,害怕“好兄弟”把本该由对方解决的敌人,给放到自己这边。   即:   麻贵在东路按兵不动,望着中路进展;董一元在中路望着西路进展;刘綎在西路,等着中路有突破。   死循环形成。   “算了,介时肯定有外部因素,让他们重新动起来。”   介山之上,陆离收回目光,他自身状态很差,被安排下海,独领一路,没必要操不该操的心。   总体战局还得杨镐、邢玠来。   傍晚。   本打算下午开拔的水师,临时决定再留三天,以接受来自李昖的热情款待。   陈磷、邓子龙、吴广、梁天胤、李天常等明朝水师将领,皆是初来乍到,作为东道主,肯定得好好拉拢一下他们,并试探各自战心如何。   另外,陆离这个虽无提督之名,却有提督之实,故而,李昖必然是要量半岛之物力,讨其欢心。   有一说一,要是遍数这些年援朝将领,选一个李昖最欣赏、感激、敬佩的人,毫无疑问是陆离。   【贼若来,惟决战而已】   出征南原时陆离所说的话,李朝文武至今没有忘记,有时候仍在耳边回荡。   而陆离的所作所为,以及取得的战果,都证实了此言非虚。   上一次,李昖命令御用画师来军营,给他画全身像,说要世世代代供奉,而今已经想不到能给什么殊荣了,索性赏赐神兵、美女。   后者自然被陆离严词拒绝。   神兵则是来者不拒。   奈何李朝本就没什么好东西,加上连年战乱,所赠短刀在品质上只能说差强人意。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凑合着打完最后一战再说。   除此之外,李昖还巴结了陈磷一下,各种金银珠宝、稀罕物,放在盘子里送上。   陈磷竟然一反常态,什么礼品都不要,只要求提供诸如火药之类的作战物资,非但如此,他还慷慨表示:   倭寇一日不投降,便一日不回国。   其它将领闻言,同样拒绝赏赐,各种豪言壮语吐出。   李朝文武一听,集体兴奋起来,频频跑到明军这边敬酒。   结果,物极必反……   吃饱喝足以后,大家出去走走,说是看看景、聊聊天,刚出城没多远,来到一处名为青坡野的地方。   突然之间,远处传来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朝鲜君臣和陆离、陈磷等凑过去一看,傻眼了。   一个叫李尚规的李朝官员正在被虐待——   绳索系着脖子,在地上像土狗般拖来拖去,而绳子那头,是大明将领。   陆离看甲胄层次,感觉是个把总。   “总兵大人恕罪……”   不等他开口询问这家伙来自哪一部,陈磷主动请罪。   诚然,大明将领虐待李朝官员不是第一次,但当着国王的面这么干……   打脸,太打脸了。   前不久宾主尽欢,很快气氛就僵住,陆离皱眉思索着,到底该怎么处置此将……   一旁,陈磷同样觉得不太合适,可他想护犊子,毕竟为恶者是自家嫡系。   于是乎,陈磷大声呵斥部下赶紧住手,并当众掌捆了几下,将其踹走。   紧接着,向李昖告罪。   此事可大可小,陆离是空降而来的主官,加上陈磷确实很上路子,早早送过厚礼。   视线落在李昖和几位大臣身上。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到底该说什么好,索性身子一转,当做没看见,随便找了个话题尬聊。   这事一出,双方兴致都被败得精光,又寒暄几句,就各自散了。   李朝这边,在回宫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听陈磷究竟是什么路数。   第二天中午,消息传来。   这位陈将军是以脾气暴烈、性格残暴而著称,一旦诨起来,什么事都敢干,而此等人手底下养出来的士兵,可想而知是什么德性——   带兵北上途中,路过山海关,因为天气原因,拨粮时间迟缓了两天,陈家军一齐鼓噪,把当地相关官员给痛殴了一顿。   变相版哗变!   若是放在寻常年景,必然是要掉脑袋的事情,但闹到朝廷以后,万历帝和内阁大臣们考虑到,水军集结在即,也不好严加惩处,仅仅口头申饬了一番。   另外,派各部赶紧与陈磷会师,将其压住。   而通过其它将领的口述,陆离也知晓了此事,无奈道:   “陈家军对付自己人都毫不手软,更别说对待李朝人了。”   “……”   众将齐齐沉默,然后异口同声道:   “唯总兵大人马首是瞻。”   这群人麾下兵力加起来,刚好能够制住陈磷,这也是朝廷方面的考量。   硬实力。   战功。   官衔。   陆离都能够压其一头。   因此,只要他稍微费点心思,陈磷也不敢放肆。   第三日。   匆匆吃了午饭,补充完各类辎重,水军正式开拔。   当然,出了那档子事,陆离和陈磷都没脸继续逗留。   目送舰队远去,李朝重臣柳成龙面如死灰,唉声叹气,顾不上言语粗俗,直白道:   “这回麻烦大了,此等骄兵悍将去了李舜臣的营中,肯定会骑到他头上拉屎。   倘若李舜臣反抗,两家水军内讧,不战自败;要是不反抗,又要助长这家伙的骄横,早晚也要败!”   众文官纷纷摇头不语。   “以陆总兵的本事,想要治住这条恶蛟,想必是轻而易举。”   李昖开口,既像是自我安慰,又像是真心如此作想。   不过,身后李朝文武嘀咕的小话,陈磷是听不到了,估计他知道,也不会在乎。   在陆离率领下,横压东亚的舰队离开汉城,奔古今岛而去。   此地是李舜臣修养、练兵之地,也是对抗倭军水师的大本营。   由于没什么敌人,又有海风、潮水助力,不到半个月,舰队便顺利抵达古今岛所在海域。   远远地,收到消息的李舜臣带领麾下全体水军列队相迎,摆下山珍野味和酒水,专候明军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