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伯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多久,黄山和卢义就又折了回来,禀报道:“已经验过了,确实是荣指挥使的手令。”   袁文绍面带征求之意,望了胡周一眼。胡周经了刚刚一遭,已明白袁文绍不可轻侮,表情也客气了些,话里竟捧了袁文绍一句:“袁将军,开门吧。”   袁文绍颔首转身,下令道:“开城门!”   “吱呀吱呀……”   十几名士兵推开内城门,然后又有数十人合力放开绞索,沉重的吊桥缓缓落下,没多久,内城、翁城、城外,连通了一条宽广的大道,豁然开朗。   “城上的兄弟们,沈老六在此谢过了!”   倏忽间,一骑飞奔而过,同时朝着城上大呼,没多久就穿过了两道城门,奔驰在城外的原野上。   城头上,袁文绍凝望着那一人一马缓缓消失的身影,嘴里喃喃道:“沈老六……”   这沈老六自然就是盛长桢,他与老五分开后,一路狂奔至西城门,拿着荣显的令牌,骗开了城门。   荣显要是知道自己给出去的令牌,不仅让盛长桢顺利出了宫,还让他借此哄过了吴勇,恐怕会气得当场吐血身亡吧!   靖难功臣,荣显当有一席之地!   盛长桢出城之后,一路向西狂奔,一直到汴京城消失在地平线下,他才兜了个圈,调转马头朝着禹州的方向纵马疾驰。   ……   距汴京数十里外的官道上,一行数十骑呼啸而过,当先一人高大俊健,眉宇间尽显英武之气,正是盛长桢以前的二叔、现在的好友,顾廷烨。   与顾廷烨并行的,是禹州团练使赵宗全的长子赵策英,在他们之后,是沈从兴、老耿、小段与一众赵家家将。   而被众人簇拥在中间那人,方面大耳,面容平和,则是禹州团练使,赵宗全。   顾廷烨身边,还有一对男女,男的敦厚壮实,女的秀丽动人,行进间,二人还时不时深情对视。   这却是完成使命的包大,带着自己的心上人杜红裳回京覆命。   当初,赵宗全在禹州屡遭刺杀,那刺客本领高强,就连顾廷烨也只能打退他,却也拿他不下。   盛长桢回京途中经过禹州时,就把精擅潜匿刺杀的包大留了下来,帮着顾廷烨捉拿刺客。   包大果然不负所托,和顾廷烨联手布局,没几天就抓住了刺客。   这刺客是抓住了,可得来的口供却令赵宗全头疼至极,甚至一度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抓他。   刺客捱不住严刑拷打,供出了幕后真凶,但这真凶的身份实在是太高了,乃至于赵宗全不敢去弹劾揭发。   这刺杀赵宗全的真凶,便是刚刚被册立为太子,风头一时无两的邕王!   烫手山芋啊!   当得知是邕王派人刺杀的自己时,赵宗全当即就熄了追究到底的心思,吩咐顾廷烨秘密处决刺客,决不能走漏了消息,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谁也不要再提。   赵宗全为人素来小心谨慎,不敢出一点风头,当初经办矿山案时也是被逼到了墙角,不得已而为之。   办案有功,受了赵开益的赏赐后,赵宗全也毫不居功自傲,没有半点张扬之心。   他一门心思扑到稻田里,对禹州的政事完全不加干涉。如此行径,倒是让新来的禹州知州对他赞不绝口。   谷/span这样一个“稳字当先”的赵宗全,要他和未来官家作对,他自然是万万不肯的。   只不过,赵宗全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儿子赵策英,还有顾廷烨可不这么想。   这两人年纪既轻,又素有雄心,对赵宗全的“稳重低调”向来是颇有微词。   邕王都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还忍?忍到什么时候?忍到全家都被邕王刺杀绝了吗?   既然邕王敢动手耍阴招,那就别怪我们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赵策英本就年轻气盛,有心报复,又有顾廷烨这个狗头军师在旁边撺掇,说什么“京里乱啦,危难之时,我们才有机会”巴拉巴拉。   赵策英被顾廷烨鼓动得热血沸腾,拍案大呼:“与其在禹州做一辈子不咸不淡的团练使,不如趁乱投机,干一番事业!”   于是,赵宗全就这么落入了一个亲儿子、一个干侄子的谋划中。   赵策英和顾廷烨对赵宗全十分了解,看准了赵宗全避祸的心思,两人一番商量之后,便想到了办法。   一方面,由赵策英劝赵宗全上京告状,理由是:赵宗全到了汴京之后,在京畿重地才能使邕王有所忌惮,不敢动手。   另一方面,由顾廷烨派人假扮刺客,在赵宗全面前演了一出险而又险的刺杀大戏,狠狠地吓赵宗全一次。当然,最后顾廷烨闪亮登场,舍命护主,擒住了刺客。   如此对症下药,双管齐下,立马就把蒙在鼓里的赵宗全给吓得魂不附体。   赵宗全之所以苟在禹州,不想惹人注意,不就是为了保住小命,安稳度日吗?   原本赵宗全不愿追究,就是向邕王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邕王见好就收。   如今看样子,邕王已经发了疯,摆明了就是非要赵宗全的小命不可,那赵宗全还苟个什么劲?   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杀之后,赵宗全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住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邕王也太不把我当盘菜了!   再加上,还有赵策英和顾廷烨不停地在耳边煽风点火,赵宗全终于下定决心,一拍桌子:上京,杀邕王!   啊不对,是去汴京找赵开益打小报告:你家太子不讲武德,你要替我主持公道啊!   就这样来回折腾了半个多月,盛长桢这位便宜伯父终于下令点齐家将,带上赵策英和顾廷烨这对左右护法,浩浩荡荡地上京告御状去了。   而包大也如愿带上杜红裳随行回京,期待着盛长桢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   一行人都是精勇骑士,唯一的女子杜红裳也有包大照顾,因而赶路飞快,几天后就赶到了汴京城郊外数十里处。   到了这里,顾廷烨勒住马头,回头道:“再往前就没有山了,都是一马平川,这里与汴京近在咫尺,邕王耳目众多,咱们得小心行事才好。”   赵宗全屡遭刺杀,早已成了惊弓之鸟,顾廷烨的提议正合他的心意:“说得对,那我们该怎么办?”   赵策英回望顾廷烨:“你不就是汴京人么?这一带你熟门熟路,我们都听你的。”   顾廷烨自信满满:“这也简单,咱们兵分两路,找人穿上你们父子二人的衣服,大队人马继续走官道,咱们轻装简从走小路,邕王人再多,也能拖他个一日半日。”   赵策英和顾廷烨对视一眼,互相递去了一个默契的笑容:“好,就这么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