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6章 舔狗的自我修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26章舔狗的自我修养   一直以来,欧洲才是布拉德办公室关注的重点,日本的重要性远不如德国。   日本也没什么能让布拉德办公室看得上的东西。   在德国,布拉德办公室的特工们跟美国同行斗智斗勇,抢人抢东西,甚至找找传说中的纳淬黄金也挺有意思的。   相对来说,去日本就毫无利益可言。   德国至少还有一些让南部非洲科学家们好奇的技术,日本有什么?   各种注水的造假数据?   还是日本通过多年对外侵略战争掠夺的财富——   哦,抱歉,日本抢的钱,都被美国通过贸易赚走了。   再加上东亚盟军对日本本土长达两年的疯狂轰炸,就算布拉德办公室的特工们在日本地刮三尺,估计也刮不出多少油水。   泰勒去日本的目的也不是刮地皮,而是为了战后清算。   德国的战犯,有一些是可以原谅的,比如冯·布劳恩和瓦尔特,他们并没有直接参战,同时还是出色的科学家,如果他们同意和南部非洲合作,那么就可以绕过欧洲,由南部非洲进行战后审判。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比如冯·布劳恩,他领导研发的V系列火箭,给英国造成的损失如此之大,斩立决不至于,判个终身监禁并不为过吧。   终身监禁的话,服刑地点就很重要了,暗无天日的地牢是服刑,风景秀丽的疗养院也是服刑。   反正以冯·布劳恩的性格,估计巴不得一直待在实验室里呢。   日本的战犯是必须清算的,前段时间远东盟军已经处死了数千名战犯,将军的数量都足有几十个。   这还远远不够,日本的战犯名单长的很,全部处死的话,估计日本所谓的上流社会会彻底消失,到那时如何对日本进行管理就是个大问题。   泰勒此去远东,目的就是帮助安琪挑选的代理人,重建一个新日本。   这个工作现在其实已经开始了,安琪挑选的就是那位在战俘营中表现出色的武内寺。   泰勒和布鲁斯准备前往东亚的时候,武内寺人在大阪。   102次轰炸,彻底将大阪炸成废墟。   大阪的废墟跟欧洲战场通常意义上的“废墟”还不太一样。   关键在建筑结构。   欧洲城市的建筑多半是以砖石结构为主,钢筋混凝土的也不少,这一类建筑在损毁之后,并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变成一堆建筑废墟,残垣断壁里,人类依然能够生存。   日本处于地震带,为了降低地震造成的伤害,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木质结构,这类建筑在遭遇燃烧弹的地毯式轰炸之后,大片建筑会直接消失,没有任何残留。   所以东亚盟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的轰炸,给日本城市居民造成的伤亡格外严重,除非是那些早早就离开城市逃往乡间的,留在城市里的都和建筑一起化为灰烬。   这样也好,连收尸都省了。   武内寺来到大阪的时候,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   战争爆发前,武内寺来过大阪,知道当时的大阪有多繁华。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早在明治唯新时代,大阪就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铸币工厂。   进入近代之后,大阪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时,大阪的居民人口就已经达到325万。   单纯把这个数字列出来,很多人可能没什么概念。   如果再参考一组数字,就能充分证明战争对大阪造成的破坏有多大。   另一个时空的2018年,大阪人口270万。   大阪位于阪神工业带核心区,工业是非常发达的,所以才成为东亚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   在经历过多次轰炸之后,大阪市内已经看不到任何一栋完整的建筑物,放眼望去还能看到的建筑物全部都是近代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这些建筑物也都损毁严重,因为长时间的烈火焚烧,建筑物本身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无法修复,整个城市都必须推平重建。   “这里是大阪?”武内寺难以置信,他乘坐远征军的汽车在大阪市内穿行了半个小时,除了盟军官兵之外,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日本人。   要知道战前大阪可是生活着三百多万日本人呢。   难道那些人都被盟军炸死了?   想想盟军对待日本人的残忍,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地图标注没有错误的话,应该是。”陪同武内寺视察大阪的道格拉斯上校不惊讶,这种场景他已经习惯了。   从九州登陆后,一路往北,几乎所有日本城市,情况都差不多,就算没有毁在盟军的大轰炸下,也在之后的战斗中被夷为平地。   欧洲战场,俄罗斯军队受限后勤补给,战斗的时候还算克制,不会大手大脚浪费。   东亚战场盟军主要由远征军和美军组成,这是目前全世界后勤补给最充分的两个国家,炮弹燃烧弹什么的要多少有多少。   远征军和美军也习惯了呼叫支援,遭遇战斗后,第一时间呼叫空中或者炮兵支援,根本不给日军贴身肉搏的机会。   所以在东亚战场,俄罗斯那种坦克推着坦克往前冲的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   不管远征军官兵,还是美国大兵,生命都是很宝贵的。   “这里的居民呢?”武内寺双目茫然,没有人,恢复重建就无从谈起。   道格拉斯很无奈的耸耸肩,他也不知道人都去了哪儿。   要么是跑了,要么就死了。   这也是安琪选中武内寺的原因。   选你出来收拾残局,就是要解决问题的。   转了一圈,武内寺深感亚历山大,安琪没骗他,他确实是要从废墟上建立一个国家。   回到自己的营地,武内寺召集随员召开准备会议,互相通报情况。   “这绝不是我们熟悉的大阪,之前的大阪已经消失了,我们的任务很繁重啊——”大桥是武内寺最信任的助手,他的身份已经得到确认,可以恢复美国国籍。   不过大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成为武内寺的助手,帮助武内寺重建日本。   恢复美国国籍,对于大桥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他回到菲律宾之后,就会回到之前的生活中,无人关注,忍气吞声,终日为生计奔波。   成为武内寺的助手好处多多,不仅能从东亚盟军领到一份特殊津贴,等战争结束后,大桥就会成为开国元老,以他和武内寺的关系,怎么着也能捞个部长啥的干一干。   武内寺也是有津贴的。   “远征军提供的情报,大阪周边的乡间,至少还有上百万市民,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回到这里,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松下也面对现实,不想死的话,只能选择跟盟军合作。   有意思的是,当松下接受自己的新身份之后,松下爆发出来的热情,让武内寺和大桥都很惊讶。   这也正常,日本人的慕强心态是很严重的,当认识到根本无法和盟军抗衡后,松下马上就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工作热情,死心塌地。   “这个工作要尽快开展,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武内寺大喜,总算看到一丝曙光。   当然了,不管是城市的重建费用,还是上百万人的物资补给,都需要盟军的帮助才行,武内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安琪跟了罗克这么久,别的没学会,甩手掌柜的作风学了个十成十。   在选中武内寺之后,安琪并没有给武内寺太多的支持,反倒是麦克阿瑟更支持武内寺的工作,这让武内寺很意外。   在武内寺看来,麦克阿瑟和安琪应该调过来才对,毕竟日本给美国造成的伤害,比给南部非洲大多了——   这话说的不对。   应该说是日本从来就没有给南部非洲造成过伤害,反而是南部非洲在不停地伤害日本,日本才是南部非洲的苦主。   至于日本给亚洲国家带来的伤害。   武内寺认为那和南部非洲根本没关系,所以南部非洲并没有痛恨日本的资格。   即便是南部非洲华裔也不行。   现在情况就很诡异。   本来应该痛恨日本的麦克阿瑟,给了武内寺最大程度的支持。   一手选中武内寺的安琪,却对武内寺不管不问。   “我们要更重视和美国的合作吗?”大桥也不理解。   不理解没关系,老老实实认真执行命令就行了。   大桥在这一点上是很合格的。   “不,即便米畜给我们再多的支持,我们也只能选择和南部非洲合作,至少我们都是黄种人。”武内寺在大是大非上有立场。   跟美国人的合作是与虎谋皮啦,这一点在日本朝野是共识。   一战结束后,美国跟日本的关系多好啊,连美国退役的军舰,都被当成废铁卖给日本,美国一度是全世界对日本最友好的国家。   结果等日本没钱从美国购买资源时,美国人翻脸的速度同样让人惊讶,不仅不允许日本政府赊欠,同时还决定减少对日本的石油供应。   减少石油供应这一点,是在南部非洲联邦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通过的。   如果说不卖“废铁”给日本人,还不能让日本伤筋动骨的话。   那么减少对日本的石油供应,这一刀结结实实捅在日本的心窝子里。   在强占了对面大陆的大片领土后,日本对于钢铁的需求已经不再那么迫切了。   反倒是随着机械化装备的增多,对于石油的需求每日剧增。   让日本人也没想到的是,在日本本土和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居然没有任何产油区,日本所需要的每一滴石油,都是从美国购买的。   日本本土就算了,国土狭窄资源匮乏,这个事实不得不接收。   对面大陆应该是有油的,日本的地质学家早在30年前就对对面大陆进行过考察。   从地质结构上判断,至少大陆东北,应该是有油田的。   而且储量还不低。   日本为了寻找可能存在的石油,专门组建了一支钻井队,在大陆打了数十口油井,可惜一滴油也没找到。   这都已经不是运气问题的,而是命!   命中注定,命该如此。   “南部非洲给我们的帮助太少了,我之前去远征军要帐篷,一顶都没有要到,最后还是美国人送了十几顶过来。”松下也疑惑。   辛辛苦苦当狗为了啥?   还不就为了一口吃的。   现在南部非洲是只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也不怕活活把马累死。   还是美国人大方,要啥给啥,松下在美国人身上,体会到了久违的尊重。   “十几顶帐篷难道就把你收买了吗?你有没有注意到美军里的非洲士兵?”武内寺摆事实讲道理。   松下点头,美军里的非洲裔士兵比例还是挺高的。   “从15世纪开始,大量非洲人被当做奴隶贩往美国,直到南北战争前进,非洲人的地位才得到提高,终于摆脱了奴隶身份——”武内寺曾经在美国留学,对美国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   松下一脸茫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扯到非洲人身上去了。   “美国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非洲人的贡献非常大,虽然林肯总统废除了奴隶制,可是你看到美国白人,给与那些非洲人真正的尊重了吗?”武内寺手里还有更极端的例子没拿出来呢。   松下摇头,他不知道的是,也就这两年因为无限制扩军,美国战争部不得不放宽了对部队的要求。   这要换成两年前,美军内的非洲裔士兵,连前往前线的资格都没有。   这里要解释下原因。   美国战争部不让非洲裔士兵上前线,并不是珍惜非洲裔士兵的生命,而是不希望让非洲裔士兵分享胜利的喜悦。   美军刚参战的时候,欧洲主战场在北非,德意联军的战斗力并不高,战斗相对轻松,伤亡并不大,美国战争部是可以接受的。   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军逐渐放宽限制,非洲裔士兵也终于有了走上战场的资格。   这是允许非洲裔士兵享受胜利的荣耀了吗?   并不是,而是随着战斗距离德国本土越来越近,盟军遭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所以这时候需要非洲裔士兵贡献他们的生命,来成就埃森豪威尔们的名将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