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内宫眼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6章内宫眼线   于是,此番到建康,与刘裕想象的不同,刘穆之可是非常之期待,根本就一点也不忐忑。   当然了,这种期待却不能讲给刘裕听。   毕竟,两人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而刘裕心中所想,刘穆之其实很清楚。   他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没有点明。   有些事情,还是不戳破更好。   刘裕这边,为了站稳立场,自然是要鼓励刘穆之一定诚心办事,为琅琊王分忧。   但是言语之间,总是让人感觉有点别扭,或许,这些话被别人听了去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听到的人是刘穆之,他心思太敏感了,头脑也太聪明了,很快他就洞察到了刘裕的失落。   “寄奴,你我二人能有今日,全都是靠着琅琊王的提携,大王为人宽厚,且能容人,我二人当初起自草莽,虽然胸怀大志,却也不知道到底何时才能成功,可现如今再看看,竟然就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令人感慨啊!”   这是……在抒情?   刘裕眉头一跳,倒是听懂了刘穆之的言外之意。   “穆之,你这是在告诫我,不要有二心吗?”   “没有,哪有的事。”   “你想多了。”刘穆之脸上在笑,但眼神却很锐利,同样锐利的,还有对面的刘裕。   果然还是听出来了。   确实,刘裕虽然为人粗鲁了些,但是,头脑还是很精明的,刘穆之的话,没有一个字是和反叛有关的,但是,这些只围绕着周边打转的好心提醒,还是被刘裕听出来了。   “我只是在感叹,当初兄弟们携手干事业,却也没想到能进展的这样快,我们真的是跟对了人。”   刘裕的眼神从刘穆之的脸上移走,穆之终于松了一口气。   “是啊,你说得对。”   “我们兄弟都不能忘记大王的知遇之恩。”刘裕喃喃道,暗自把拉拢刘穆之的心思又收了收。   看来,穆之也不会跟着他干了,这原本是刘裕认为最有可能拉拢过来的人。   可惜了。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失去了刘穆之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只有力的臂膀,本来现在想成事,问题就很多,困难就很多,而失去了刘穆之的支持,那就更是难于登天了。   看来,真的要死心了。   京口这边,一群好兄弟结伴前往建康城,剩下的不能跟去的,则挥泪告别,暗中祈祷下一次能轮到自己。   青山绿水,天高水远,总有再相聚之时!   建康城这边,便没有这样恢弘开阔的场景了。   不知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混乱,可是,建康城的整体秩序并没有被破坏。   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最关键的还是,城里百姓们,全都情绪正常,一点异样都没有。   完全没有受到那些混乱的影响。   一座城市,灵魂终究还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只有百姓有生气,城市才能鲜活。   如果百姓们忧心忡忡,整日里提心吊胆,因为生活不顺,到处都是为非作歹等着害人的,恶霸横行,即便是千年古城又能如何?   照样会衰败,或者是走向衰败。   新任琅琊王是个体面人,胆子也大,自从晋升了琅琊王,他出门的做派都不同了。   那是硬气的很。   甚至,前几天他还曾经身穿戎服出门,腰间挎着宝刀,匕首,腰带上满满当当的,要是他身量在魁梧些,便可以再多挂几样。   厉害了!   好像带头大哥,走路都有风,简直是太帅了。   王谧本来就帅,建康城的姑娘少妇们可是实名认证过的,而现在,自从他以这样的排场在乌衣巷上出现,他的崇拜者就又多了一些,不只有姑娘,更有小伙。   以前看王谧星星眼的只有那些妙龄女郎,那眼神当中,极有炙热,又有爱意。   而现在,猛然发现,那些小哥哥们的眼神也不遑多让。   一路追随着王谧一直到他的车队远离再也看不到,这才悻悻然的收回了视线。   “大王真是英武!”   “是啊,大王真是吾辈楷模!”   “建康城能有今日的局面,都多亏了大王!”   几个少年人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对王谧赞赏有加,在他们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给琅琊王唱赞歌的行列。   每个人都不吝啬使用他们所能知道的,掌握的,最美好的溢美之词。   “阿迈,这些就是你找来的人吗?”马车经过的时候,王谧扫了一眼,等到出了乌衣巷,他才拉着何迈对账。   何迈咧嘴一笑:“你都知道了,就别挑明,多不好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舆论战。   很典型的做法,其实,王谧早就已经看出来了,这一套把戏,何迈在这街上已经玩了好几天了。   原本以为,作用不会太大,毕竟,这个年代的百姓们还比较蒙昧,不太容易被那些没根没据的风言风语影响。   却没想到,狭隘的反而是大王自己。   这样造舆论的人也不需要太多,十几个就足够,他们需要很年轻,需要很活跃,需要是这建康城街上人人都熟悉的一些人物,有一定的影响力。   只要他们开口,以他们庞大的人脉,就可以很快的把消息都散出去,并且通过他们的带动,让琅琊王是我建康城的定海神针,这样的想法很快的在城中百姓的心中种下,铺开。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   “都是些托儿。”   “是啊,我思来想去,这是最适合他们的差事了。”何迈应道。   这些少年,当然不是何迈随意挑选的,他们能够得到这份光荣的工作,自然也是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的。   这些日子,来到琅琊王府投献的人,简直是络绎不绝,一波接着一波,于是,有一些年轻人就被何迈注意到了。   一开始呢,选择合适的人才这件事,只有琅琊王一个人操持,最近,王恭也被关起来了,一时半刻的也解脱不了,街面上的秩序是越来越好,有北府兵接管日常的巡逻管理,那种热闹繁盛,很快就恢复了。   王谧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清闲的很,在刘穆之他们没有赶过来之前,这是难得的一段闲暇时光。   本来这件事他一个人全权负责也没问题,但后来考虑到人才的选择也需要参考多方面的意见。   只凭他王谧一个人,必然还是有狭隘的地方。   所以,很快他就找来了一个好帮手,正是何迈,他这个人机灵,眼光也独到,而且,完全和王谧不是一个风格。   很快,他就从堆成小山一样的投献书中,挑出了一些目标,当然了,都是被王谧一开始就排除的。   都是些游手好闲的人,连自己的长处都写不明白,牛皮吹得倒是挺响亮的。   这种人,王谧着实是看不上。   然而,他看不上的人,何迈却觉得另有用处,只要他觉得有用处,王谧倒是也不拦着。   反正都是来投献的,都积极的很,都等着差事呢!   何迈能有安排,自然是好事。不过,问到他的用处,何迈却还搞起了神秘,说什么也不肯透露。   王谧倒是无所谓,今天上了街本来他也没注意,谁让这些青年里有几张熟面孔,谁让他的记性又那么的好呢?   都认出来了。   既然被看出来了,何迈倒是也坦然。   虽然这些人确实是夸夸其谈,令人生厌,说不定也没有太高的学问,办事能力更是一般。   但那无关紧要,他们通常都有一种好嘴,能说会道,还善于蛊惑人心。审时度势,抓机会抓的可准了。   你看,本来是一无所长的人,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小看自己,来到琅琊王府投献的人简直是可以绕建康城一圈,这其中,能人异士遍地,他们这些小年轻根本就不是对手。   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把简历给投进来了,只这勇气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自然要给机会。   不能就这么算了,都是人才啊,不随才任用就浪费了。   于是,在何迈的精心部署之下,这些舌灿莲花的小年轻,就走上了街头。   在他们的宣传带领之下,很快,琅琊王的好形象就建立起来了,当然了,能够有这样的声势,琅琊王本人当然功劳最大。   推销做得再好,也要商品自身硬才行,琅琊王是什么样的人,那一出街就是万众瞩目,绝对的焦点,不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   于是,这样的言论一出现,立刻就会成为百姓们认同的共识,这一波的舆论声势做的很好,要给何迈记一功。   车队浩浩荡荡的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一圈白墙黑瓦的院落,规模很大,而且,大门还镶上了凸起的乳钉纹,非常气派。   “稚远,太后娘娘去看望阿宁了。”   “你确定?”   王府门前并没有看到王贞英的辇舆,跟班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如果消息属实,那肯定是乔装打扮才出宫的,要么就是特地把辇舆停放到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了。   在打探消息这方面,何迈完全可以相信,通常都不会失手。   “绝对没错。”   “消息是得公公送出来的。”   得公公?   小得儿?   不会吧!   这位大哥,转向也太快了些,也太坚决了些,还真是有点接受不来,不过呢,小得儿如果能够主动合作,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但是,小得儿这样积极,要是被王贞英知道了,那可就不太好办了,毕竟,现在的太后还是很合作的,而且,已经主动给王谧让渡了许多的权力。   还加快了他一统大晋朝廷的进程,这已经是极大的恩德了,就最近一段时间来看,王谧以及他统领的琅琊王府确实是该低调一点了。   于是,不搞事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让太后娘娘意识到,她的身边也到处都是王谧的眼线,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说不定会演变成越推越远系列。   要是让王贞英转而觉得还是自家亲哥哥好,那可就危险了。   “阿迈,告诉得公公,他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宫里的事,尤其是太后娘娘身边的事,他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了,不必事事都出宫送消息。”   “怎么?”   “得公公的消息有什么问题吗?”何迈是个很实际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消息有误。   王谧摆摆手,打消了他的念头。   “没有的事,得公公的消息我们当然需要,但是,他就在太后身边伺候,距离这么近,经常向外递送消息的话,我担心,会引起太后娘娘不满。”   “我明白了。”   这个顾虑一点问题都没有,确实是何迈没有考虑周到,他自然不会死撑着不服气。   “也不是说一点消息都不能往外送,但是要注意把握分寸,太后娘娘对我们不薄,我们也是要照顾她的想法。”   “这个你放心,我肯定能交代好。”何迈爽快的答应下来。   车队继续前行,王谧看向窗外,思绪万千。   虽然他并不希望小得儿太频繁的往宫外递送消息,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消息还是非常及时而且有用处的。   王恭伤成那副样子,王贞英若是不去看望,那就不能叫做亲妹妹了,然而,令王谧疑惑的是,居然会拖了这么长时间。   王贞英还真的沉得住气,不是寻常人呐!   想想看,距离王恭受伤,到现在也有好几天了,王恭的伤情,王贞英不可能不知道,她居然可以把他晾在那里那么长时间不理不睬,只能说,身为太后,她对王恭这一次的作为也是相当的气愤。   这是有意在给王恭难堪。   其实,何必呢?   要不是听说了王贞英今天在王府上,他自己都想亲自去拜访一下呢!   这么重的伤,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老实说,他真的有些担心。   根本就不必记仇,这可是在晋末,医疗水平极端的差,这个年代巫医不分,在很多人的眼中,医生和巫师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更多的人,他们还相信喝符水能治病呢!   于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在现代是夸张,在古代,就是妥妥的现实了,甚至,伤成王恭那样,一旦没有良好的救治,没有很好的休养,真的是有可能丧命的。   都是自家兄妹,要是因为这些事闹了矛盾,造成什么重大的遗憾的话,那可不是王谧想要看到的事。   求稳。   这才是现在的重点,这样的好的局势,可不能现在就破坏了,还是被他自己。   这样的蠢事可不能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