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理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闽地公文往返京城月余,巡抚和布政使不和的事情,省府官员都有耳闻。   而南安县拒法的事情,是迫在眉睫的。   形势发展为骑虎难下。   耿定向愁眉苦展,在府衙坐蜡,一时间找不到如何应对的方法,此事闹的太大,上下都在关注。   这种情形下,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盯得死死的,稍有不慎被人抓住把柄,就会被弹劾,同时会被人怀疑他的执政能力。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算张居正最后保下了他,他的政治前途也完了,起码很难再进入中枢。   此时,他也不敢过分催逼地方政府,想了想,找来了福建右布政使宋豫卿。   此人和刘侃一样,都是在福建为官多年,刘侃在升为左布政使之前,是福建右布政使。   他原来职位的接替者,就是宋豫卿,而宋豫卿,以前是福建的提学副使,负责福建全省的学务。   宋豫卿是不想插入巡抚和布政使两人的纷争的。   不过从内心里,他还是偏袒向布政使刘侃的,不管是从多年的私交,还是同为福建地方官多年生涯的立场。   所以在拜访耿定向之前,他先去找了刘侃通气。   刘侃老生在在,亲自为同僚斟茶,边开口笑道,“抚台寻你,你跑来此处作甚?”   宋豫卿被刘侃的态度气笑了,当然也不是真实生气,而是对方竟然敢不领他的人情,实在是不当人子。   “兄有此言,弟下次就不来了。”   “哈哈,你还是这般小肚鸡肠。”   “你不也是如此?”   听到对方的话,刘侃不说话了,而是默默的端起茶,品了一口,开始了沉思。   宋豫卿一样如此。   都是多年的同僚,熟知对方的为人,说话也没有太多的遮掩,又是私人场所,索性放开了讲。   就像宋豫卿所说。   和巡抚不和,真的只是因为为政理念的分歧吗?宋豫卿看到准,知道原因并不单纯。   刘侃心里有怨言。   治理福建多年,要清丈田亩,这么大的事,为何朝廷不愿意和他通气,为何又不相信他,让他来担此大任呢?   旁观者清,宋豫卿认为刘侃在此事上执着了。   刘侃的政治经验极其丰富,同时颇为自负,在福建多年来大权在握,治理地方井井有序,这是他自傲的地方。   周边广东广西云贵连年乱事,耗费了朝廷多少钱粮,以致于国事更加艰难,而福建总体清平多年。   要知道,福建形势更为复杂,倭寇之乱,以及海寇之扰,并不比其余地方少。   刘侃太自付了。   国家清田试验地选在福建,并不是因为看中福建的好,而是因为福建偏远之地,税少且民寡。   这令刘侃不满。   八闽之地,并不比其余地方差,小视八闽,就是小视他,这种感觉使得他觉得自己被侵犯了。   他虽然不是福建人,但他心里已经把自己当做了福建人。   而清丈田亩的大事,竟然也不交给福建官员,而是委派信任巡抚,来督促福建官员办事。   朝廷不光轻视了八闽,也轻视了他。   凭什么?   他和福建有识之士,多年来的努力,凭什么就这么被视而不见?信任巡抚又何德何能,来置于他之上?   作为想作为的封疆大吏,他是有抱负的。   事已至此,他不会抱怨,更不会故意拖后腿。   但是在清田一事上,他真的尽力了吗?宋豫卿看的很清楚。并没有,这位同僚心中有恶气。   而新来的巡抚,同样也是一个傲慢的人。   谷/span有能力的人,都傲慢啊。   宋豫卿感叹一声。   “兄认为南安百姓拒法之事,改如何处理呢?”   虽然不知道巡抚找他会是商量何事,但是宋豫卿要做好准备,把事情都要先琢磨一番,不然介时巡抚问起,他临时起意回答,总会有失偏颇。   刘侃放下茶杯,思索了片刻。   “宗族自治,这是国情,也是朝廷许可的,宗族自治,有助于国家对地方的统治。”   宋豫卿点点头。   他们都是多年的地方主官,对国家政治极为了解,不会肤浅的只认识表面。   宗族产生的族权,作为一种系统的权利,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不光辅助地方官府在乡野的政权,加强对百姓的控制,也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秩序。   保甲为经,宗法为纬。   两者结合下来,才能牢牢的治理住百姓,限制住百姓。   而新来的巡抚,动了宗族的部分权利。   调节和裁判族众之间的纠纷,本是宗族的职能之一,不管朝廷认不认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巡抚想要以此为突破口,吊住宗族配合地方官府清丈田亩,想的太轻易了。   此种方法,在其他地方可能行得通,在福建则绝对行不通。   宋豫卿认为耿定向犯了经验上的错误,他可能在其他地方是一个能官。   但是在福建上任时间太短,对福建地方的情况掌握的不够。   只不过,有时候他换位耿定向的身份,对耿定向的苦衷有所理解。身负皇差,掌握大势,连刘侃都不敢对抗,这是他的优势。   但是成也此,败也此。   清丈田亩之事,国家着急,巡抚也着急,可是福建的形势却不能着急,绝不是三年五载可以办成的事。   宋豫卿打量了老朋友一眼,他看出了这一点吗?   点点头。   宋豫卿认为老伙计是看出来了的,一是对他多年来的信任,自己都能想到的事,老伙计不可能想不到。   二则是通过他行为的判断。   刘侃在放任巡抚对这件事上的一意孤行,越是支持巡抚在这件事上的推行,巡抚以后越会陷入泥地而寸步难行。   可是刘侃并没有支持,而是选择了反对。   唉。   好手段。   以后朝廷追责,他可以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还会被朝廷认为他有远见。   宋豫卿叹了口气。   大佬斗法,为难的是下面的人,受苦的是百姓。   “兄,福建苦啊。”   刘侃抬头,看向宋豫卿,虽然只是寥寥一言,却看穿了宋豫卿内心的困顿。   大明的文人,真的不堪吗?   中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诞生出来的文化,璀璨了几千年,如今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暗淡了数百年。   此是文人一方面的原因吗?   刘侃不能容人。   但是他能容下宋豫卿,因为宋豫卿是一名传统的文人,以天下为已任,以百姓之事为已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