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工业化的红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津港就要封冻,海贸活动不得不停止,但今年海商们可没时间休息。天津港没法航行,那就去登州港。前几年因为交通的制约,那边的船货不多,而今年这都不是事了。   赶在今年的最后几个月,中原铁路和两直铁路在山东境内交汇通车了,并且顺利延伸到了登州港。   前段时间为了抗洪,被撤的开封段铁路,经过几个月抢修,也顺利恢复。也就是说北方铁路网,基本上完成了组网工作。   陕货总算是除了天津这个出海通道以外,又多了个出海口。因为是双向铁路,运力方面要比走山西这条线充沛很多,海商们自然是对这个利好欢欣雀跃。刚结束天津港的贸易,就无缝转投登州。   过冬?过年?哪有赚钱香!多跑一趟海贸,说不定来年还能多填艘船哪。朝廷船厂的小火轮,看着就结实,要是来年填上一艘岂不是美滋滋?   徐远刚将船停到码头,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港口贸易区的自行车行。这东西在东瀛十分受欢迎,只要运过去就被一抢而空。现在最愁的是订不到货,而不是赚不到钱。   “掌柜,这边还有没有铁驴?给我订上三百台!”   “徐东家,你可是难为小老儿了。我这边今年刚开,进来的货哪有那么多,这几天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   “你这边还有多少台?”   “奔驰厂的还有二十台,赵氏的有个四十多台吧,其它的杂牌倒是有个七八十台。”   “把奔驰厂和赵氏的全给我装上,铁驴还是奔驰的好,赵氏的也勉强凑合。你这边进的杂牌怎么样啊?可不要骑两天就坏。”   “这些杂牌还都行,质量上肯定没法和老厂子的比,不过我进货的时候都验过货,骑个两三年,忽悠东瀛人没问题。”   “真没问题?那就给我来上六十台吧。话说好了,要是不合用,这些杂牌我可都要退回来。对了、你这边奔驰和赵氏的,都是正规渠道进的货吧?可不要是假货。”   “怎么可能是假货,我这是专门到洛阳的厂子里发过来的,有正规发票,不可能是贴牌的!”   “那就好,奔驰厂洛阳产的也没问题,要是其它的货,我还是觉得陕货要比豫货强。”   “你这话可是说着了,除了奔驰的东西,其它豫货我都有点不敢进。还是咱们总裁的人品好,不但救民于水火,自家做的东西也令人没话说。这样的人要不是菩萨转世,我都觉得不信哪。”   一顿瞎白话,徐远把这个车行的自行车全扫了货,心满意足的去到别的铺子继续扫货。   日本市场,对自行车的接受程度甚至要比国内还好。因为这东西不像马,买过来就能一直用,不吃草不吃料,骑着就能跑。日本那边马匹本来就少,还贵,算下来自行车要划算不少。买海带发了财的渔民,都以买到一辆大明的铁驴为荣。   来登州港的海船多了,运过来的粮食自然也就多了。本来今年山东也受了不小的灾,粮价是有上涨的,可海上的粮一来,登州周边的粮价应声下跌,百姓们算是赶上了一波福利。   这就是工业发展和海贸发展带来的红利,今年遭了这么大的灾,粮价还能维持稳定,社会发展不受影响。朝廷举措得当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交通和工业发展才让朝廷有余力组织这么大范围的救灾工作。   像天津和登州是感受到了海贸的好处,而在陕西,人们感受最大的则是工业发展给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变化。   刘三姐刚从市民公园舞台表演完,正带着班子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三姐,今天去夜市盯一下不?时间还早,通往家里的火车还没到最后一趟哪。”   “不了、郭班主那边演的一直很用心,咱们今天又不过去表演,就别给人添乱了,还是先回家的好。”   “哪姐你就自己先会吧,我还想去街上逛逛再回哪,听说最近来了不少南货的小饰品,我得去看看。”   “你去吧,记得早点回家。赶不上最后一趟火车,你就得和郭班主他们坐着三轮回来了。”   城里通了内城火车,生活一下子方便了不少。刘三姐她们买的房子,就在三环和城铁的交汇处,上下班很是便捷。现在她们到公园演出,都是坐城铁来回。   坐着火车回家,这时候已经过了下班的高峰,乘车的人不是很多,不然别说位子了,就是站都没地儿站去。长安城果然繁华,都到了这般时候,火车上的人都不见少。听说城里还要修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不知道哪儿来的那么多人,这么大的火车还是不够用,永远是上不完的人。   回到戏班的院子里,张罗着给大家准备夜饭,收拾东西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夜市表演的班子也回来了,然后整个班子的成员就聚在一起,吃夜饭聊闲话。他们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作息规律和正常人有差别。半夜的这顿饭,才是一天里的大餐,要把消耗的能量都补充进来。同时这顿饭,也是最自由的时候,大家可以开开玩笑,放松一下心情。白天的时候,戏班里的规矩多,其实非常压抑,大家过的并不轻松。   旧社会戏班子之所以规矩多,主要是这个行业稳定性太差,挣钱需要运气,需要别人赏饭。所以就通过这些规矩来获得心理安慰,以求经常能挣到钱。   “郭家哥哥,来长安,这吃食还吃的惯吧?小妹也想着,张罗些咱们江南的吃食,可就是不得法,做出来总是不像,可能郭大哥等人不是很能接受这口味。”   “刘家妹子,你这说的那里话!咱们跑江湖的,有啥吃不惯的。再说我倒觉得,这陕西的吃法过瘾。大碗的面,大块的肉,进了肚肠,总感觉这才对得起肚子。不过刘家妹子,你这以后伙食可不要一直做的这么好。我们从江南来了近两个月,顿顿就没少了肉。近段时间,你更是天天羊肉,这么下去,挣的再多,也会吃亏空的。虽然眼下挣钱多,但也不是这么造的。要饱时防饥、细水长流。”   “郭家哥哥,你有所误会了。最近伙食多是羊肉,是因为近段时间正是北边羊肉供应的时候,羊肉现在不比猪肉贵。长安人,到了冬天都是这么吃的。”   “是吗?那也要有个节制、长安现在是不缺粮,缺吃食。可难保以后粮价和吃食不涨价啊,你知道今年江南大旱,粮价涨成什么了吗!长安要是过段时间缺粮可怎么办。”   “哈哈、长安是不会像江南那样的。你有时间去长安周边的村里看看,到处是暖棚,光靠这些就能种出够城里人吃的口粮了。往常就是咱们江南,到了冬天也难见绿蔬、你看这长安啥时候缺过这些?郭班主,吃的方面你就别担忧了,咱们把戏演好才是正事。”   长安城周边,二三十万亩玻璃大棚,才是长安人能敞开肚子吃饭的底气。有它们的存在,长安人就不用担忧粮食供应的问题了,这就是工业发展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