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留学生计划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实现技术突破。基础科学方面的进步,才能带来后续更大的更好的发展。” 会议上,秦牧作为主讲者,站在台上,对下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院学校以及各地的官员们发表着讲话。 现如今,有关新教育制度的普及,已经铺开了。保皇党覆灭之后,原本留存在国内的那一股股抵抗新教育的势力,都仿佛一下子消失了一样。曾经的大儒们名士们要么选择退隐不问世事,要么选择拥护接受新教育,将数理化等学科纳入了和国学一样的地位上。 唯一的难题是,接受如今义务教育的学生很多,但能够授课的老师,却没有多少。 除了帝国科学院之外,放言如今的大明,真正懂得数理化的,竟然没有多少人了。 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八股策论也是头头是道,但一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就全都两眼抓瞎了。 所以,秦牧打算把帝国科学院的那些研究者们,都拉来当壮丁。 甚至,他还对周边的几个属国,包括暹罗等国在内,要求这些国家里的相关学者人才,来大明任教。 本就对大明的科学技术垂涎三尺的周边诸国,哪有不心动的。纷纷派遣本国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学者前去大明,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顺便帮助对方培养下一代。 “我知道很多人不同意我的决定,认为我这样做就会让我们的科学技术,被别人知晓,不利于我们大明将来的统治地位。” “但是我要说的是,战争并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和平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走上的道路。我们如今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继续发展。” “大家想想看,十年前我们出行要靠马车,从南到北走遍大明,需要三个月五个月的时间。而现在,铁路纵横之下,我们从南到北只需要两天不到。而在将来,这个时间会缩短到一天之内!” “我们以前一亩地产量不过一二百斤,现如今产粮已经在三百四百!将来甚至能到亩产八百一千!一亩地能够养活的人数,直线上升!去年的旱灾饥荒,如果放在往年,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我们因为有充足的储备粮食,有铁路,所以根本没有影响。而且,我听说就算是旱灾的地区,每亩地最后的产粮,也比从前的土地要多。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 “所以,如果科技继续推动发展,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但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难题是什么?是人!我大明如今,没有多少这方面的人才!除了帝国科学院里的那些研究人员之外,我泱泱大明,懂得数理化这些知识的人,甚至都不到一万人!” “这样的人之中,真正有天分,能够打通一些学术壁垒,攻克学术难题的人,甚至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我们想要在科学上获得突破,就必须要借助更多人的力量!更多人的思路!更多人的合力!” “开放我们的基础学科出去,共享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让其他国家的人也有机会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从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我们发展的!” 台下,有人听说之后,举起了手:“秦帅,我认为,放开可以。但必须有条件的放开。那些来我大明真正用心传导和学习的,目的单纯的,我们可以对他们开放。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 “是啊,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别看暹罗倭国那些国家,现在对我们俯首称臣,但他们以前是什么德性,大家都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对我们低声下气,将来有朝一日得势了,肯定会立刻就反咬我们一口的。反正换做是我,我是拒绝向其他国家公开的。我宁愿我们大明发展慢一点,也不想要让那些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家伙学去!” “对!我也反对开放共享科学知识!这可都是我们大明的根本所在,怎么能这么无条件的给别人呢。我大明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啊。真要被别人学去了,将来超过我们,我们不是自掘坟墓吗?” “我认为,我们可以有条件的开放。除了之前张德修说的对学习的人员进行筛选之外,我们还要收钱!这寻常孩子上私塾学校都要交钱呢,他们学我们的本事,为什么不收钱?” 听着下方叽叽喳喳的讨论,秦牧微微一笑,顺势便说道: “所以,我提议开放留学生制度。那些和我们国家交好的国家,可以视他们和我国的关系,提供一到十个的留学生名额。对于这些留学生,我们要收取学费,这个学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有钱的收钱,有资源的收资源,什么都没有的,签署合同,海权空权什么的都可以……” 相比起其他人,秦牧更清楚科学发展史。知道目前大明掌握的这些知识,就算他们不开放,十年二十年之后,欧洲那边也会相继出现。而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基础知识在一些国家眼中可能就一文不值了。与其如此,不如趁着大明还有吸引力的时候,把这些知识做好事一样的“共享”出去,最大限度的获取一些好处。 大明周边都是一些小国家,暹罗吕宋之流的国家,羡慕大明发展的同时,肯定迫切的也想要如大明一样。所以,留学生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大明可以通过这些“留学生”的名额,更好的拿捏住周围的几个国家。 此时所谓的留学生,有点类似于古代那些诸侯国之间交换“质子”的意思。 大明这个老大吃肉,周围周边的这些小弟,如果连一口汤都喝不上,时间长了怕是会引起小国的不满。 留学生制度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反对派和赞成派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大明科学人员和教科人员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