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这处院落原本是朝鲜国某位高官的私宅,当初海汉在汉城外盘下这个地方的时候,便是因为军方看中这里地方够大且与城池间的距离比较合适,认为在非常时期可以将这里作为指挥中心使用。拿下之后便立刻对这里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改扩建,并在外围重新修砌了高墙,以满足军事用途的要求。 当然改造最为明显的地方,便是在这里建起了木结构的四层塔楼,可将方圆数里内的情况尽收眼底,甚至连城墙上的布防也不在话下。朝鲜方面虽然明知这塔楼的用途不善,但慑于海汉的威势,也不敢公开提出异议。 但在建成之后的这段时间里,这处塔楼发挥的功能实在有限,更多时候是被本地人视作了海汉的象征,甚至民间就将这里称作了“海汉塔”。王汤姆一度还很后悔,早知道朝鲜方面不敢出声反对,当初做方案的时候就该再加几层上去,索性建得更高一些,把城里也一并纳入监视范围。 当然了,这极有可能只是王汤姆的玩笑话而已。真要再加高几层,工程量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到现在都未必能完工,军方也不会乐意花那么长的时间去等这个华而不实的项目。毕竟那个时候又有谁能想到,时隔一年之后汉城就出事了,这塔楼完工不久就立刻派上了用场。 然而梅百计想的却不是这里到底适不适合当海汉军的指挥中心,而是海汉军既然会征用此地,那岂不是就意味着自己终于能撤离汉城了? 兵荒马乱的时节,一向为人谨慎的梅百计可不想冒着风险继续顶在一线。如果能后撤到江华岛,或者是大同江基地,那就最好不过了。 但他又有点担心这汉城当下不阴不阳的局面,军方未必愿意撕破脸面出兵攻城,那位从南海赶回来的朝鲜世子,估计也不会乐于看到自家的京城被战火摧毁。但如果要跟城内主事的人慢慢谈判,那自己可就未必走得了了。 梅百计在汉城待这一年多时间,除了跟来这边做买卖的海汉商人打交道外,自然也少不了跟朝鲜权贵交往。朝鲜上层人士大多知道朝廷向海汉银行借款的事情,既然朝廷都借了,那以私人名义找海汉借钱也就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梅百计为海汉银行拉到了不少有身份地位的高级客户,并且应某些秘密机构的要求,搜集整理了不少关于这些人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送去哪里,会作何用途,梅百计不敢问也不想问。但如果海汉军要跟城里的人谈判,必定需要有人提供相关的情报,那极有可能便会将他留下来作为顾问人员。 “但愿王将军和钱将军能果断一些,直接发兵平乱!”梅百计思及此节,也只能把脱身的希望寄托在军方身上了。 符力虽然年轻,但往年一直待在穿越者手下做事,眼光见识都远超常人,闻言笑了笑道:“梅掌柜不用担心,这场仗打与不打,肯定都不会让你有危险。” 梅百计被符力看破心思,倒也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只是叹口气道:“在下只是银行掌柜,委实担不起别的责任。” 如果是在调职出国之前,符力大概会很看不起梅百计这种逃避责任的念头,但他现在自己也在海外待了一年有余,自然明白身在海外的种种不易之处。三亚一道命令发出来,海外办事的人能把腿跑断,而且期间所承担的风险,远在三亚的大人物们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 像梅百计这样的人,出国之前大概根本不会身兼数职,甚至连情报部门的活也得帮着干,他对当下这种局势生出厌倦躲避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如今海汉在朝鲜的摊子还尚未完全铺开,像他们这些人都是来这边打前站的,根本无人可以替换,只能顶在一线,哪怕明知有风险也是如此。 早在出国之前,符力便有为国献身的觉悟,若是不能在海外立下功劳,他今后也无脸再返回三亚去见那些培养了自己的大人物。这次汉城出事,在他看来虽有风险,却也是自己表现的机会。 但他知道自己无法要求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做到同样的程度,像梅百计这样的普通人,就不能苛求他也能像受过专门训练的士兵一样英勇。 “梅掌柜,事态没有你所想的那么糟。”符力安慰道:“两位将军驻留江华岛,便是笃定这汉城之乱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否则早就出兵镇压了。如果最终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对我们,对朝鲜民众都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道理梅百计不是不懂,只是他刚才一心为自己考虑退路,没有朝这个方向去想罢了。不管怎么说,符力如今是汉城所有事务的负责人,可以算是他的直接上司,梅百计肯定不会失言得罪对方。 “符大人说得是,在下虽然才疏学浅,但也会竭尽所能,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情。”梅百计态度谦卑,心中却是暗暗叫苦。 话说到这个份上,自己要是还当着上司的面打退堂鼓,那可就太不识趣了。但这样一来,他想要找理由撤离这个危险地带,恐怕就更加困难了。 在海外执业的高收入高福利,是包括梅百计在内的很多人选择这条路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好处也并不是那么好拿的。所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都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同行。 符力知道梅百计是聪明人,话说到这个程度就够了,当下笑了笑,站起身来走到凭栏处,从下属手中接过望远镜,继续观察远处的汉城崇礼门附近的情况。 崇礼门目前每天只在早晚各开放片刻时间让物资出入,运入的多半是粮草和其他生活物资,毕竟城内还有好几万人要生存,每天所需的物资都是不小的数目。而运出的东西,符力一开始看得不太明白,后来派人出去悄悄跟了一段,才知道每天出城那些大篷马车里拉的大多都是死人,拖到城南南山脚下的乱葬岗处理掉。 不过近几天出城的马车明显少了很多,所以符力推测这应该是城内形势已经基本稳定的表现。 当然了,这也不是能百分百肯定的事,毕竟汉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符力只能监控南边的崇礼门,天知道城里的人会不会因为某种不可知的原因而突然换个地方处理尸体。 但符力最想观察到的情况,在崇礼门却一直没什么动静。 汉城这次闹得这么大,举事之人肯定会从去其他地方调兵进入汉城以控制局势,如果能够观察到这些入城部队的旌旗,或许便能从中推测出到底是哪些高官参与了这次政变。 但崇礼门这些天里绝大部分时候都紧闭着,别说大股部队出入,就算是传递军令的零星散骑都没见过几个。城墙上的守军倒是每天换防,但朝鲜军的军服装备大多破破烂烂相差无几,这样却看不出他们所属的部队。 这当然不是巧合,符力能想到这是对方有意在回避崇礼门外的塔楼。他们知道海汉会在这里监视汉城动向,又不敢对这个地方动手,那么要想守住秘密,就只能弃崇礼门不用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海汉当初策划修建这个塔楼的时候,大概完全料想不到今时今日这种特殊状况,监视的效果其实大打折扣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符力才笃定城内的乱党不敢对自己所在的这处据点下手,否则他们也不用应对得这么小心了。不管之后是动武还是谈判,这里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所以他才有底气劝慰梅百计,不用太担心这里的安全问题。 入夜之后,梅百计早就离开了这个会让他心跳加速的塔楼,但符力还在这里守着。他现在吃喝拉撒睡都在塔楼完成,哪怕明知夜间没什么可看的东西,他也还是坚持这样做。 城墙上和城内都是一片黑寂,只有偶尔能够见到几支火把在远处的街巷中活动,符力知道那应该是巡夜的士兵。自出事以来,城内便实施了宵禁,最开始几日还能借由城内各处因为各种原因燃起的大火进行观察,而现在大火已熄,入夜后几乎就看不到城内的情况了。 “城里这些家伙……到底是在偷偷摸摸的干什么呢?” 符力对于城内乱党的举动不是太理解,既然汉城形势已定,那就应该尽快推出新王,同时主动联系海汉展开谈判,只要新王能得到海汉的认可,那么这场政变基本就算成了。而如今城内明明已经安定下来,但却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们究竟是在等什么? 符力所掌握的情报实在有限,就算他留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也还是难以推算出事情的真相。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继续盯着汉城,等待形势发生变化——就算城内乱党默不作声,海汉这边也不会一直等下去,迟早都会采取行动。 第二天醒来不久,符力便得到了来自江华岛的消息,两位将军决定要向汉城进军了! 这其实是在符力意料之中的发展,只是他之前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而已。不过对于驻守这个据点的人们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只要大军一到,他们就真的不用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不过符力没有立刻向所有人公布这个消息,因为大院之外还有数以千计寻求庇护的朝鲜民众,如果消息传开很容易会走漏风声,他也不敢确定有多少奸细混在这民众中间打探消息。 这些人大多是因为这场叛乱而导致无家可归,而汉城附近最安全的地方,大概便是城外这处海汉据点了。符力还命人每天拿出两百斤粮食,熬粥施舍给这些难民。 这一方面是为海汉挣一个慈善的好名声,另一方面也是安抚民众情绪,毕竟附近有大量粮食存储的地方真的不多,一旦这些难民因为饥饿而失去理智,那就会变成一批可怕的流民,对这处据点形成巨大威胁。 不过在打退了几拨乱兵的骚扰之后,这处据点的武力水平已经充分得到了展示,就算这些难民中有一些心怀不轨之徒,也不敢轻易挑战据点的武装守卫了。 符力还有一点私心,他希望海汉军控制了汉城外围之后,能将这些难民分批接走,安置到别的地方去——比如海汉控制下的辽东、山东殖民区。大批引入移民,那可是实打实的功勋。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尽量瞒着朝鲜官府进行这件事,否则肯定会引发两国纠纷。 符力所不知的是,李凒已经代表朝鲜国放宽了对移民事务的限制,今后将允许朝鲜民众自行选择去别国定居,就算现在把据点外的难民带走,也不会引发外交问题了。 符力虽然有心保守军事机密,但实际上这个秘密的保质期也不算太长,当天下午就有来自江华岛的船队抵达了汉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最先被船队送到汉城外的并非荷枪实弹的大股部队,而是数万斤粮食。 虽然从江边卸货开始就有很多人在眼红这些粮食,但没什么人敢去挑衅海汉人的运粮队。有个闲汉未经允许便自顾自地凑到近处打算浑水摸鱼,当下便被海汉兵一枪托砸翻在地,一通乱踢打得他半晌爬不起身来。 有了这样的反面教材摆在眼前,原本还有一些准备上前尝试的人便暗暗打消了念头。反正海汉人也会继续施粥赈济,虽说吃不饱,但也犯不着为了抢一点粮食就拿自己性命去冒险。 这些粮食全部被运进了据点,原本还空着的几处仓库也在半天之内就被填满了。而梅百计在此期间又被调去当上了临时库管,负责组织人员接收清点刚刚运抵这里的军粮。 不过此时梅百计的心情倒是已经轻松了很多,既然军粮都已经到了,那大部队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