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三百米爆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国仁大吼过后,七八个壮年男子、十几个婆子,手持大刀斧头,将徐六等人围了起来。   他早就防着这一天了!   早在去找徐六之前,他就买下了这几个壮汉。   当初只想着,省城不安宁时,能看家护院,把难民挡在门外。   后来他更是直接打定主意,要白占便宜。   只要有人愿意出粮出人,守住省城,那他为什么要走!   和家里重金买来的粮食相比,自己这块脸面,又算得了什么东西。   徐六冷笑:“果然和张三老爷说的一样。你有人,也有粮,可你一早就打定主意,只顾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把我们当成了什么?当你一家的替死鬼吗?”   他被征来后,一直在省城当守兵。   从没有想过,自己守护的,居然是这种货色。   “给我把他拿下!”徐六长剑直指黄国仁。   噌!寒光乍现,刀剑同时出鞘。   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身上的气煞,是普通人不可能有的。   婆子们面色煞白,甚至有腿软的,直接跪在地上。   徐六的长剑,搭在黄国仁脖子上。   “出人还是出粮?”   “出、出、出、出人!”   最终黄国仁还是没有拿出一粒粮食。   只把家中的壮年仆人,全都拿了出来。   他们之中,甚至有在黄国仁宅子里出生长大的半大小子。   “公子!公子救我,我不想去打仗。我想陪公子读书玩耍。”   “一边去!你不去打仗?难道我去吗?”   那十二三的半大小娃,瞪圆了双眼。   泪无声的落下。   数点人数的兵士回禀道:“中将,还差五人。”   徐六道:“黄二老爷,您怎么说?”   “徐六!你是逼死我吗?就算我把儿子都顶出去,也凑不够你要的人数啊!”   “那您可以拿粮抵,十斗可抵一人,五人五十斗!”   “你……徐六!你直说,你是不是冲着我家粮仓来的?”   “这是规矩!”   “哼!督府大人不在,你就是规矩了?你不过是李大人的一条狗!你算哪门子规矩!你有西栖督府大印吗?没有大印,你算个狗屁规矩!”   徐六脸一横:“好!既然你黄二老爷,只认督府大印,那你就随督府大人,一起去京都吧!给你两个时辰,带上你的家人,奴仆银钱和粮食,滚出省城!两个时辰后,我再来,到时候,只怕你想走,也走不掉了!”   徐六等人甩手而去。   黄国仁瘫软在地。   “爹?我们真的离开省城吗?”   “快!快去收拾东西,咱们赶紧走!”   “爹!咱们走去哪儿啊!要露宿荒郊野外吗?咱们不是二等民,进不京都的!”   “还管去哪!带着粮食和钱走,总比在这里,被别人抢了去强吧!”   他知道,徐六可不是说着好玩的。   黄家人十几辆马车,两个时辰后,出了南城门。   一天下来,和黄国仁一样的,还有两家,且都算是省城的大户。   他们这一走,省城里,就少了七八十人。   原本人就不多的省城,此刻,只剩下一百来人了。   而且这一百来人,还有半数以上,都是被原来的主家,撵出府来的老弱妇人。   他们不仅是没去处,更是出了省城的门,就成了黑户。   省城,是他们最后的容身之所。   天黑尽,徐六进了张家门,直奔文叔住的小院。   文叔屋里的灯,亮了整整半宿。   次日天不亮,徐六大开督府兵器库。   分发给入军众人兵器后,还特意挑了一把弓箭,让张大海给林桃带回去。   这是林桃找徐六要的。   天见亮时,城门大开,由百姓组成的新军,护卫两旁。   按着徐六说的,但凡想要进城的,都需要签属卖身契约。   无论你是几等民!   徐六站在城门前。   “我!徐六!在此承诺,但凡签下卖身契约的!入城,有粮吃,有房住。他日我们同心协力,守住省城,击退东魏人!徐六会亲手把契约书,送回大伙手上!”   这是他和文叔商议过的。   只有契约书在手,才能真正的做到同心,免生内乱。   如遇不愿签的,他宁可不放此人入城。   城中有他的父母妻儿,他守的不是别人的家,别人的园。   更是自己家人,生的希望!   难民们挨个画押入城。   而后被安排到处住,年轻的被入军中。   年老者、妇人孩童,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还分了自己名下的土地。   天黑尽时,城门大闭。   城门前,搭起十个炉灶,架起大锅。   林桃带着张宝山等人,拖着大米和米玉到来。   二十锅热粥,十锅水煮玉米。   林桃正式开启了大锅饭时代。   徐六也把清点的人数,报了上来。   “四百三十二人。只一顿吃食,就够呛啊!”   文叔道:“粮食的事,你大可不必操心。明日起,得赶紧把防御工事建起来,希望能在东魏军到达前建好。”   “文叔放心!明天一早,我会两班替换,昼夜不停施建。”   “好!我们都得有信心,守住这道城门!”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省城开始大变样。   十七日后的傍晚,一阵惊天动地的马蹄声,惊得道路两旁的群鸟飞散。   马蹄扬起的飞尘,如雾霾一般,笼罩着夕阳。   “来了!来了!东魏骑军来了!”   城楼上,传来大喊。   城中众人,瑟瑟发抖。   余氏坐立难安,背着两个小娃,跑去许氏的院子。   许氏依然在给两小侄儿做衣帽,只不过,走线的针,早已不稳。   一连扎了自己许多次。   大妮一把将母亲和妹妹,抱进怀里。   ……   城楼之上,一把椅子,一支拐杖,一位老人正是文叔。   徐六端站老人身侧。   另一边,是位神采奕奕的妇人。   徐六小声道:“能行吗?”   “当然!”文叔坐回椅上。   马蹄声雷动而来,马背上的人影,也越发的清晰。   “四百米!”   “三百米!”   轰!马啼嘶鸣,土尘飞扬。   “陷阱!是陷阱!将军!”   东魏骑兵一阵动乱过后,骑兵人数,明显小了一圈。   城楼之上。   林桃拉开大弓,眼瞄成了一条直线。   嗖!扑哧!   地陷陷阱冒出来的脑袋上,被一支重箭贯穿!   那人两眼圆瞪,斗鸡眼看着自己的眉心正中贯穿的箭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