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得省着用,五文一个摊位,林桃觉着属于没必要的支出。 借着家远来得晚的借口,林桃花三文钱,和鱼老汉拼起摊来。 鱼老汉也乐意得很。 生意不好,有人分担摊位钱,也是好事。 这回,鱼老汉让出了一半的位置,还把自己不用的木箱,让给林桃当凳子。 “有个坐处,让客人们坐着喝,歇歇脚。” 道了谢,林桃的摊前,也开始排队了。 时值中午。日头依旧灼人。 喝上一碗鱼冻,既能充饥,又能补充盐份。 大家伙,也都觉着值当。 昨儿余氏告诉张大妮,一锅鱼冻不够卖。 张大妮便和余氏一起熬了两锅。 可碗只有那三十来个,有些客人,只好在那站着等。 余氏忽然勤快了,一有脏碗就赶紧洗出来。 林桃还是盛了两碗给鱼老汉。 “大妹子,我怎么好意思总是白吃你的。” 鱼老汉拿了一个铜板,放到林桃的摊上。 林桃没收,硬给塞了回去。 “不拿钱!这是谢谢大哥一早来占摊位的。如果不是您占的位置好,我这鱼冻,也不见得就这么好卖。” “等以后我能自己占着摊位了,你来吃鱼冻,我可就要收钱了。” 鱼老汉笑着点头,接过林桃手里的碗。 “这盐和糖多精贵啊!你卖这么便宜,咋挣得了钱啊。” 林桃笑而不语。 她哪有买盐来用。这盐其实就是盐酸果上那层白霜。 至于糖,无非就是茅草根汁。它里面,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 还有大量的淀粉。《本经》提到,它有凉血、清热的功效。 才能使人在饮用后,有解暑、止渴、饱腹的感觉。 不过三个时辰,两大锅鱼冻,就卖了个精光。 收摊的时候,林桃又从鱼老汉那买了条鱼。 鱼老汉就更不好意思了。 不仅把所有的鱼鳞都给了林桃,还挑了条最大的鱼,只收林桃九文钱。 “这怎么好意思?”林桃蜿拒。 “大妹子就别和我客气了。大哥知道,你是照顾我的生意,才买鱼的。” 张大山和张大海看着那么大一条,馋得直流口水。 一想到今天能吃上鱼,两兄弟就瞅着那鱼傻笑。 林桃还是领着众人逛市场,买了市场里最便宜的土豆蛋子,讨了鱼鳞。 又挨个到肉摊去收骨头。 和昨天一样,都是一文钱一个摊子。 一共收了六个摊子的骨头。 背着骨头回家,可把三个儿子累得够呛。 刚把背篓里的骨头和鱼拿出来,隔壁刘氏就又出现在门口。 刘氏阴郁的瞅着老张家院子,提着篮子急急的冲回家。 “哟,这是又和隔壁的干上了?你啊!肚子都吃不饱了,还和那林氏干仗?省点力气吧!” “老头子,咱村里家家都没啥吃的,那林氏咋天天吃鱼呢?”刘氏不满抱怨。 “你咋知道人家天天吃鱼?” “就那炖鱼的味,都飘到咱家院里来了,你闻不到?” 张老头指着隔壁说:“你没听到,老王头给了林氏三两银子,买张大妮?” “一条鱼才几个钱?三两银子,就算顿顿吃鱼,那要吃多少天!” 张老头接过刘氏装满草根的提篮,扒拉着要去灶棚。 “你也别琢磨人家的事儿了。林氏是什么人?把卖张大妮的银子花完,就该卖张二妮了。两个娃,投胎去了老张家,也是够倒霉的。才七八岁的年纪呀。” 刘氏一把将张老头拉到跟前。 压低声音说:“我今儿打听了,吴郎中说林氏给那大媳妇看病,花了二两银子呐!” “你说你这婆子,咋对人家的事,这么上心?花二银咋了?芮娘多好一媳妇!要是在我家,我也得给她治病。张大山要是我儿子,我早就把他手卸了。打媳妇,什么东西!” 刘氏无语长叹,她讲东,他咋扯西呢! “你这人缺心眼吧?前几天晚上,你不是没听到,她家那二油子承认偷了一两银子。林氏又给芮娘治病花了二两。你算算,这不三两了?” 刘氏比着三根指头,又道:“老王头给的三两银子都花光了,她家哪来的钱买鱼?” “是啊?对哈!”张老头楞楞的瞅着自家婆子。 此时,隔壁张家老院,又响起张小胖嘹亮的喊声。 “又吃鱼喽!吃大鱼喽!” 林桃一把将鱼从张小胖怀里拽出来,递给张大妮。 张小胖像被牵了魂似的,两眼盯着鱼直放光,鱼到哪,他到哪儿。 张大林学着老太太,把和昨天一样的圆骨挑出来,其它的都倒进了那口大缸里。 他实再是想不明白,娘花钱买这些骨头来,就这么放着干啥。 挠挠头,盖上盖子,叫着张大山刨骨头去了。 余氏出奇的没有抱怨累,按着老太太的吩咐。 架起锅,把洗好的土豆蛋子,丢锅里煮。 油煎土豆的香味,鱼肉的香味,先后占满了刘氏家的院子。 瞪着那堵墙,刘氏咬牙切齿的咀嚼着嘴里苦涩的草根。 林氏哪来的钱,又买土豆,又买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