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你还想还手?看我不划花你的脸!你今天不给我跪下,我就……” 张喜妹话还没说完。 惊呼一声,被张大妮推倒在地。 “你、放、放开……啊!你干嘛张大妮!” 张喜妹跟见了鬼似的哀嚎。 张大妮其实也没打她,只是捧着旁边的稀泥,往张喜妹脸上、头上、衣服里抹。 她张嘴这么一瞬,张大妮就塞给她一嘴的泥。 她是吐也吐不出,更不可能咽吧! 别提有多难受。 还没走近的一群娃娃,听到张喜妹的哀嚎,楞在了原地,没敢上来。 他们所在的地势低,从他们这看上去。 反正就是张大妮坐在张喜妹身上,听张喜妹的声音,像是被张大妮掐着脖子。 张大妮一边收拾着张喜妹,一边回头望着下边站着的十来个娃娃。 “来啊!今天我和你们不死不休!” 年岁小些的,和胆子小的娃娃,啥也不说,转身就跑了。 眨眼间的功夫,十来个娃娃落荒而逃。 站在那的,就只有两个年岁稍大些的。 张喜妹好不容易吐出嘴里的泥石,猛烈咳嗽起来。 在他们听来,就像是被掐的脖子轻开了,难得可以喘息。 “来啊!上来啊!”张大妮大吼。 回头,又给张喜妹堆了一脸的泥。 张喜妹声音再度消失。 不远处的两个娃,脸色惨白,转身就跑了。 等到张喜妹再次费劲把泥抹去,吐干净嘴里的泥沙。 张大妮嘲讽冷笑,学着阿奶的口气。 “没了那些娃陪你闹,咱们来干一架!谁输了以后见了面,就夹着尾巴滚蛋!” 张大妮站起身,学着阿奶的样子,撸起袖子。 在路边挑选着合适的树枝,挥得呼呼作响。 “来!起来!无论伤了哪,都自己受着。生死由命!” 张喜妹坐在地上,被泥糊了眼只能眯着。 目中的诧异和惊恐,没有任何遮掩。 “来啊!”张大妮怒吼催促,不时的踢一脚泥甩向张喜妹。 “疯子。”张喜妹爬起身,手脚并用的,跳下土坎,连滚带爬的向山下跑了。 “你别跑啊!来啊!来干一架呀!胆小鬼!” 直到张喜妹狼狈的身影消失。 张大妮手里的树枝掉在地上。双臂颤抖不停。 她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兴奋。 可她明白了阿奶的意思。 这些人,就是因为她被欺负不还手,所以才刻意来欺负她。 这些年里,她委屈过,甚至深思过。 为什么?为什么村里那么多小孩,他们都不欺负。 偏偏是她。 此刻,她明白了。 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张大妮每日都会送食上山。 张喜妹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路上,大妮遇尔会遇见那些喜欢和张喜妹混在一起的娃。 他们时不时的,还会主动和张大妮打招呼。 刚开始,张大妮还有些不习惯。 毕竟这些年,他们都跟着张喜妹欺负她,从没给过她好脸色。 没想到,自己甩开膀子和张喜妹干这一架。 这些娃,反倒对她好了。 正如此刻,一个和她年岁相当的女娃冲她笑了笑。 “大妮,明儿上山挖野菜不?我们一起?” 张大妮笑笑,回绝道:“不了。” 二人笑笑,分开走了。 和女娃一路的小男孩,不时回头张望。 “姐,你咋还和她走近了。人家是六等民,咱家啃树皮的时候,听说她家吃的白面。你约人家挖野菜,不是自讨没趣吗?” 小男孩酸得脸都皱成一团。 “再说,这事要是让喜儿姐知道,他们肯定要孤立你的。” “张喜妹?”女娃一脸不屑。 “张喜妹那人,就不是啥好东西!成天领着咱,不是不理这个,就是不理那个。十多岁的人了,成天跟个男娃似的在山里疯跑。跟大妮比,她差多了。” 小男孩似懂非懂的挠着头。 他是真看不懂这些女娃,一会儿两人好得穿一条裤子。 回过头,又会互看不顺眼。 女人心,海底针啊! 晚饭时,张家老爷子问。 “大山啊,山上的地翻得咋样了?” 张家三兄弟,已经接连四天,在山上翻地了。 平日里做惯了重活的张大林还好,好吃好睡,没啥不是。 张大山和张大海,这两平日不咋做活的,这四天的日子可不太好过。 大旱过后翻地,可不比以前,牵牛上去,把土翻了就行。 如今那地里,结的泥块不仅要翻起来。 还得敲碎喽。 所以说,明明家里有牛,还派不上用场。 这四天,他和张大海,不仅脚疼,手更疼。 尤其是一双手,磨起水泡,挑了结茧,又磨肿。 “差不多翻完了,估摸着,再有一两天就行了。” 张大山在心里庆幸着,还好家里就七分地。 再多些,搞不好,他就得死在地里了。 “儿媳妇啊!明儿咱去市场瞅瞅,买些土豆回来咋样?算着日子,中秋前种下去,入冬前,定能赶收一批。冬天就不愁吃的了。” 那又贫瘠,地势又差的地,两个老人想种,她也就顺着。 林桃点了点头。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市场里问了一圈,那些个卖土豆的,价是一个比一个高。 要价最低的,居然都要十文钱一个土豆。 “咋这么贵啊?”老爷子惊叹。 摊贩解释道:“阿爷,大半年干旱,家里有土豆的,都吃得差多了。眼下这个时节,你种啥,也不能赶在入冬前有收成。我给你说,你要是错过我这,可再买不到便宜的土种了。” 瞧瞧,大旱的时候,粮食飞涨。 如今有雨水了,见着大家抢种土豆,土豆比大旱的时候,涨得还贵。 “阿爷,您也别嫌贵。您想想,一个土豆得发多少芽?种在地里,得结多少土豆出来?怎么着,都比你买着吃划算吧!等入了冬啊,吃食就得又涨价了。” 老太太在一旁,心急得不行。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摊贩说的这些,可不是危言耸听。 见着许多刚才问了价走掉的人转头回来。 二老更担心买不着,急了。 “儿媳妇,咱买些吧?” 张大山觉着不划算。 “娘,咱去换物那边的市场瞧瞧?指不定有便宜些的呢?” 林桃一瓜皮打在张大山头上。 “你猪脑子呀?你都想得到的事,别人能想不到?” 摊贩呵呵的笑道:“那边早让人收干净了。” 他都是从那边一文钱一个收来的。 到这边,转手就能挣九文钱。这买卖多少年,才能赶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