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很努力的在平复自己的心情,尽量用最平和的声音,缓缓说到! 然而,即便如此! 声音依旧是颤抖的! 因为他很清楚,在场的每个人都清楚! 洪武大帝的刀,将再一次出鞘! 大明贪官的脑袋,将再一次落地! “多少?” “两千四百余万石?” “不是二十四万,对吗?” 朱元璋声音平静,闻言缓缓问到。 即便李善长已然给出了答案,但朱元璋还是忍不住追问了一句! 他一度觉得李善长是不是老糊涂了? 算的时候算错了! 多算了几个零?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的确是两千四百余万石,臣已经跟诸位同僚核算多次,绝无错误!” 李善长再次弯腰,恭恭敬敬,一字一句的回到。 然而,这次,不只是声音颤抖了! 就连身子都在颤抖! 不只是李善长,在场所有人,除了马皇后,身子都在颤抖!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跟着朱元璋,从红巾军开始,一路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到现在,用命成就了如今的地位的。 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即便是泰山崩于前,那也是面不改色的主! 可就是这样的主,在得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也依然被吓到面无血色! 两千多万啊! 这是何等的巨额! 洪武十四年,大明春秋两个季度的税收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两千九百多万石,尚未达到三千万的级别! 而这群胆大包天的主,竟然直接就贪了两千多万! 几乎贪污了大明一整年税收的将近九成! 这是在是太过耸人听闻了! 即便是放眼历朝历代! 怕是也未出现过如此巨额的贪污数据吧! 如此大案! 发生在洪武年间! 后果可想而知! 砰!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声巨响传来! 沉重的书桌,被朱元璋一脚踹翻! 书桌上价值连城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户部尚书是谁?” “朕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朕要诛他九族!” “朕要让将他碎尸万段!” 即便已经登基十几年的朱元璋,此时也是再也忍不住,龙颜大怒,直接爆发了! “回陛下!” “户部尚书一职已空缺八月之久,暂由左侍郎郭桓代任!” 吴琳胆战心惊的走了出来,低头,弯腰,颤抖着回到。 天子一怒,浮尸百里! 但此时,吴琳作为内阁首辅,又曾担任吏部天官,朝中官员的任免,唯独他最为熟知,不得不站出来回话。 “传朕旨意,立即逮捕郭桓,打入天牢!” “没有朕的旨意,不准任何人接近!” “传金吾卫!将户部所有官员,一并逮捕,打入诏狱!” “传锦衣卫,二十四小时严密看守!” “如有违令者,杀无赦!” “漏掉一个,朕就砍了他们所有人的脑袋!” “传朕旨意!亲军二十六卫,除锦衣卫及金吾卫外,其余二十四卫,即刻起,接手户部!” “户部一应档案,原封不动,就地封存!” “国库粮仓,就地封锁,不准任何人靠近!” “就连鸟,也不准飞过!” “立即传蒋瓛觐见!” 勃然大怒的朱元璋,一连串旨意,瞬间下达! 值班的内侍浑身颤抖,哪敢怠慢,赶紧一溜烟的跑着去传皇帝陛下的旨意了! 李公公也当即转身,前往锦衣卫值班大堂,将蒋瓛带到了皇宫! 太子朱标,知道此事后,当即放下手头政务,连忙赶到皇宫! 众人齐聚后,朱元璋也不废话,当即再次吩咐起来! “由太子及内阁为首,司礼监诚意伯为辅,即刻起,彻查此案,务必查清来龙去脉!” 朱元璋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帮贪官污吏,到底是如何贪污的!又是从何处贪污的! “儿臣领旨!” “臣领旨!” 众人纷纷领旨! “蒋瓛,即刻前往天牢诏狱,提审郭桓及其余党!” “朕还就不信了!” “你们的胆子大,还是朕的刀快!” “如此大案,除了户部,定有其余官员!” “朕给你特权,只管彻查!” “无论是谁,只要涉及此案,一并捉拿归案!” “凡敢有违抗者,就地格杀无勿论!” 朱元璋又对着蒋瓛命令到。, 历史上,这起著名的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告发者为余敏及丁延举两个御史,属都察院下属! 而负责主审的,则是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这三个部门就是专门负责大明律法的部门。 但如今时间却是提前了将近三年,而且无人告发,是一切机缘巧合之下,方世玉无意中提供了一个记账法,随后被朱元璋自己发觉的。 此时的朱元璋眼里,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都被他直接打上了嫌疑人的标签,自然不会让他们去审查! 让他们审查,那不是直接就毁尸灭迹了吗? 因此交给锦衣卫审查,朱元璋才放心! 至少前一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就很称职,如今的第二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就看他能不能干得好了! “臣领旨!” “陛下放心,臣及所有锦衣卫,定会明察秋毫,绝不纵容贪官污吏,势必连根拔起!” “臣若不能完成任务,臣将提头来见陛下!” 蒋瓛单膝跪地,直接主动立下了军令状! 此时的蒋瓛,脸上的表情,极为兴奋! 锦衣卫是朱元璋直接管辖的! 锦衣卫的特殊之处,怎么体现出来? 现在就是体现锦衣卫特殊的机会了! 查案抓人! 蒋瓛一直都很羡慕自己的前任毛骧,毛骧可是操办过两件大案的! 空印案以及胡惟庸案! 而锦衣卫的大名,几乎可以说就是毛骧打出来的! 如今这位置传到了自己手里,目前为止,却是压根就没什么机会,体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朝廷的那些官员,不管是对锦衣卫,还是对自己,那都不如对前任毛骧,那么恭敬有加,连基本的敬畏之心都没了! 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蒋瓛,势必让你们睁大狗眼! 好好看看! 咱锦衣卫,是如何查案的! 一看见蒋瓛脸上兴奋的神情,李善长、刘伯温、徐达以及吴琳等人,瞬间就皱起了眉头,自知这件事情怕是要闹的天翻地覆了! 虽然即便不交给锦衣卫,这件事情也小不了! 但很显然,锦衣卫是想借这件事情,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了! 但即便这几个人心知肚明,此时也不敢出口! 这个时候在这件事情上纠结,岂不是自讨没趣! 触碰陛下的霉头吗? 万一再给你扣上一个包庇的帽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因此,即便是这四个人已然位极人臣了,也只能选择乖乖闭嘴,任由锦衣卫去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来! 短短三天,金陵风云变幻! 一人高的供状以及奏报,堆放在洪武大帝面前! 方世玉的记账之法,显然效率很高! 加上蒋瓛的有意之下,锦衣卫更是不遗余力,几乎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的在查案! 不过三天而已,这个震惊全国的大案,就已经破了七八成了! 朱元璋扫了一眼奏报! 怒火再次升腾起来! 户部果然是罪魁祸首! 户部在这个案子中,竟然起到了核心作用! 代理户部尚书左侍郎郭桓,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贪污银子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简直就似乎要钱不要命! 郭桓在担任江西清吏司郎中的时候,就开始走上了贪污的不归之路! 在郭桓的教导下,他跟其余人竟然贪污了太平、镇江两府的赋税,以至于当地的税收,竟然远远低于其他州府! 那时,郭桓仅仅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 当郭桓混到正二品的户部左侍郎后,贪污的手段更是精进百倍! 以大明朝廷的规定来看,浙江西部地区,需要上交给朝廷的税款,合计五百五十万石! 郭桓竟然胆大包天,直接私吞了其中两百三十万石! 上交朝廷的五百五十万,瞬间变成了三百二十万! 随后户部尚书一职空缺,郭桓暂代期间,更是手段频出,各种贪污! 比如水脚钱! 口食钱! 库子钱! 神佛钱! 等等等等名头,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如此巨大的贪污数额,郭桓自己自然是行不通的。 整个户部,已然变成了郭桓的主战场,绝大多数的户部官员,都成了郭桓的党羽! 辽东大军开拨前夕,朱元璋就发现户部账目的问题,但之所以如此难以理顺,就是因为几乎整个户部都在从中作梗! 不只是户部,在锦衣卫的审讯之下,整个朝廷,六部竟然没有一个幸免的! 典型的就是刑部尚书汪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以及礼部尚书照瑁! 随后,更深入的调查之下,就连各地的州府也参与其中!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北平燕王治下,北平承宣布政司,贪污的最多! 北平距离金陵较远,蒋瓛早已第一时间派锦衣卫前往北平将犯人捉拿归案! “混账东西!” “奸佞小人!” “朕要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朕要诛他们九族!” “朕要拨皮抽筋!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杀光他们,也难消朕心头只恨!” 看完这些奏报,朱元璋彻底怒了! 杀气弥漫! 皇宫内外,乌云密布! 这些贪官污吏,朱元璋此时想把他们全都砍了,剁成肉泥,拿去喂狗!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布衣天子,朱元璋比任何人都知道,老百姓在贪官污吏的治下,过的生活是如此凄苦! 他曾亲身经历过,被那些贪官污吏欺辱! 他曾亲眼目睹过,官逼民反的现实! 自朱元璋登基以来,在对付贪官污吏这一块上,从未心慈手软过! 除了明文规定,贪污六十两白银以上,就要除以死刑外,还命锦衣卫严密布防! 甚至朱元璋还给老百姓开通了一条上访之路,凡有敢阻拦者,杀无赦! 史书记载,洪武十九年,嘉定县民郭、玄二人,因受当地县吏欺辱,便寻人一起,手持大诰,想进京告御状! 岂知二人行进至淳化镇时,遭到了当地巡警官何添观以及弓兵马德旺,这两人对郭、玄二人那是百般刁难。 马德旺对郭、玄二人极尽嘲讽之能事,说他们压根就见不到皇帝,还让二人把盘缠交出来。 这件事被朱元璋得知后,顿时勃然大怒! 直接下令,将弓兵马德旺枭首示众! 巡检官何添观则被刖足带枷示众。 随后,朱元璋再次下旨,今后敢有如此者,阻民上告,罪亦如之! 明初的那些贪官,早上刚刚把银子装进口袋,中午就被人告发了,下午就被打入大牢,晚上就被砍了脑袋! 如此严厉的治下,朱元璋原以为世上再无贪官污吏! 可此时! 这群人! 这**佞小人! 竟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贪污了如此天文数字的银子! 户部从上到下,竟无一人全身而退! 牵连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这不是打了朕的脸吗? 若不是方小子刚好发明了新的记账之法,朕岂不是还要被这群贪官污吏戏耍更长时间吗? 这段时间里,这**佞小人,又要贪污多少民脂民膏? 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那都是朝廷的兵饷啊! 那都是赈济灾民的救命粮草啊! 如今竟然全都被这帮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了! 朱元璋曾多自豪自己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手段,如今就有多沮丧!就有多痛恨!就有多愤怒! “父皇息怒!” 太子朱标,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 “父皇,这帮贪官污吏,该当如何处置?” “按大明律!” “慢着,这样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传朕旨意,凡有参与此次贪污受贿案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凡知情不报者,包庇隐瞒者,一律按同犯处置!” 朱元璋狠狠回到! “父皇......“ 朱标闻言,顿了顿,想了想,还是说了起来。 “如此一来,大明将无官可用了!” “一旦全都杀完了,朝廷如何运转?” 朱标实在也不想提这茬,但没办法! 这次郭桓案,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按照朱元璋的做法,九部六卿十三省,能活下去的官员所剩无几了! 全都砍了,到时候大明就没几个当官的了! 大明如今重开科举,童生、秀才倒是不少! 可是这些人没有当官的经验,直接提拔上来,完全没法用啊! 实际上,朱标所顾虑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可如今洪武大帝正是怒火最旺盛的时候! 没人敢开口说这话啊! 这时候说这种话,万一被当成同党,直接一起砍了呢? 朱标也很清楚,这些话,只能他说出来了! 别人说,都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洪武十八年,著名的郭桓案,也确实是整个大明历史上,牵连人说最多的案子了! 那个时候,马皇后早已归天了! 太子朱标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洪武大帝已经走上了黑化的道路了! 因此,在郭桓案查出来后,暴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想都没想,就下了一个华夏历史上最恐怖的圣旨! 杀无赦! 但凡跟郭桓有关系的,全都杀了! 全国上下,被牵连的官员,一个没少! 杀完之后,整个大明的官员,数量锐减了一半以上! 就连六部这样的中央核心部门,也只有一个尚书以及两个侍郎活下来了,其余的全都被杀了! 其余的比如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以及刑部尚书汪惠迪等人,涉及此案的,全都被砍了不说,还直接夷三族! 男的一个不少,全都杀了! 女的一个不留,全都发配教坊司! 郭桓更是被凌迟处死,诛灭九族! 整个案子处理完后,经过计算,从中央到地方,被杀者约三万五千多人! 而大明四大案中,其余三件案子杀的人加在一起,也就只有这个数! 郭桓案,可以说朱元璋直接杀了大明半个朝廷的官员! 何止是浮尸百里! 何止是血流成河! “陛下,臣认为太子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臣以为首恶必杀!协从可从轻发落!” “陛下,臣以为法不责众,还请陛下慎重!” “陛下,臣以为如此刑罚,太过严厉,恐史书会记载,不利于陛下千古一帝的声名啊!” 朱标话音落地,众人也不得不劝说起来。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谁? 那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朱元璋岂是容易被人劝说的人? 你越是不让他这么做,他就偏偏要做给你看! “杀!” “杀无赦!” “朕就不信,朕的大明,没了这些鱼肉百信的奸佞小人,还就乱了套了!” “他们在朝廷里贪污一点点,大明的江山就会烂掉一大片!” “放任这帮贪官污吏,北元就是大明的下场!官逼民反,百姓揭竿,到时候我们的下场不言而喻!” “北元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你们莫非都看不见,都忘了不成?” 朱元璋怒了! 朝着下面的大臣们,就吼了起来! 太子这么说,朕可以理解,毕竟跟北元打仗的时候,太子尚且年幼! 但你们! 可是跟着朕,一起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 你们难道不清楚,元朝为何走向末路了吗? 你们难道不清楚! 贪官污吏治下的老百姓,生活的何等凄惨吗? 老百姓从来都不想反! 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 那怕不饿着,不冻着! 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就这么一丁点诉求! 那些贪官污吏都要剥夺? 朕起兵之时,就说过,朕要创建一个让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的太平盛世! 朕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们都不记得了吗? 你们的初心呢? 难道只有朕初心不改吗? 你们怎么可以为贪官污吏说话呢? 你们竟然为了那子虚乌有的声名,为贪官污吏说话! 呵呵! 呵呵! 呵呵! 你们怕声名不好! 朕不怕! 残忍嗜杀是吗? 冷血无情是吗? 朕都背了! 朕才不在乎后世史书如何评价朕! 朕只想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朕只想让大明,成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朕要杀光天下的贪官污吏! 有一个杀一个! 有一对杀一对! 有一万朕便杀他一万! “尔等休得再劝!” “朕意已决!” “凡参与郭桓案者,杀无赦!” 朱元璋大怒到! 语气强硬,毫无任何转圈余地! 作为从一开始就跟随着朱元璋的李善长、徐达以及刘伯温等人。 彼此无奈的对视了一眼,不由得纷纷苦笑起来! 最终,识趣的选择了闭嘴! 他们都很清楚,此时朱元璋正是火大的时候,跟他唱反调,不仅于事无补,自己甚至都有可能遭殃,被洪武大帝的怒火波及!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的眼光,他们比不了! 这一点,他们几人比谁都深有体会! 以前行兵打仗的时候,朱元璋就经常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但最后的事实,无一不证明,朱元璋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比如当初朱元璋、陈友谅以及张士诚,在江南腹地,势均力敌,三足鼎立之际! 朱元璋召开大会,商量接下来的作战目标,到底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 当时常遇春还活着,这场会议中,徐达、常遇春甚至就连刘伯温,都认为应该先灭张士诚! 虽然大家势力差不多,但张士诚的实力,显然是三人之中最弱的。 因此大家一致认为,柿子就该先拣软的捏! 但朱元璋偏偏持反对意见! 他不仅力排众议,还十分固执的当场拍板,要先灭陈友谅! 朱元璋的理由简单又充分!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了他当时最大的两个敌人! 张士诚的两个字是器小! 陈友谅的两个字是志骄! 器小则定无远见,志骄则好生事非! 因此,若是先灭陈友谅,那么张士诚一定会隔岸观火,势必不会出兵搭救! 而反之,如果先灭张士诚,那陈友谅定会出兵搭救,随后两军联合,剿灭自己! 因此张士诚可以先放任不管,但陈友谅必须先灭掉! 朱元璋定下这个作战目标的时候,无人信服! 但结果证明,朱元璋是对的! 真理! 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 当朱元璋跟陈友谅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张士诚果然隔岸观火,并无任何举动,眼睁睁看着陈友谅被朱元璋灭了! 。牛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