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老傻和老程被分开了,众人皆是看向秦墨。 李二道,“燧发枪之事由你负责,你说该如何分配?” 秦墨笑道,“燧发枪的产量肯定一时无法满足到所有的军队,我的建议是先采用神机营的方式,对神机营进行扩张,分为炮营和枪营,到时候谁出征就把神机营带上,等神机营装备齐全了,再装备十六卫。” 火炮和燧发枪的产量受限,除了钢材方面的原因,熟练的工匠人数太少也是一个缘故。 对于钢材的问题,只有等钢厂建立之后才能完全解决,至于工匠,秦墨已经禀报李二,他已经把军器监的工匠划归武器研究所。 同时也在对外扩招更多的工匠,充入军器监。 “可行。”李二很满意。 尉迟老傻道,“那么十六卫先装备谁?” “我有一个很公平公正的方式,相信你们一定会满意。” “什么方式?” “抓阄!” 这个方式确实是公平公正,尉迟老傻等人表示服从。 于是开始抓阄,十六卫的大将军现场只有五个,其他人不在现场,秦墨是不管他们的。 抓阄结果是老秦拔了头筹。 仅接着是尉迟老傻,老程,李靖,李绩这下装备的问题完美解决了。 魏征把秦墨拉到一边,开口问道,“某在山东看到报纸说林邑国的粮食一年三季,粮食多到要拿来铺路,可有此事?” 这事魏征不问李二,直接问秦墨,说明秦墨在他心里可信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这个老货!李二尴尬的笑了笑。 秦墨道,“林邑国的稻谷确实是一年三季,那边土地肥沃,扔一把稻种到田里就能丰衣足食,说粮食多到要拿来铺路那是夸张的,因为粮食会烂掉,不可能用来铺路,但是多到粮仓装不下却是真的々」。” 老阴货道,“此次不但从林邑运回来稻米,也运回来了稻种,已经在南方种植,可是因为气候的缘故,只能一年两熟。” 魏征感叹道,“区区林邑小国,粮食竟比我大唐还多,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秦墨道,“大唐虽然人杰地灵,但旱涝灾害严重,并非地大物博,比我大唐富庶之地很多,林邑就是明证。” “却是我等孤陋寡闻了。”魏征点头。 他看向李二道,“陛下,林邑对大唐不敬,臣请发兵伐之。” “这什么情况?”李二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向主张不要妄起刀兵的魏征,怎么会因为属国不敬就请发兵征伐? 这是魏征吗? 老阴货等人也皆是看向魏征。 秦墨也是很意外,这不是他认识的魏征啊。 魏征声情并茂的道,“臣此次前往山东,深入了解百姓的情况,虽不能说饥寒交迫,但也是难以吃饱饭。” 众人皆是静静的听着。 “直到臣从报纸上看到林邑盛产粮食,于是想起来,林邑乃是汉朝故地,大唐有权利收回来,林邑应当成为我大唐的粮仓。” 好吧!大家都明白了,魏征要求大唐出兵攻打林邑不是因为什么不敬,而是因为它盛产粮食。 秦墨挠挠头,这说法好熟悉,貌似是他很久之前说动李二征伐林邑的说辞。 对于征伐林邑的事情,李二,老阴货,老秦,尉迟老傻,孔颖达等人都知道了。 但是其他人却是不知道这是早已定下的计划。 孔颖达也道,“陛下,魏玄成言之有理,不管是不是师出有名,林邑必须成为大唐的粮仓。” 这更加直接霸道,魏征起码还扯了一个很扯淡的理由,孔颖达这是直接要去抢的节奏,很难让人相信说出这话的人是孔子的嫡系子孙。 “仲达言之有理。”房玄龄发来点赞。 “同意。”杜如晦点赞。 老阴货点赞。 老秦,老程表示同意。 尉迟老傻道,“臣愿带兵攻打打林邑,为陛下取得粮仓。” 于志宁道,“林邑对大唐不敬,必须得征伐方能显示大唐威严。” 这是要点脸的。 大家就一个意思,林邑确实该打。 李二笑道,“林邑对大唐不敬,理应征伐。” 秦墨目瞪口呆,这群老货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这都快变成了战争贩子了。 他还没开口,还没说出林邑藏有龙珠,有不臣之心,然后利用舆论造势,让大唐师出有名呢。 一个不敬的理由实在太儿戏了吧。 尤其是魏征,自从去了一趟山东回来,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这不是他熟悉的魏征。 然而却比以前的喷子可爱很多了。 演示结束,各自散了。 秦墨对魏征道,“.「魏公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魏征摇头道,“老夫从来没有变过,你真当某是顽固不化的腐儒不成?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利益,阻止陛下出征也是为了利益,鼓动陛下出征还是为了大唐的利益。” 秦墨好奇道,“怎么说?” 魏征道,“林邑对大唐早有不敬之处,但这只是细枝末节,如果是以前陛下要出兵,某会阻止,此前有御史上奏,说林邑不敬,要求比陛下发兵,被某压了下来。但是林邑盛产粮食,那就不同了,某不但不会阻止,还会鼓动陛下征伐林邑。高句丽也一样,阻止陛下,是因为担心劳民伤财,损耗国力,但是火炮打消了老夫的顾虑,阻止就变成了支持。” 为了大唐的利益,魏征从一个反对战争的喷子变成了战争贩子。 “魏公一心为国,(了钱的)请受某一拜。”秦墨很感动。 魏征摆手道,“当不起!若说一心为国为民,大唐还有谁比得上蓝田侯。” 经过和魏征交谈,秦墨意识到,大唐这个时代的大臣们更加的考虑实际,而不是在后世朱程理学盛行的明清,不是那些脑子坏掉,顽固不化的老学究。 即使是孔颖达这种名传天下的大儒,也能为国家利益考虑,而不是死抱着所谓礼仪不放。 以利益为导向,有私利,就如同羊吃人;也有国家利益,例如林邑。 国家利益主要是秦墨拿来说服李二的,对于大臣们,秦墨考虑得更多的利用私利打动他们。 拿来征伐林邑的理由是其有不臣之心,起码要拿一个合适的理由才能压下反对的声音。 然而现在如此之多的大臣愿意考虑国家利益,让秦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笔趣库. 大唐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