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钱币改制(第1更求订阅) “夫君怎么喝这么多?” 第二天中午,秦墨才悠悠转醒,郑丽婉喂他喝了醒酒汤,才好一点。 “大军灭倭国,吾心中忧虑尽去。”秦墨的心情好得不行。 倭国与大唐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面,秦墨所担忧的不过是大海上风险。 万一遭遇到风暴,大军甚至会全军覆没。 现在好了,倭国既灭,他心中的大石也落下。 至于倭国的处置问题,他已经不必要再忧心了。 李二和朝廷的大佬不会再让倭国有一丝翻身的机会了,大唐吞下去的东西,就从来没有再吐出去的习惯。 这个世界,最终只会剩下大唐一个国家。 “那就好。”郑丽婉也是嫣然一笑,“妾不知道国家大事,只要夫君快活就行。” 在她心里,秦墨就是她的天。 秦墨心中一暖,握着她的手道,“此生定不负你。” “夫君......”郑丽婉感动的看着秦墨,眼里含情脉脉的。 两人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婢女却来禀报,孔颖达这个老夫子来了。 “孔先生怎么来了?”秦墨也不能怠慢他。 孔颖达道,“再过一段时日,就是你和两位公主大婚了,陛下命老夫来教你礼仪。” 古代本来就是一个讲究仪式的时代,重要大事都有一套礼仪。 秦墨对此并不反对,在他而言,这是一种文化,后世未能将之流传下去,甚是遗憾。 而且婚姻大事,是必须有仪式感的,这种皇家嫁公主,更是不能马虎。 索性秦墨的记性不错,只一遍就记了下来,这让好为人师的老孔颇觉得失落。 时间在平淡无奇中缓缓流逝,李靖的西征大军不时有捷报传回,毕竟有飞鸽传书,方便得很。 至于征倭大军,除了报捷,他们可不是空船回来的,倭国本来就盛产金银,打下倭国的都城,搜刮了不少回来。 除了倭国的皇室,那些地方的贵族也是肥得流油。 在九月二十五的时候,十五艘飞剪船抵达长安外的海军码头。 戴胄这老头就带着户部的人将其运进了国库之中。 对于这些事情,秦墨本来也是不知道,也不去关心的,直到李二把他招进了太极宫政事堂才知道。 “海军的飞剪船运回来了三千万贯金银,朕招诸位卿家前来,就是商议钱币改制之事〃`。” 再在场的,除了秦墨,还有老阴货、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戴胄、岑文本。 岑文本放弃支持李恪上位之后,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征伐高句丽和倭国的后勤工作中表现出色,现在也算是进入了核心层。 他之所以完全死心,也和李恪放弃治疗有关,现在的李恪别说是有夺嫡之心,就连普通的亲王都不像了。 他整日打扮得像一个农夫,醉心于农事,俨然是一个农学家一般。 刚开始的时候,李恪是被秦墨赶上梁山的,但是后来他是真心喜欢上了。 刚开始的时候,李恪是被秦墨赶上梁山的,但是后来他是真心喜欢上了。 看到李恪这样子,岑文本只能是放弃了。 “三千万贯!” 李二爆出的数字让老阴货等人都吃了一跳。 “这倭国比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更加的富有。” 朝廷灭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都没有得到这么多的钱。 秦墨笑道,“倭国盛产金银,这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秦墨这么一说,戴胄就心动了,“陛下,这次海军军舰回来,朝廷应该派些人去勘探。” 李二点头道,“准奏。” 大唐攻打倭国本来就是为了这些东西。 “钱币改制之事,众卿有什么看法?” 金银在大唐虽然是贵金属,也有保值的作用,但并不是法定的货币。 甚至到了宋朝都还不是,直到了明朝,冶炼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才变成法定货币。 技术对秦墨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在大唐所掌握的冶炼技术远超明朝。 戴胄第一个发言,“如今大唐铜钱紧缺,又用了大量的铜去制造子弹,如果把金银加入钱币流通,钱荒将大大的改善。” 老阴货也点头道,“`」臣也同意戴尚书所说。” “臣等附议。”房玄龄等人也是纷纷赞同。 “秦墨,你怎么看?”李二看向秦墨,这钱币改制的建议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意见自然比其他人更加有分量。 在李二的心里,秦墨才是最专业的。 老阴货等人也看向秦墨。 秦墨微笑道,“如今朝廷有了大量的金银作为储备,实施钱币改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兑换的比例必须要把握好。” 这种专业的事情,戴胄等人就抓瞎了。 李二问道,“你认为兑换的比例定为多少合适?” 秦墨道,“虽然现在金银不是法定的货币,但是市面上还是有着流通的,一两金子能兑十两白银,一两白银能兑1300文钱,有了这三千(的诺赵)万贯金银加入,金银的价值自然要降低一些。” “那该定为多少?”戴胄问道。 秦墨道,“可以定为一两金子兑换十两银子,一两银子兑换1100文钱。” 戴胄问道,“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吃亏?” 秦墨笑道,“非也,现在这笔金银加入之后,金银多了,自然要贬值。百姓看到手里铜钱这么值钱,必定会纷纷兑换金银,朝廷手里的铜钱多了,自然不必再担心钱荒的问题,朝廷自然不能只想着从百姓手里赚钱。” 魏征点头道,“蓝田侯言之有理,解决钱荒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即使吃点小亏也是无妨。” 李二沉吟片刻后,“就这么办。” 于是钱币改制的事情就此定下来。. 大唐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