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时令从夏入秋。 乌雪昭的肚子也渐渐大了。 但她孕后也不算丰腴,有时衣裳穿得宽松,远远瞧去,根本看不出来怀了孕。 从西苑回宫之后。 乌雪昭身边专门在她怀孕时候伺候的人,也削减了些。 除了稳婆仍留坤宁宫,只有太医每日来坤宁宫诊脉。 这日仍是何太医和邱太医一起来给乌雪昭诊平安脉。 灵月、灵溪看两位太医的脸色,就知道皇后孕体还是很好。 不由得喜上眉梢。 何太医跟邱太医果然说:“娘娘孕体康健。” 乌雪昭笑赏二人。 太医走后,灵月给乌雪昭换新鲜的水果过来,彩釉瓷盘里,呈着葡萄和石榴等应季水果。都是每日新送进宫的,就像刚摘下来一样新鲜。 不多时,桓崇郁就下了朝,在乾清宫里处理了一些政务,就过了坤宁宫来。 一进殿,便和前两三个月一样,问道:“太医怎么说?” 已是皇帝常常挂在嘴边,极家常的一句问询。 乌雪昭也答的跟平常无异:“都很好。” 桓崇郁微微颔首。 心里轻松了些。 近前伺候的宫婢,虽然习以为常,却还是唇角带笑。 乌雪昭挥退了伺候的人,包括灵月和灵溪两个。 她私底下跟桓崇郁说:“皇上,您在前朝,别太记挂臣妾。” 连她宫里的宫女都能看得出来,皇帝的心……就没离开过坤宁宫。 前朝大臣又怎么看不出来? 桓崇郁坐在罗汉床上,抱着乌雪昭。 又怕碰到她肚子,没敢环着她。 只由着她依偎在自己怀中。 而他揽着她的肩头,轻轻捏着。 他垂眸,道:“女子生产艰难,朕……”跟乌雪昭耳鬓厮磨着,闭眸低语一句:“朕害怕。” 乌雪昭笑了笑,安慰道:“您别怕。” 太医都说她身子一直很好。 而且她自己也有感觉……这个孩子,来得很顺,很吉祥。 也不知皇帝究竟有没有受到安慰。 乌雪昭只听他低低地“嗯”了一声。 于是他勾着他脖子,在他耳畔说:“皇上,我真的觉得挺好的……” 帝皇眉眼,终于略舒展了些。 夫妻两人亲昵了一会儿。 桓崇郁及时打住了。 乌雪昭的肚子五个多月快六个月,他不太敢碰她,已经开始收了情|欲,不随意胡来。 乌雪昭更是谨慎。 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午时,夫妻两个一起用了午膳。 桓崇郁还回乾清宫去处理政务。 乌雪昭特地嘱咐了一句:“皇上,别急着回来。” 她身边这么多人照顾,没什么不妥的。 再说也快中秋了,乡试要放榜了。 朝廷哪里不忙的呢? 桓崇郁淡淡地说“好。” 这日,桓崇郁果然听劝,直到晚膳时候才过坤宁宫来。 但乌雪昭不在。 迎梨回话:“皇上,娘娘去了慈宁宫,估摸着太妃留娘娘说话,或者用晚膳了。” 桓崇郁刚点头。 慈宁宫里来了人传话,说太妃留乌雪昭用晚膳。 桓崇郁又大步出去,坐龙辇去了慈宁宫。 蹭饭。 慈宁宫这头才开始摆饭。 就听人传“皇上驾到”。 两位太妃,并乌雪昭一个,三个脑袋齐齐朝门口看去。 入秋之后天色黑得早。 这会子,宫里已经开始掌灯了。 桓崇郁着玄衣来了,织金的滚边,在灯下微闪,衬得人金尊玉贵,寡冷眉眼朝乌雪昭看过去,霎时间温和许多。 却是先和两位太妃请的安:“母妃,贺太妃。” 说完,就自然落座于乌雪昭身侧。 自家人吃饭,也没有那么多拘束。 乌雪昭肚子也大了,甚至都没站起来,皇帝就坐到她身边了。 静太妃给皇帝放了一双象牙筷,笑容柔和:“皇后说皇上今儿可能不回坤宁宫,本宫这才把皇后留这儿了。” 桓崇郁淡应了一声。 让用饭。 一桌四人,本来女人间谈得很好……皇帝突然过来,安静了不少。 虽安静,但气氛很宁和。 倒也没让谁不舒服。 贺太妃在自己宫里自在惯了,不讲食不言的规矩,给乌雪昭夹了一筷子的菜,笑着道:“有了皇后,咱们这儿也多了些人气。” 静太妃虽觉得宫里冷清,但有贺太妃作伴,她倒不觉得没有人气。 只不过,乌雪昭当皇后之后。 宫里好像有了家的样子。 她笑呵呵地说:“是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桓崇郁不大和太妃们说家长里短的废话。 冷不丁也掺和了一句:“宫里没烟火气吗?” 两位太妃一愣,对视一眼。 笑开了。 异口同声:“有。” 从此以后就有了。 乌雪昭和桓崇郁,在太妃这儿用了晚膳。 准备去消消食。 乌雪昭自然是打算去御花园的,桓崇郁要带她去乾清宫。 “您带臣妾去乾清宫干什么?” 乌雪昭坐龙辇上,不太想去。 后宫不得干政。 入宫之后,她从未踏足过乾清宫,偶尔送东西过去,都是让宫婢去,或者吩咐郑喜、盛福来拿。 桓崇郁挑眉反问:“不是说了去消食?” 乌雪昭觉得反常。 乾清宫里有什么消食的好去处? 不过……到现在她还没看过帝王的寝宫,虽说皇上已不大住乾清宫了,到底去瞧一瞧。 到了乾清宫。 桓崇郁把乌雪昭先带到了自己的寝宫。 乌雪昭绕了一圈,觉得没什么看头。 一看便知,都是按照宫里规矩陈设的东西,或者一些先帝留下来的旧用物。 没有桓崇郁自己精心布置的地方。 像个冷冰冰的木匣子。 把人关在里头,晨起夕归。 桓崇郁见乌雪昭兴致缺缺,就带着她去了前殿。 那是他平日里,处理政务和面见大臣的地方。 宫人掌着犀牛角的灯,在前面开路。 到了殿门口,垂首,分列两侧。 乌雪昭在牛角灯的映照下,握住桓崇郁的手,抬眸问:“臣妾要进去吗?” “当然。” 桓崇郁牵着她,进了殿内。 乌雪昭跟着进去。 她也有些好奇,平日里皇上处理政务的样子。 ……没见过,想亲眼看看。 进了殿内。 入眼就是几条长案,堆的全是折子。 有看过的,有积压了没看的——其实是皇帝不想看,或者觉得不用看的。 该看的折子,他很少留过三天。 桓崇郁坐到案前,说:“雪昭,你先坐一下,朕还有些折子要批。” 原来如此…… 心里记挂着政务,才拉着她过来。 还说来消食呢。 乌雪昭淡笑道:“臣妾明白。” 桓崇郁落了朱批,不知在写些什么。 乌雪昭坐下之后。 郑喜过来上茶。 乌雪昭问他一些话,问的都是皇帝平常饮食上的事。 郑喜苦着脸道:“……皇上以前忙起来废寝忘食,有时奴婢也劝不动。”又笑开了说:“幸好皇上老惦记着去娘娘那里,大体上一日三餐还是按时吃上了。” 虽然皇帝饮食无律,都是以前的事了。 乌雪昭还是有些心疼。 抬头朝案前看去,他坐在龙椅上落朱批的样子,专注又从容。 桓崇郁似有所感。 也朝这边看来,勾着唇角淡淡一笑,继续看折子去了。 乌雪昭继续和郑喜说话。 郑喜道:“……娘娘,皇上偶尔也会在这边下棋,把玩儿点把件。” 乌雪昭想去看看。 郑喜带着她过去。 隔间里,一张罗汉床,床上一张棋盘,棋子都整整齐齐收了起来。 旁边四角高桌上,放了一只九连环。 乌雪昭过去捡起九连环,手指上的戒指和九连环相碰,有轻轻的玉石声。 她抿唇一笑。 海东青就是抓了这个小玩意儿,泄了她的秘密。 “海东青呢?本宫有些日子不见它了。” 乌雪昭问。 郑喜笑道:“皇上下午亲自喂过,吃饱了玩儿去了。”又小心地看着乌雪昭的肚子,道:“等娘娘诞下小皇子,皇上就让海东青去坤宁宫玩儿了。” 乌雪昭不知道,桓崇郁怕海东青伤人,特地吩咐,换了坤宁宫的守卫。 不让海东青过去。 “雪昭。” 桓崇郁唤了一声。 郑喜扶着乌雪昭过去。 桓崇郁挥手,让郑喜都退下。 拉着乌雪昭走到案前。 皇帝御案上,放着好几块宝玺。 玉质精美,雕工精妙。 乌雪昭也是头一次见,问道:“……这是您的玉玺?” 桓崇郁让她拿起来看看。 乌雪昭拿起几个看了看,每个玉玺上刻字都不同。 她问道:“一共有多少块?” “二十四。” 帝王一共二十四玺,有皇帝宝玺,天子宝玺等等……各有各的作用。 用得多的,就是皇帝宝玺,皇后的册封圣旨上,盖的就是“皇帝行宝”玺。 乌雪昭还在琢磨宝玺上的字。 手就被皇帝掌控住。 桓崇郁握着她的手,往一道圣旨上盖了“皇帝行宝”的印。 乌雪昭头一次拿皇帝宝玺。 ……还是盖圣旨上。 差点拿不稳。 桓崇郁的手掌,牢牢的,整个地覆住她的手。 等乌雪昭反应过来,印已经盖好了。 她定睛一看。 是册立……太子的诏书! “皇上……这是不是太早了。” 虽说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嫡也是长。 可不一定是男孩儿。 乌雪昭哭笑不得:“臣妾生的要是公主呢?” 桓崇郁很仔细地环着她的腰,左掌轻抚着她隆起的肚子。 右手揭开第二道圣旨。 又带着乌雪昭在第二道圣旨上,落下一道印。 “那便封公主。” 乌雪昭目光落到两道圣旨上,随即回头,和桓崇郁相视一眼。 桓崇郁又摸了摸她的肚子。 乌雪昭唇边有笑意。 ……平常,他都谨遵太医嘱咐,不太碰她的肚子。 独这会儿,摸了两回。 夫妻两个,牵着手走回的坤宁宫。 宫灯下,长影相吸,偶尔又相缠,似一幕缠绵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