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岚对这些感兴趣?” 以绘拉着吴德男躲了一下周围高高耸立的香火。 俩人生怕被人流冲散,就一直结伴而行。 “还行,你也知道……” 吴德男正说着,身后突然来了几个人,直接撞在了他的胳膊上,因此他的话被中断了。 他还没来得及发脾气就看到那群人直接一溜烟的跑远了。 碍于以绘在这,他也不好意思骂人。 “我们经商的走南闯北,总要替自己求一份保障,这才算心安。” 吴德男摸了一下怀里的佛珠,这还是他们一家人来到京城的第一年,特意求来的,也算是保护了他好多年,他一直带在身上,从未取下。 “原来如此,子岚这些年很辛苦吧?” 以绘紧紧跟在吴德男身后。 “以绘兄,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了,我们还要过日子,就没法再去考虑那些子闲事了。” 吴德男停了下来,看着攒动的人群心里叹息,这回可算是赶不上了。 以绘见吴德男停下也不走了。 但他们很快就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走。 以绘跟吴德男相视一笑,脸上挂满了无奈。 “以绘兄,这回,我们就算是想走也走不掉喽。” “哈哈。” 今日本来是打算带以绘出来放松一下,没想到自己路上出了点事,碍了时辰,这才被挤到角落里。 吴德男心想,下次一定要找一个风景优美并且人还少的地方。 总不能老友千里迢迢赶来,自己却哪里都不带人去吧? 他吴德男可不是那样的人。 今天大哥不在,以画可算是待不住了,拿着东西就往以农屋里冲。 这间院子说大不大,但是也绝对不小,足以让他们兄妹三人一人睡一间房。 以画哭着吵着要跟以农睡一起,以农都狠心拒绝了。 他前些日子才从书上看到,男女授受不亲。 “二哥,二哥,我们走吧。” 以画悄悄从屋外探出一颗头,望向屋里。 以农正坐在桌子前研读以绘留下的那些书。 对于以农也想要走科举这条路,以绘是非常赞同的,并且每天还要给他布置些功课。 以画接连喊了好几声以农这才回过神,把书放下以后朝以画走去。 前些日子大哥在家,而且吴家哥哥也在,他们就没敢出去乱跑。 今天好不容易等到机会,他们可要好好的出去一下。 “卖胭脂了,卖胭脂,上好的胭脂喽!” 卖胭脂的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大娘,站在装胭脂的架子前一直吆喝,时不时的还有几个人过去瞅瞅。 以农把地方选在了她的旁边。 这个大娘看着就像是个面善的人,而且有人试东西但是不买,她也是笑脸相迎。 这一路上走来,他们见得大多都是唯利是图的商贩,偶尔还发生一些口舌之争。 他们以前也干过这事,但是没几次就被街上的恶霸给欺负了,好在有大哥在,跟县令言明了情况,这才得以解决。 后来,以绘就勒令禁止他们俩去街上。 那个时候,他俩都还很小,以绘怕他们保护不好自己。 尽管以农一再保证自己去,不让妹妹跟着去,但以绘还是不同意。 就连父亲跟母亲也不同意。 这次,还是仰赖京城是处繁华地带,而且街市上管理森严,肯定不会有人乱来。 以农早就在那天刚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好了。 兄妹俩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肯定。 于是他们去了,在说明来意以后,卖胭脂的大娘很高兴的把旁边的地方给让了出来,反正他们两个小孩子又翻不起什么浪。 更何况,这俩孩子长得跟老人们说的金童玉女似的,卖胭脂的大娘当然同意了。 听到大娘同意,以画跟以农松了一口气,这也不枉他们今天出门的时候打扮了一下。 刚开始以农是非常拒绝的,但奈不过以画撒娇。 还好最后只是给他头上绑了根红色带子,这根绳子还是以画去成衣铺里要来的边角料。 他们俩站在一旁,拿出了要卖的东西,然后把它们一一排列。 那大娘见俩孩子真的是要卖东西不免仔细打量了他们一下。 在看到他们拿出一摞扇子,立马凑了过来。 “哟,这扇子真好看,多少钱一把啊?” “大娘,只要一文钱。” 以画很快说了一句。 “一文钱啊,真便宜。” 大娘念叨了一句,然后拿起了一把小巧的扇子。 “这扇子那么小,给谁用啊?” 扇面上是红红绿绿的,扇骨看着像是用竹子做的,但仔细看的话,能看到,竹子的边缘已经被磨平了一些,可能是怕伤到人。 “给小孩子玩啊,你看这扇面,上面画的是糖葫芦,还有一些小动物……” 以画立马给大娘介绍了几个款式。 “真好!” 大娘听完以画说的以后说了一句。 “这画儿也好看,正巧上午日头盛,要不我买一把吧。” 听到大娘要买扇子,以画立刻看向以农,在得到以农赞美的目光的时候,以画这才美滋滋的继续跟大娘攀谈起来。 “小姑娘,你们是从哪来的啊?怎么那么小的年纪就出来卖东西了?” 原本她还想问他们的亲人,但想了想,还是没问。 要是他们亲人去世,只留他们俩在人世,自己不是平白无故让他们伤心了吗。 “大娘,我们是从平远县来的,这次是陪我大哥来科举的,等他高中了,我们以后可能就会住在这里了。” 以农在旁边丝毫没有打断以画,毕竟,大哥的实力他还是清楚的。 以画收拾东西给扇子包了起来,然后递给了那位心善的大娘。 “哟,瞧瞧,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可是科举哪里有那么好考,这位大娘也不说什么了。 大娘从自己腰包里拿出一文钱给他俩,可以画说什么也不肯收。 说是为了答谢她的“恩情”。 大娘看着俩孩子,突然觉得他们那位大哥可能真会高中一样。 前面有棵大树,正好给他们遮住了阳光,他们俩也不觉得热。 一上午,旁边的大娘可谓是周到极致,每个来看她胭脂的人,她都会招呼人过去看看他们俩的扇子。 来买胭脂的,除了那些未嫁的姑娘,大多来的是夫妻,女的买胭脂,男的买扇子。 偶尔还有一些夫妻带着小孩子,于是,他们把一些小扇子也卖出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