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北齐说的是言简意赅,面上的神色也很是淡然。 似乎这件事在他眼里,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与之前一直规劝南初月的模样,给人一种极大反差的感觉。 南初月的眉梢微挑,眼神里透出了几分错愕:“君北齐,你这个变化是不是有点大?你刚才还不让我管这件事,现在我怎么觉得你已经想好要怎么处理这件事了?” 他低眸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更多的却是宠溺:“不然怎么办?你都已经非做不可了,我还能怎么阻止?与其让你胡闹折腾出什么不该的后果,不如我亲自来接手。” “哼,”她不满的瞪了他一眼,“你这是什么态度?藐视我吗?我做的事情,哪一件没有成功?” “每一件都很成功很完美,我家月月是最棒的。” “哎呦,宁王都会这么说话了?” “说实话而已。” 她故作不满的瞥了他一眼,嘴里却说道:“这还差不多。” 他伸手将她搂入怀中,眉眼之间都是笑意:“好了,别去想那么多,这件事交给我去处理。最近暗卫的事情还需要处理安排,你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说起暗卫的解散,比南初月想的要顺利的多。 只是他们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要过的生活也不一样。 真的要安排起来,也不算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平日里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现在要是再分心去处理宫倾雪的事情,确实是比较头大。 不过…… 她小心的看了眼君北齐,斟酌着字句说道:“那……现在不是皇帝几乎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你去处理了吗?你有时间管这件事吗?” 倒不是她怀疑君北齐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而是她着实担心他有没有时间。 现在的君北齐基本上是每天早出晚归,想要见他都得是特意等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让他参与到这件事里,让南初月的内心有些不安。 “不然呢?”他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出言反问,“那就直接不管了吗?” “那不行!” 说完之后,她就对上他含笑的眼眸,唇角勾起了笑弧。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既然不行,那自然得处理。放心吧,封后这件事也该提到日程了。总是这么推下去,各家氏族都在蠢蠢欲动,总是要给一个交代的。” 新帝登基,自然所有人都会盯着后位。 皇亲国戚,没有人不肖想。 原本君莫离与宫倾雪感情深厚,众人都以为随着君莫离的登基,皇后的位置非宫倾雪莫属。 现在君莫离的态度却让所有人对这件事有了别样的态度,自然是不少人对后位打起了心思。而在这个过程里,自然会有各个党派的争斗。 看上去只是皇帝的家事,却更是一件国事。 君北齐要插手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他视而不见,才真的让人奇怪,他心里到底有着怎样的盘算。 …… 大殿早朝。 “臣有奏,”吕丞相对着皇帝行礼之后说道,“圣上登基已有数月,后宫之位却始终虚悬,这件事还请圣上及早定夺。” 君莫离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眼神里显然透着几分不耐:“朕已经说过了,现在还处于国丧时期,这件事就不要提了。” “皇上,后宫虚悬,使得中宫不宁,影响江山社稷,怎么可以不提?”吕丞相显然对这件事相当的执着,丝毫没有被君莫离面上的表情。 “爱卿,立后是朕的家事……” “更是国事,现在漫长上下,哪一个不盯着后宫的动向?众人都在纷纷猜测,到底是谁家的女儿会登上后位。他们想做什么,皇上真的不明白吗?” 这句话看似含糊,却已经说的很是清楚了。 后宫虚悬,让众人都将目光盯在了后位之上,不少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家族飞黄腾达。 身为皇帝,君莫离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内容都听不出? 他本就没有舒展的眉头似乎皱的更紧了几分,面上的神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 偏偏不仅吕丞相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其他朝臣也纷纷上前奏请。 “还请皇上早日封后。”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的人,似乎都是这样的想法。 无奈之下,君莫离的视线落在了一直没有反应的君北齐身上:“宁王一直没有说话,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 被点名的君北齐走出队列,对着君莫离行礼之后说道:“皇上,臣私以为吕相的提议很有道理。皇后的位置虚悬,对朝堂并不利,还是早日定夺的好。” “那宁王认为,谁合适执掌这中宫之位?” 立后是国事,更是皇帝的家事。 事实上,在太子选太子妃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朝臣都会参与,为的就是选定将来的皇后。 现在太子妃依然是太子妃,太子却成了皇帝,让皇帝的心思变得很是明白,却又模模糊糊的让人不敢确定。 此时君莫离这句话,让众人心头都是一凛,只觉得怎么说都是错的。 君北齐面上却没有丝毫的变化,淡声说道:“回皇上,臣以为太子妃贤良淑德,德才兼备,担得起母仪天下的责任。” 一句话落下的时候,整个朝堂之上都变得无比的安静,所有人的呼吸都不自觉的轻了几分。 最初君莫离登基的时候,这样的论调是极高的。 可是帝位稳定,宫倾雪不仅封号一直没有变化,人也一直住在太子东宫。 最给人更多猜测的是,君莫离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见过宫倾雪,谁不认为宫倾雪是没有被封后的可能性了? 现在君北齐提出宫倾雪的存在,几乎是明晃晃的和君莫离长对台戏。 君莫离眯了眯眼睛,盯着君北齐看了半晌:“宁王真的觉得她可以吗?” “皇上与殿下感情深厚,又育有一子,殿下被封后,相信整个天下,也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君北齐的语调依然平仄的没有任何起伏。 不想,大理寺卿程昱却开口了:“臣认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