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陈胜和夏说结拜为兄弟的事情,瞬间传遍了整个咸阳城。 同样,这件事情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嬴胡亥的耳朵里。 只不过,对于此事嬴胡亥却只是一笑而过。 当天早晨,大秦没有开朝议。 但是,六部官员却分别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所有的人都在猜测,有大事要发生了。 几乎许多人,都像是屏住呼吸,等到九天之上雷霆回荡开来的一样。 直到中午时分,六部大殿中传出敕令,蒙恬退去兵部尚书一职,着白起执掌兵部,兵部主事冯唐为兵部侍郎。 这算是大秦中,又一个年轻面孔。 兵部主事,则是兵部郎中魏尚出任。 魏尚者,原长城军中壮士,因阴山之战,战功显赫,年虽又轻,故而被选座侍奉皇帝身边的禁军校尉。 冯唐看出此人本事非凡,就让其人进入到了大秦学宫兵家中学习兵法战阵,后在科举考试中,果真没有让兵部众人失望。 自此,兵部人员发生重大变迁。 就在所有人都议论着大将军蒙恬失去皇帝宠幸的时候,又一道敕令自咸阳宫中传出。 册封大将军蒙恬为大秦陈王! 封地领陈县,依旧为皇帝统率兵马镇守陈县。 一时间,所有暗自阴谋论揣测的人在,只觉得脸上疼得厉害…… 谁能想得到,皇帝竟然真的册封功臣为地方诸侯! 这就已经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了啊! 一时间,诺大的关中,彻底地沸腾了。 大街小巷上,各处都是在议论皇帝册封大将军蒙恬为陈王的事情。 对于此事,所有人的褒贬不一。 但是,主流的声音,却还是非常支持皇帝决定的。 也就在众人热火朝天讨论此事的时候,又一个重磅消息,从咸阳宫中呼啸而出! 皇帝敕令,着蒙毅接任吏部尚书的官职,以吏部主事王喜为吏部侍郎,着陈仓令尉隐为吏部主事,着侯封为陈仓令。 嬴胡亥始终觉得尉隐做事情,像是被束缚了手脚一样。 陈仓令这个位置,本身是想让他在这里把商道治理好的。 可是,走私这样的事情,几乎人人都在做。 商贾手中持有军中淘汰下去的强弓,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尉隐可是要脑袋落地的。 所以,还是让更加合适的人来做这件事情。 无需多想,估计尉隐听到皇帝把他调走的消息,真的是能够感激涕零。 救灾的过程中,许多平日里能掩人耳目的走私手段,瞬间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过程中,尉隐自然知道自己宽厚的政令,在这条富饶的商路上,滋生了多少蛀虫。 因为有了蒙恬的例子在前,所以许多人都暗自猜测,这一次李斯也一定会被封王。 只是……等了足足大半个下午,也没有见册封李斯为王的诏令传出。 许多人顿时安耐不住,觉得大秦这两个站地王,有一个要倒台了。 所谓之站地王,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斯和蒙恬二人。 因为两人在大秦朝堂上的身份地位都非常不一般。 再加上两个人的女儿,都分别是大秦皇帝嬴胡亥的东西宫皇后。 所以,民间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一种说法,说着两人为大秦的站地王。 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讨论起来这一次的官职变迁。 现在蒙毅成为了吏部尚书,那就真的和始皇帝临朝的时候没多大区别了。 始皇帝临朝的时候,蒙恬蒙毅兄弟两人,一人为皇帝在外将兵三十万,一人经常跟随皇帝身边,和始皇帝一起乘坐天子帝辇出行。 这等恩威荣耀,便是那个时候身为丞相的李斯,都不曾有的。 所以,一点也不夸张的说,在前朝的时候,蒙氏兄弟二人,就已经是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了。 所以,大秦学宫的读书人们汇聚在一起商议之后,觉得蒙氏一族只不过是在走复兴之路而已,其恩威和荣耀,并没有超越始皇帝朝。 至于蒙恬的封王,那不再讨论之列。 大臣可以随意讨论,可是一旦成为诸侯王以后,自然也就有些忌讳了。 更况且,蒙恬这种诸侯王,还是对大秦忠心耿耿,战功显赫之人。 至于此前蒙恬自污的事情,许多人都看在眼中,明眼人谁会不清楚呢? 而现在,皇帝都已经下诏,册封蒙恬为陈王。 蒙恬的自污,完全就是多余的。 不少读书人,居然都觉得这事,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 毕竟,大秦的诸侯王,都需要坚定不移的奉行推恩令。 在他们看来,别说蒙恬的王爵不是世袭的,就算是世袭的,那问题也不大。 同样,许多人也把目光放在了王喜身上。 咸阳城的官吏中,王绾之子一个,还有一个叫做喜的是咸阳令,是被皇帝赐下姓氏的,也叫做王喜。 他们讨论的,自然就是这个王绾之子王喜。 王氏一族戴罪为先帝守灵的事情,几乎都已经成为了关中小说家们最喜欢搬弄是非的地方。 尤其是在仁孝皇帝传中,官员嬴扶苏和王荷华的爱卿,更是成为了关中所有闺中女子压枕头的读物。 现在,所有的人觉得自己似乎也看到了王氏一族的崛起,就在此刻! 时间,足足持续到了昏时,就在大多数的吃瓜群众们,都认为李斯不会被册封为王的时候,敕令自咸阳宫中传出。 毕竟,李氏一族的恩遇,本身就已经非常隆厚了。 如果,李斯在被册封为王的话,那就真的太夸张了。 太阳落下山,秋虫儿闹声喧闹。 此封李斯为大秦蔡王的令书,在漫天夕阳中走出咸阳宫。 城楼墙砖上残余的冰雪,把夕阳映衬的极为美丽。 “轰——” 一下子,天下大为震动! 皇帝居然一天册封了两个大臣为诸侯王啊! 这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有不少的人,都以为这像是回到了周代开国之初。 据说那个时候,天子定都在洛阳。 天下大定的时候,所有的文武功臣们,都在宫门外等着。 一日册封数十诸侯。 一连册封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天下之盛况,也莫过如此了。 华灯初上。 喧嚣震动了一整天的咸阳城,终于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