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章别订,刚章节被屏蔽了,今天的全勤不够,我赶紧补发了一章,这章应付审核,内容是错乱的,老哥们不要订阅,看下一章就好。 “好啊,你糗我?可我听人讲这里面水好深的?” 杨婵笑着说道。 “深什么深?一口烂泥塘而已,大家在里面抢食吃,真是超级简单。” 林岭东竖起一根指头。 “秘诀就一个。” “只要有货,便能挣钱。” “只要站在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 杨婵还以为是在说她,“好坏啊你,净来糗我。” 杨云则不一样,这王八蛋想钱想到发疯,此时有两个子儿,听得极其用心。 “可我们什么都不会也,连面料都不认识,真的能做吗?该卖什么好呀?” 林岭东:“随便,不管你什么款式,什么种类,只要你能带去深圳,就能挣钱。” 杨云:“点解啊?什么都能挣?” 林岭东微微一笑,将双手抄在胸前。 语气中,也是与有荣焉。 “对,什么都能挣,就是这么简单。” “这里是特区,深圳,遍地黄金。” 在这里,所有原材料进口零关税,综合进口税减半,成品出口税只象征性的收个零头。 减免力度,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最先是港商疯掉。 来深投资建厂,%的企业所得税?全免。 缺材料? 进口税,全免。 出成品? 出口税,减半。 进口产品,减半。 还享受特殊行业的各种补贴。 再加上各种手段,搵钱的路子不要太多。 90年代初,港岛的平均工资已达到了3000到6000块。 一间普通的居民楼,月租能达到三四千块。 寸土寸金。 而深圳的人均工资三四百块。 生活成本降低数十倍。 港商们纷纷疯掉。 还有这样的好事? 这一措施,对港岛的电子产业釜底抽薪。 新界,元朗,大浦地区的电子厂纷纷出走,只留下大片大片破败的厂房。 在华强北,你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买到收音机,录音机,计算器,电子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扇,电脑…… 夺走百亿年产值。 其次便是纺织行业。 港岛的纺织业全靠出口,低廉的关税让这些港商更加疯狂。 疯狂走货。 货!货!货! 不管什么货,照单全收。 由于特区产业的保护政策,当时广东的成衣,是不允许进入深圳的。 于是,大批大批的自行车走私大军开始出现。 大包小包,只要带进深圳就能马上脱手,无数人争着要,抢着要,出手就是对半的利润。 由于深圳的进口税低,所以进口货非常便宜。 但不能带出深圳。 出关就需要补交关税。 所以,像东芝的彩电,Sony的随身听,佳能的相机,摩托罗拉的bp机,只要是进口的好东西,只需要带出深圳,就能获取对半的暴利。 灰色产业链不胜枚举。 食品,罐头,日化,家具,快消品这些产业,更是疯狂发展。 海量的就业岗位。 只需要顺利入关,顺利找到工作,就可以月入数百块,在外企随便当个小组长,甚至能拿到一千两千的高薪。 无穷机遇,无穷魅力。 90年代的深圳,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野性,野蛮,疯狂增长。 区区带货而已。 林岭东也是字头大哥,每年走入港岛的货物都以千百吨计。 随便漏一点残渣剩饭。 从指甲缝里抠出一点,也够一家人衣食无忧。 杨云还追问不休,林岭东爆栗回应。 “说那么多你听得懂么?” “用心看,用心学啦。” 经过塘头站,就有联防队员上来检查边防证。 一看林岭东的穿着,几人就是眼前一亮。 其中一人挺不客气,率先约过几排,径直过来,将手中的橡胶棍拍了拍。 “做什么的?” 林岭东也不废话,当着他面抽出钱夹,将200元折进商务通行证。 伸二指夹着。 “不会自己看啊?” 对方麻利的接过,只瞄了一眼就还。 200块已经消失不见。 其余几人慢了一步,又盯上了林岭东脚下的手提包。 “这里面装的什么?” 林岭东腿一拨,将提包拨到走廊上:“钱,需要就自己拿。” 讲完,林岭东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就怕你不够胆啊,死扑街。” 刚那个收了钱的吓了一跳。 脸变得也是飞快。 “不好意思啊,打扰了,呵呵呵,例行检查而已。” 对身后人连使眼色。 “走走走,检查过了,人家是大老板,快快快。” 另几人也是反应得快,卖着傻笑走掉。 转过车厢,这带头的队员就骂了起来。 “靠北啦,一个个没眼力的东西,本地人都分不清吗?出门背块钢板,也不怕被人砍死。” “” 他们这一车自然没什么问题,草草看一遍就了事。 “三步呀?”杨婵呆呆的问。 林岭东笑笑。 作为一个广東大佬,岂会不懂纺织? “第一步,你必须要懂得面料,丝,麻,棉,毛,将动植物纤维捻合成线,纺织成布,再按尺寸缝合,这就是成衣产业。” 林岭东继续说:“刚刚说的是传统面料,这些很好分辨,可是时代变了。” “这些动植物纤维,始终产量有限,所以成本较高。” “现在流行的是化学纤维,这个东西的生产方式不一样,它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属于石油化工的下游产业,所以成本低廉。” “涤纶,腈纶,氨纶,听说过么?” 杨婵似懂非懂的点头:“好像听说过,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而且还很简单,你只需要记住这三个就可以。” 林岭东目光巡视一番,正好看到前面有一人,穿着花衬衫,极其骚包的微微发亮,反光。 这玩意儿在广東可流行了。 哪怕到几十年后,仍是中年大叔的最爱,再配上墨镜人字拖,就是满满的潮汕风格。 “看到没,那就是涤纶做的。” “这东西又叫人造丝,它更亮,更鲜艳,染色的效果很好,有一定的光洁度,但成本却连真丝的零头都不到。” 杨婵想了想,仍是一脸迷糊。 林岭东换个角度解释。 “就你们女孩子穿的那些小洋裙,光滑靓丽的,就是涤纶。” “哦,我懂了,那我这个呢?”杨婵牵着自己的背带牛仔裤:“我这个是什么面料呀?” 林岭东:“牛仔布啊。” “我知道啊,但它是什么做的呀?”杨婵傻傻的问。 林岭东:“当然是棉布做的了。” “那我这件呢?”杨婵又扯着自己的纯白小T恤。 林岭东伸手拧了一把,用食中二指一搓,入手细腻绵软:“也是棉,而且是纯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