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心思各异 祖大寿绝非无能之辈。 多年鏖战,又是土著,让他对辽东的情形了如指掌。 听得后金兵力仅仅三万,他就知道肯定会有蒙古人助战。 “领军何人?” 斥候立刻道:“黄色团龙旗,应该是黄台吉亲自来了。” 在场诸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当年努尔哈赤死时,大明这边人人弹冠相庆,只觉少了一个劲敌。但黄台吉用一次次的表现向世人证明了,他比他爹还要恐怖。 听闻是黄台吉亲自领军,在场的人全都没有了战意。 祖泽润当即劝说。 “爹,咱们撤吧,这里守不住。” 祖可法也是同样心思。 “咱们只需撤回锦州,鞑子便无可奈何。” 其余众将纷纷议论,无一例外,全都是想要撤军的。 祖大寿听了,不免心动。 他当然知道朝廷逼他修筑大凌河城,未尝没有别的心思。加上当年袁崇焕一事,令他对朝廷也是心灰意冷。 可就在他犹豫未决时,旁边一人断喝道:“尔等何意?我辈从军,身负皇恩,未经一战便要弃城失地,岂不知死罪难逃?” 众人看去,训斥的人威风凛凛,乃是此次筑城的副将何可纲。 他不打算撤退,而是想要死守。 刘天禄脸色铁青,悲愤难平。 “何总戎,你看看,这里能守吗?一旦被围,全军上下、满城父老全都要死在这儿。” 何可纲满脸正气,不为所动。 “此番出征,乃是陛下钦命。未竟全功而返,怎对得起陛下隆恩厚望?大丈夫死则死矣,又有何惧?” 张存仁一巴掌拍在城墙上,怒吼道:“哪个爷们怕死啦?可这明知必输的仗还要打,糊涂!” 何可纲依旧寸步不让。 “勿须多言,祖大帅,你要撤便撤,何某只知军令如山,誓与大凌河城共存亡。” 祖大寿心里喷火,表面平静。 何可纲说的轻松,实际上却堵死了他所有的路。 倘若他真的撤退,而何可纲战死大凌河城,那么等待他,必然是朝廷的重惩。 祖大寿相信,崇祯也好,丘禾嘉、高起潜也罢,都在等待这个名正言顺的良机。 此时此刻,看着满城军民眼巴巴的目光,祖大寿是那么的无力。 “给锦州、山海关发信求援吧。” 刹那间,不知从何处起,若有若无的哭声渐渐响起。 那是整座城池数万人绝望的哀嚎,只可惜紫禁城里的皇帝并不能听见。 …………………………………… 八月初二,黄台吉在辽河河边等来了蒙古援兵,共有科尔沁、阿鲁、扎鲁特、巴林、敖汉、奈曼、喀喇沁和土默特八路兵马,总计马步兵两万余。 这一次的会盟,一个细节深深地烙印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蒙古诸贝勒觐见时的礼节,和从前完全不同了。 他们先是遥拜了两次,到了黄台吉的近前又叩拜了一次,最后才和黄台吉行了抱腰之礼。 至于其他的小部落台吉和塔步囊(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更是行三跪三拜礼。 这意味着蒙古诸部已经彻底臣服黄台吉,以后金的臣子自居。 黄台吉和蒙古诸部会盟后,将所有兵马分为两路。 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领一路从义州出发,穿插到锦州和大凌河之间,用以切断大凌河城明军退路。 黄台吉亲率主力从土厂路出发,走广宁大道,紧逼大凌河城下。 他下了严令,两路兵马必须于八月初六日在大凌河城下汇合。 初六上午,两路后金大军果然同时抵达大凌河城下。不但如此,还在城南抓到一个汉人,送到了黄台吉面前。 什么抓到的? 分明就是后金预先埋伏好的探子。 此人将大凌河城内的将领、兵力、粮草等所有情况都告知给了黄台吉。 黄台吉据此制定了围城打援的计划。 对大凌河城只是围而不攻,在城池的四周挖掘壕沟。 不要以为那时的军队土工作业很差。 后金军在大凌河城外挖掘的壕沟,长足足有三十里,而且与城池还有三里左右的距离。因此城头的火炮根本产生不了威胁,也影响不了掘壕的进度。 壕沟深一丈、宽一丈,沟外还砌了墙,墙高也是一丈。上面又有垛口,可以方便后金军的火枪、弓箭射击。 而在墙的内侧,又挖有壕沟,宽五尺,深七尺五寸,上面还用秸秆、泥土做了遮盖,起到了陷阱的作用。 后金军的大营将大凌河城彻底包围了,营寨外同样也有壕沟。 如果此时有飞机从空中俯瞰的话,就能够看到,大凌河城就好像一只昆虫,而那些壕沟就像蛛网。 昆虫被困在蛛网中间,无论怎么挣扎,都不可能挣脱了。 一直到第二天,大凌河城中诸将才反应过来,后金改变战术了。 眼见着壕沟在大地上无限延展,祖大寿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无奈之下,只好派出一支兵力袭扰,希望延缓后金军挖掘的速度。 后金军早有准备,犀利的反击之下,还擒获了带兵出城作战的都司王延祚。 之后的日子里,双方就在掘壕——试探——掘壕中来回循环。而随着壕沟的日已成型,城内的明军就算是想要突围,都已经做不到了。 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援军。 八月初四,身在山海关的孙承宗、丘禾嘉和高起潜就接到了祖大寿的求援信。 “东虏来势汹汹,大凌河城尚未筑就,祖总戎粮草不济,必须尽快增援。为今之计,当尽起山海关之兵赴援。再给陛下上疏,请求朝廷派遣援兵。” 孙承宗很郁闷。 他上疏请辞被崇祯打回来了,而且理由让他吐血。 你看徐阁老年纪大了请辞,朕不忍心,只好答应了。老师总不能当此时刻,令朕顾此失彼吧? 是的,崇祯用了黄平的计策,成功地打退了孙承宗想要撂挑子不干的心思。 请辞不成,孙承宗并没有躺平,依旧尽忠职守。接到祖大寿的求援,他便准备发兵。 可惜,如今的大明从不缺拖后腿的。玩得最绝的那位,还就坐在他的对面。 “阁老勿急,大凌河距此数百里之遥,情况不明,贸然发兵,恐有不测之祸。下官之意,当先派遣斥候,妥善侦测。待万事详实后再出兵,方为妥帖。” 老成持重的言行下,明摆着是对祖大寿的猜忌。 孙承宗怒火中烧,慨然道:“军国大事,十万火急,耽搁一日便大事去矣,丘中丞不可不查。” 丘禾嘉也不藏着掖着了。 “二年时,祖大寿便心怀怨言,其后更不将皇命朝廷放在眼中。阁老可敢担保其赤胆忠心,别无二心?” 孙承宗哑火了。 他还真的不敢担保。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文官为帅的害处。 遇到这么十万火急的情况,倘若主帅是军人,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布置做了再说。 可孙承宗说到底也是文官,同样会权衡利弊。 让他以身家性命、身后名声来给祖大寿担保,他便退却了。 成功为难住了孙承宗,丘禾嘉洋洋得意,干脆越俎代庖。 “既如此,吴总戎,先向大凌河派遣斥候吧。待得了准信,咱们也好应对。” 吴襄站在一旁,亲眼目睹了大人物们的交锋,心底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凉。 祖大寿可是他的亲戚,得知祖大寿被困在大凌河,他当真是心急如焚。 奈何他一个武将,还是骤然新贵,根本没有资格做些什么。 为今之计,只能是尽快拿回切实的情报。 领命之后,吴襄立刻派出了十数队斥候,昼夜兼程奔赴大凌河。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抓住机会开口。 “诸位大人,倘若东虏围城为真,单以山海关之兵,恐难胜任。还请各位大人早做筹谋,积蓄兵粮,方能万无一失。” 在座的三位辽东主官全都面色难看,但是却无一人回应。 吴襄一滩苦水窝在心尖,讷讷无言,最终只好默默地退了出去。 再看向阴云密布的东北方向,心里不禁慢慢盘算。无论如何,这一场变故中,都不能身陷险地才是。 至于困在大凌河城的祖大寿…… 那可是他至亲至爱的大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