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祖制不可改?如果朕说这本就是先祖的意志呢?!朕所言的改制之法,乃是是祖辈授命。父皇、夏文王、夏武王、夏宣王、姜太后都曾托梦于朕……” 秦昭目光悠远,语气肃然。 “?”听到这话,后方群臣一时间都愣住了。 心说莫不是皇帝刚刚登基得了失心疯? 此世确实有些超凡力量,也相信神明存在,不然也不会有各种祭祀之礼。 还有完全与人族迥异的异族生灵,也有各种神奇鸟兽…… 但却没有轮回转世的说法,更没有什么妖魔鬼怪。 至于所谓神明之类,常人的态度也都是“敬而远之”。信,但又不完全信,更是有些学派的人完全不信。 像“上界”的存在,到现在除了澹台氏大概就无人知晓。 站在前方的三公九卿互相对视一眼,脸色莫名。 楚怀瑾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沉声道:“陛下莫要开这等玩笑!” 许岩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晏常皱紧眉头,不明白秦昭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这种话说出来不但没用,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秦宇欲言又止。 钱宽更是直言说道:“陛下此言过了!” “……”下方一众臣子神情各异,不止一人面露讥嘲。 “是吗?”秦昭轻声道,“那请你们抬头看!” 说话间,他伸手向天空一指。 只见点点金光在高空一点点汇聚而来,在阳光照耀下显现出氤氲雾气。 随着九团巨大的金光逐渐成型,秦昭自身的气运剧烈消耗着…… 一百……一千……三千……五千……一万! 终于,九团金光稳定下来,成为了九道巨大的人影出现在高空! 身穿华服,头戴冠冕! 面貌比较虚幻,但仍然能分辨出来大概模样。 此时那九人都是一脸为严肃然,强大的威压覆盖全场。 “那是……”宗正看着天空中的那九道身影,感觉嘴唇有些发干。 “怎么可能?!”楚怀瑾面色剧变,眼神呆滞。 “没错!那是大夏历史上的一代代君主……”许岩脸色复杂,有些激动,又有些茫然。作为三朝元老——如今算上秦昭,已经是四朝了——他是认识其中数人的。 “陛下刚刚说的话,是真的?!” “……” 而此刻背对着众臣的秦昭,脸上也浮现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毕竟要勾勒出大致的人像,稍后还要出言说话,这都需要他自己用刚修炼不久的神识去操作,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他顾不得心疼气运的巨额损耗,继续控制着升龙台。 九道人影齐声高喝到:“大夏永垂,命启秦氏!既立圣皇,天道加焉!” 随着话音落下,群臣震惊失色! 当世倒也是有些异术,能够生成异象。 但这明显不是异术能做到的地步。 类似的情形也并非没有,比如军气化形,就会形成巨大异象。 但首先这里没有军阵给秦昭使用,其次也没有那种军阵会凝聚成曾经先祖形态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空中人影那种胸怀天下的帝王气息,绝对做不了假! 随后,八道身影化作金光向四方电射而去,仅留下太祖遗像悬于高空。 为什么要在泰皇山建造升龙台?为什么要在即位后马上进行封禅?当然不只是简单的给天下百姓祷告祈福,招揽人心。 虽然那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操作眼前这一幕情景。 此地乃是大夏皇气汇聚之处,自从先皇在这里封禅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再无哪个地方,能比这里更好发挥【升龙台】的奇效! 说实话,本来秦昭并不想把这一招用在此处——他原本打算在颁布新政时,再利用天象来震慑人心。 但奈何许岩的忽然反水,加上楚怀瑾的权势,第一步就受阻,无奈之下,只能提前利用这招了。 虽然如今接近功成,但秦昭一点也没觉得自己赚了。 毕竟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再搞的话就完全没有了此时奇效。 随着八道身影离开,仅剩的先皇遗像再生异变! 先是化作一片无边无际的金光笼罩天际,随后引来云雨倾盆而下! 一时间,群臣俯首,齐声高喝道:“天赐祥瑞,陛下万岁!” 此时大夏各地郡县,也都出现了不同的君主身影。 在百姓们惊异的目光中,先是面色威严地说道:“大夏永垂,命启秦氏!既立圣皇,天道加焉!” 声音回荡在天地之间。 随后如同先皇一般,变作金光引来云雨,给百姓赐福。 原本,今年的大夏是百年难遇的灾厄之年。 各地都发生了干旱,其中又尤以泗水郡、江平郡两个产粮大地最为严重! 但随着这次异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面。 天下百姓纷纷看向空中,不由自主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口中喃喃自语…… 泰皇山上,运用完神念的秦昭,先以真气蒸干面部汗水。 之后转过头来,双目之中神光湛湛,看向群臣百官。 “众卿以为如何?” 这下子无人敢有异议了。 尤其是御史大夫许岩,一反之前态度,泪湿双颊。 俯身拜下,“圣皇临世,此乃大夏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其他官员纷纷反应过来,面色肃穆,躬身行礼道:“圣皇临世,苍生受福!” 包括丞相楚怀瑾在内,无人再敢多说其他。 “很好!”秦昭面色威严,点头道:“既然如此,由朕重立制度,组建朝堂!” 说罢,看向立于群臣中的绝色女子,“上将军晏青君,多次救大夏于水火。今日卸任上将军一职,于都城组建大都督府,担任首任大都督!掌握大夏统兵权,只受命于朕!” 晏青君走出人群,肃然道:“微臣,领旨!” 又看向四朝元老许岩与另一名女子,“御史大夫许岩,执掌御史台,总领监察事务。澹台笙歌,担任副职,为御史中丞,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二人闻言出列,垂首道:“微臣领旨!” 紧接着,秦昭挨个指点一应臣子,指派官职: “楚怀瑾组建中书省,担任中书令,为大夏右丞相,其下统领六部…… “子非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夏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一应事务,兼任中书令副手,为大夏左丞相…… “袁孝为吏部尚书,掌管低级官员的选拔,可任免六品及以下官员…… “余锐为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之权…… “秦宇为礼部尚书…… “……” 随着一道道任命颁布,所有被点到名字的人全部出列接旨。包括楚怀瑾在内,哪怕职权被大幅削弱,也无人敢再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