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惑,大家耐下性子,继续看声明内容: 穆靖泽为人低调,隐去自己的功劳,以普通伤残军人的身份,入职都牧府,成为一名普通的九品詹事。 龙国官制,从上到下分为九品十八级。 虽然穆靖泽有着正九品的官位,却属于不折不扣的芝麻官。 说白了,不过是衙门里的一名普通员工罢了。 比他低一级的从九品,则是做着下人、侍者,甚至是打扫卫生一类的工作。 可想而知,他这个正九品,能高到哪儿去? 在动不动就是五品、四品官的都牧府里,不但要仰人鼻息,而且收入微薄。 大概等同于普通企业里的一般职工,但凡是小领导,收入都比穆靖泽要高。 加上穆靖泽瘸了一条腿,别说同级别的人,就算是低一级的从九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接下来的内容是:穆靖泽虽然退伍,但仍旧心系军方,心系国家。 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呕心沥血,编纂出三本著作。 两本与军事有关,一本与政务管理有关。 三本著作,全部被都牧府少爷潘少然抢走,冠以自己的大名,进行出版。 兵部对两本军事著作大加赞赏,并将里面有关新兵训练的内容,以官方的形式,直接下发到各大军团。 吏部更是兴奋,将潘少然誉为年轻英才。 两部全都向潘少然发出邀请,一时之间,潘少然备受瞩目,成为帝都太子党中风头最盛的人。 穆靖泽被夺走著作,心中不服,找潘少然理论。 潘少然非但没有半分羞愧之心,反而下令对穆靖泽拳打脚踢,威胁让他发誓,不把这件事说出去。 穆靖泽不同意,就被潘少然动用关系,扔进刑部大牢。 并请求身为刑部侍郎的舅舅江正信,继续折磨穆靖泽。 穆靖泽遭受连续半个月的毒打,忍饥挨饿,几乎奄奄一息。 若不是被及时救出,此刻已然身死。 最后,声明指出,潘少然和都牧府,以及江正信和刑部,要为此事付全责。 大家越看越纳闷儿,通篇都是在写这个穆靖泽。 潘少然和江正信的做法,固然可恶。 可是,跟天王殿下到底有什么关系?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有聪明人大声说:“我明白了!” 身边的同事立刻围上来,问:“你明白什么了,快跟大家说说。” 聪明人傲娇一笑,反问:“指责天王殿下滥杀无辜的文章中,被杀掉的是谁?” “都牧大人家的公子,潘少然啊!”一名同事想也不想的说。 旁边有人补充说:“刑部侍郎江正信,被打成重伤!” “还有都牧府的十几名侍卫,以及江家的三名高手,全都被打死了。” 聪明人点头说:“潘少然的死,江正信的伤,都是因为这个退伍的七星军士长穆靖泽!” “别忘了,穆靖泽曾是战神军团的人。” “天王殿下作为元帅,爱兵如子,当他听说自己的老部下,被人抢夺著作,打成重伤,不怎么样?” 旁边的同时直接说:“当然是杀过去,救人外加报仇雪恨!” 众人恍然大悟! 这就是潘少然的死因! 也是天王殿下大闹都牧府,和刑部的缘由所在! 有人再次泛起狐疑,说:“这些内情,为什么他们只字不提?” 聪明人轻蔑笑道:“左右舆论呗!” “故意隐瞒实情,让不明真相的咱们,对天王殿下进行声讨!” “前几次就是这样,很多人都上当了。” “没想到,他们这次又来故技重施,谁再上当,真的该交智商税了。” 有人又问:“那天王殿下,为什么不明说呢?” 聪明人刚要给出解释,有人大声说:“快看,天王发表私人公告。” “他承认自己杀了潘少然,重伤江正信。” “并且,愿意为此事负全责。” 叶擎天的豁达,让大家钦佩不已。 不解释,不喊冤! 明明是做了正确的事情,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却不为自己做任何辩白。 只有心胸广阔之人,才能做到如此豁达。 不愧为我龙国战神之名! 大家钦佩过后,所有人都怒了! “他们太可恶了,明明是理亏的一方,还在大肆宣扬造势,想要败坏天王殿下的名声。” “立刻人肉,查出是谁在幕后搞阴谋,非得让他暴露在阳光下不可。” “必须让幕后黑手站出来,向殿下赔礼道歉!” 天策府,五十八楼办公室。 原本怒气冲冲的烈熊,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对着叶擎天竖起大拇指,由衷道:“天哥,还是你厉害!” 一分钟前,烈熊还在埋怨天玑,指责他没把声明写好。 让叶擎天以私人的方式承认杀人,更是败笔。 却没想到,短短几分钟,风向标就变了! 所有持观望态度的人,一股脑的倒向叶擎天这边。 就连那些怀疑叶擎天滥杀无辜的人,也纷纷倒戈。 魅影白了烈熊一眼,说:“这叫反其道而行之!” “你这种脑子一根筋的夯货,根本不可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作为一个蠢人,竟然怀疑天哥和天玑这两颗聪明脑袋,想出来的对策。” “老熊啊老熊,你真是一头蠢熊!” 烈熊尴尬一笑,说:“小影骂的对,老熊服了。” 然后,他一本正经的对着叶擎天认错:“天哥,刚才老熊口不择言,还请您原谅。” 叶擎天摆摆手,说:“些许小事,用不着道歉。” “你要是没什么事,赶紧修炼去吧。” “小影都已经升化虚境了,你却还停留在帝境巅峰九品。” 烈熊老脸一红,抱拳告退。 魅影得到夸赞,笑面如花。 与此同时,皇宫外面聚集了一百多位文官。 以青年才俊为主,官阶最高的不过从四品,低的只有从七品。 不管是论官位,还是论手中的权利,他们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上半个六部尚书。 但他们的出现,却让禁卫军十分紧张。 因为先国主曾颁布御令,百名文官要求觐见,任何人不得阻拦。 不但不能阻拦,还要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请进宫去。 李氏王族大宅,李元昌皱着眉毛说:“通知他们,立刻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