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我刚才所说的那套理论,在自己想要通过健身和健康饮食来减肥的时候,也可以大胆尝试反思一下。” “比如,第一步,减肥对自己的好处是什么?” “并尝试列出一些积极的理由让自己可以坚持下去,例如这会让我对自己形体更满意,心情会更加愉悦等等。” “避免使用消极的理由,例如肥胖让我很难受,让我穿不上心仪的衣服等等。” “尽管这些理由都是同一件事情的正反面,但是在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更有利于我们坚持到底。” 叶千帆说到这儿,他又刻意停顿了几秒,去仔细观察起了宁倾城脸上的表情来。 当叶千帆看到宁倾城脸上那略微有些惊喜的表情之时,他便知道,他所举出的这个例子,让宁倾城颇为兴奋。 不过也很正常。 女人嘛,即使是多漂亮的女人,在面对减肥变美这件事情上,很难会有不兴奋的。 想到这儿,叶千帆便也就没继续耽搁时间,而是趁热打铁地继续向宁倾城科普起他刚才的那套理论道: “如果想要减肥的话,不妨问问自己,有多想减肥?” “如果用‘非常想减’、‘一般想减’和‘不减也行’来形容的话,自己又会选哪个?” “如果自己不是真心选择‘非常想减’的话,那么三分钟热度的概率就是比较大的。到了这种时候,就应该通过列出更多的积极理由,来让自己保持更强烈的态度。” “因为,主动形成的态度更能坚持到底。” “啊啊啊啊!原来还能这样子!!”宁倾城听到这里,她脸上的表情已经激动不已。 “千帆,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能这样思考呢!!” 说着说着,宁倾城甚至还兴奋地朝叶千帆凑得近了一些。 “千帆,你说这样做,真的能减肥吗?” “你又不胖,你这样刚刚好。” 叶千帆十分享受着宁倾城的靠近,他见宁倾城提起减肥这件事情有一丝失落,便也忍不住轻声吐槽道: “真是搞不明白你们女人,明明大部分人的身材都已经是正常身材标准,是十分健康的身材了,又何必自找苦吃呢?” “比如你,我的好宁总,你到底每天起床照不照镜子啊?” “啊?你想说什么?”听到叶千帆这话,宁倾城的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声。 她心想着,叶千帆该不会是在说她难看,说她没有自知之明吧? 这样子的话,宁倾城的心里面可是会很难过的!! 然而。 面对宁倾城的追问,叶千帆却是一脸无语地翻了个白眼,继续回答她的问题道: “你到底每天起床照不照镜子啊?难道没有觉得镜子里面的那个你,已经是美若天仙的大美女了吗?” “哎!!” “你……” 听着叶千帆这冷不丁的一番夸赞,宁倾城整个人都怔住了。 “你……你这个人……怎么夸起人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甚至还不觉得害臊啊?” “啊?我说的可是实话,为啥要觉得害臊啊?”叶千帆摊了摊手,一脸贱兮兮地笑了笑。 见叶千帆这副表情,宁倾城顿时也是无语到了极点。 “那……那人家就是喜欢减肥,但是老减肥不成功嘛!” “这关我照镜子什么事情哦?” “哈哈哈哈哈哈!”见宁倾城说着说着还委屈了起来,叶千帆不由得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原来你是在担忧这一件事情啊?别说你不用减肥了,你即使需要减肥,也不能是这样的想法啊!!” “你这样想,可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哟!!” “嗯?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会不成功??”听叶千帆这么一说,宁倾城的好奇心一下子又被提了起来。 叶千帆见状,则是又继续朝宁倾城解释道: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你之所以会次次减肥不成功,因为你总觉得自己是三分钟热度,从心底你就已经实施了消极态度计划,必然是不会成功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呢?”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安利,而去做一件事情或买一个东西,亲身体验过后才发现自己也只是三分钟热度。” “这很可能是因为你只是听从了别人的观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态度。” “不说别的,就好比你想减肥这件事情,是不是也是受大环境影响?” “你觉得大环境所营造出来的白瘦幼形象才是美丽的代表,所以你才会开始忽略自己健康的身材标准,而转身投入进减肥大军里面?” 叶千帆话罢。 宁倾城已经默默地皱了皱眉头,她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 因为叶千帆所说的话一点也没错,宁倾城之所以会一直想要减肥,主要还是受到了周遭环境的影响,但是其实她心中有数,她的身材标准是完全健康的。 这也就是说…… 其实,宁倾城还真的是完全不用减肥的。 只不过是因为,周遭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宁倾城才会不知不觉之中受到了影响。 紧接着,宁倾城在沉思了片刻之后,这才犹豫地点点头道: “好像是这样没错……” “可是,为什么我会这样子呢?” “呵呵呵呵呵呵!你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叶千帆摆了摆手,又一脸淡然地向宁倾城解释道: “有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招募了两组志愿者,分别是阅读组和写作组。” “阅读组的志愿者们,他们需要被动地去阅读一篇关于论证法官应该对青少年犯罪者更仁慈的文章。” “而写作组则需要根据这一主题写一篇六百字文章。” “由此可以看出,前者只是被动地在接受别人的观点,后者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思考,并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结果发现,两者在刚阅读或撰写完文章后,都更加赞同法官应该对青少年犯罪者更仁慈的观点。” “而经过六周后,阅读组志愿者对该社会政策的态度几乎都回到了原点,而写作组志愿者对此的态度更多地保持不变。”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