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中原混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占领了四州,大夏的船队开始在江中穿梭不停。   往这新占领的四州运送物资,也包括建设的材料。   两大商号的运输船沿着水路奔行不休,大量的工程兵和工程队也随之进入。   首先需要修建的就是防御设施,这四座州除了庐州之外,都有山岭阻隔。   庐州的防御线则沿着除水构建的,与寿州地区隔水向望,筑起炮台和军营、机场。   蕲州和舒州则是依靠大别山脉建立防御,快速的修筑炮台等防御设施。   黄州地处大江北岸,也是沿着与原梁国和荆国的交接地带,也就是天然山脉修筑防御。   而且会驻扎水陆空三军,还有数百艘的大船协助防守。   也算是固若金汤。   除非是唐国出手。   不然无人可撼动!   毕竟黄州这块地方,可是先楚后荆,又被梁国占了多年。   地理位置绝不次于西部的EZ,唐国已经眼馋了多年不可得。   如今唐楚的战事经过大半年也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胜利的自然是准备充足的唐国。   潭州、横州相继失陷,唐国攻入岳州、朗州、永州和邵州等地,楚国只剩下西部山区的几座州苟延残喘、死命挣扎。   楚希言、楚希声、楚希范和楚希广这四兄弟中。   老大楚希言被唐俘虏。   老三楚希范战死沙场。   只剩下老二楚希声和老四楚希广还在携手合作。   若不是攻楚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周镕才不会放任夏国如此的胡来,将她唐国给困死里面。   大夏占领庐州府等地,已经是突破了唐国的底线。   从大江北岸和岭南,三面将整个唐国包围了起来。   这样谁能受得了?   周镕都想直接发兵攻夏了。   不过在文行庸的劝解之下,还是放弃了热血上涌的想法。   毕竟如今的大夏经过三年发展,已经今非昔比。   疆域辽阔、人口数百万上千万,加上那超强的军事力量。   绝对不是现在的唐国所能比拟的,打起来说不定唐国会亡。   毕竟他们的铜炮还在改良之中,和夏军使用的后膛炮,差的不止一个级别。   还不说那种能飞上天的怪鸟,唐国研制好久都没有什么进展。   反而因此损失了不少的精锐士兵,那种武器几乎无解。   周镕见过那种热气球。   亲自召集工匠研发了许久,倒是将热气球鼓捣出来了。   唐武两国经过与夏的交战,基本上都走进军备研发的序列中。   别说还真像模像样的鼓捣出一些东西来。   当然这些情报。   李成也早已收到。   他自然不会怕。   但也有点头疼。   按照这种进度,两国鼓捣出后膛炮来说不定也不太远了。   到时候他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蝴蝶的翅膀但凡扇动,谁也不知道会改变什么?   但是现在来看,各国都会重视他这个偏安东南的“小国”了。   新宋赵元义,将都城建立在南都商丘城,盯着手中的情报沉默不语。   他实在没想到夏国会这么强大,竟然半个月打下了沿江的四州。   将边境线和他现在占据的寿州接壤起来。   还快速的构筑了防线。   赵元义担心下一步盯上他。   只是人家直接送来粮食,想要跟他发展贸易。   这倒是解决了赵元义的大困难,打了两年的仗,粮食早就没收成了。   现在夏国能够卖给他粮食、军械,绝对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与武国的作战之中,赵元义被武国的大炮搞得头疼不已。   这边夏国主动说可以出售火炮给到他。   赵元义高兴的不知所以。   当然要价也是非常的可以。   一门炮万两金,这价格绝对算是天价了。   但是被武国打的浑身疼。   他确实需要这些东西。   现在为难的就是钱从哪里来?   “陛下,咱们的国库真的没钱了,买粮食都是用南都皇宫的珍品给夏国换的!”   新宋的户部尚书,原宋州知州宋旭苦着脸回答说。   “可是火炮是咱们急需的,没有火炮面临武国就是挨打的份儿,有没有别的办法?”   赵元义虽然是武将出身,但笃信儒学、行事文雅,马上和颜悦色的问道。   “还能有什么办法,除非是去抢那些大户、世家!”   宋旭没好气的嚷了一句。   他和赵元义是同乡,两人速来关系比较好。   是以宋旭很多时候两人说话都很随便。   “抢掠世家就算了,那宋王不是被抓到武国去了吗?宋王府也没什么用了,直接清点一下,用来给夏国人换火炮吧!”   赵元义琢磨了一番,还是不能轻易跟世家撕破脸皮。   只能将主意打到了原梁广成帝的儿子宋王的府邸上。   宋王是广成帝的第五子,也是杜皇后的嫡出。   封地就在宋州,距离南都商丘城不远。   但是宋王比较娇惯,建好王府之后也没来住。   都是住在汴京那边,好多要点爹娘的好处。   要来的好处都运来王府。   可以说宋王府是宋州,乃至整个南都附近最有钱的地方。   武烈在偷袭撤入西京队伍的时候,将宋王给抓走了。   现在宋王府也就等于没主人。   刚开始赵元义怕招来谩骂。   一直没去打宋王府的主意。   这次是逼的没办法了,只能去拆宋王府了。   相信那座王府,能给他换来几十门的火炮。   再说他才是新宋的皇帝,放个宋王府还不够碍眼的。   宋旭没办法,只好带人去了宋王府,将里面的好东西都搜罗了出来。   与大夏换取火炮和相应地弹药,好继续在旸山一带与武国作战。   两方沿着旸山布置防线,几乎不停地对攻。   北部则是沿着运河对望,赵元义也是压力山大。   大夏这边收了钱,也是速度惊人,很快就将前膛火炮运到了寿州。   又手把手的教会新宋的士兵使用,才快速的从寿州运到宋州防线。   有了夏国小钢炮的加入,武国顿时有点顶不住劲儿了。   武烈在开德府应对崔瀚和周国比较吃力。   没有精力在应对新宋这边的战役,只能让朱文博发布声明,承认新宋的地位。   并且封他为宋王,将部队撤回到彭城了事。   他当下最着急的是集中力量将汴京拿下。   不然就将面临周晋两国的夹击,这是绝对不愿意发生的。   不然两国联手,武国就算有火炮也顶不住。   崔家如果投了两国任何一家。   对他来说同样是天大的灾难。   到时候他的“大义”就是狗屁。   朱文博再名正言顺,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没半点屁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