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家,你看这里是波斯的重镇,咱们打这里如何?” 李宝一脸期盼的盯着钱文同咨询道,他有点想自己打下波斯了。 这片地方虽然有些荒凉,环境比之中原相差万里,但也是大片的领土啊。 要是便宜了晋国,还真是有点可惜了,自己有实力占领了多好? 干嘛非要帮着晋国打下来,不符合他们军部的一贯作风。 “李总啊,枢密院和军部的命令没来,我没权力打啊!” 钱文同哭丧着脸,对着李宝这个战争狂人说道。 这家伙自从岭南西路战争完毕之后,就被安排到北方训练海军。 算下来也有好几年没打仗。 看来是憋得受不了了。 见到导弹打击力惊人。 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 打算无军令擅自出击。 作为最早跟着陛下的老人。 李宝就算是违抗军令也不过被小惩一番。 但是他这个导弹军的指挥,兼首席顾问没这个胆子。 枢密院和军部的命令是打下海岸的几个据点。 那就将海岸的据点打下来就好,干嘛非得祸祸人家波斯内陆呢?吃力不讨好! 皇帝陛下不是说了吗? 占领波斯实在很困难。 起码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同化。 甚至还不能同化。 不如在沿岸建立据点,控制住这片海域。 未来挖石油、做贸易就好。 非得给人打下来干什么? 让晋国好好折腾不行吗? 李宝被怼的哑口无言。 只能无奈的离开指挥部。 不过临走前下令陈裕盛。 带领舰队迅速攻略既定的那些海岸据点。 他这边则是想办法说通军部、枢密院,尤其是说服自家那位皇帝陛下,让他将波斯给打下来。 这可是灭国的功劳啊。 不去试试就飞走了! 李成也看到了李宝的请示,就批了一句话:按命令行事。 他这边需要尽快的平定中原。 没时间去跟那些疯子折腾。 按照原本的协定,今年晋国会交出三秦地区。 三秦最重要的就是关中,这片历代先辈的龙兴之地。 相比于汴京、西京雒阳,京兆府长安城绝对是古都中的古都。 上古时代,先辈们就在此处建立了国家,此后上千年都是定都在此,成为中原的中心地带。 也就是从千年前,大魏国在北方崛起,才逐步让关中地区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即便是如此,到现在关中仍然是中原很重要的构成部分。 南拒秦岭、西结凉州、北连河套,与三晋互成掎角之势。 守卫着关中繁华故土。 同样,这里也是晋国的都城所在,晋国的真正腹心。 将贵霜整个打下来之后,李成就派人到晋国商谈三秦交割。 拉拉扯扯几个月,终于将收复三秦的事情定了下来。 盛夏七月,李成带着四大院和军部的大佬西进。 经过雒阳、陕县直趋长安的东方门户潼关。 这座雄关曾经是天下第一的关门,拱卫着富庶的关中平原。 只是后来几经朝代变迁。 如今显得有些破败不堪。 城墙甚至都有数段损坏。 如今中原的城墙,早已没有往日的作用。 火器的诞生,加速了这些古老防御设施的退出速度。 如同这样的关卡,大夏如果愿意,半天的功夫就可以夷为平地。 还是只靠炮火,不出动飞机的情况下就能达到。 如果出动飞机,谁都挡不住大夏的锋芒。 潼关以西就是传说中的关中,这座关卡就是区分关东、关西的分界线。 他们的交割地点,也就是设立在这里,夏晋两国在这里确定关中平原的未来命运。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长安还没有收拾好,老百姓和军队还在陆续撤离,不合适作为交接地。 这次也是建元帝杜威杜威亲自出面,与李成进行会晤,顶着巨大的压力才让朝臣同意西迁。 这批要交出的是包括京兆府在内,北至夏州、兴庆府一线南部,西至河州、东玉关以东的大片地区,东玉关以西的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带,暂时还是归属于晋国,等到明年再逐一进行交付。 在一年之中,杜威已经迁移了数百万的百姓进入西域。 从西域再一路向西,越过山口进入到西域外地区生活。 不过虽然尽力迁徙,但还是有大量人口带不走。 这些人口都留给了大夏,也都是老弱为主。 这也是惯例了。 总不能将青壮都留下吧? 那他晋国岂不是太吃亏了? 李成对此也不置可否。 换他也会这么做。 双方沟通的很顺利,晋国每退出一座县城,大夏就驻军一座县城,慢一点却很稳。 然后就是大量的物资进入关中,确保这些地方的居民生活。 整个交接持续大约半年的时间,大夏的疆域终于到达河西走廊东段,包括整个河套地区都成为他大夏的地盘。 疆土再次扩大,固有的中原地带也就剩下蜀地和兴元府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的一段。 当然李成预想的中原,绝对不止这些地带。 而是西部到山口地区。 北部到草原外大漠边缘。 西南与基多诸国交界,这片极为广阔的地带。 后期也会大力开发这些地区,甚至越过土蕃高原,去占领基多北部平原、连成一线。 为后世子孙打下个大大的疆域,成为华夏赖以生存的根基。 收获了这片地带之后,大夏的疆域就与武国再次接壤了。 只是武烈如今还陷在高原上,与土蕃军队打的热闹。 不知道大夏的军队已经兵临自家门口了。 八月底,大夏军队开始在太白山集结,准备攻陷兴元府。 终南、太白、岐山,这一连串的山脉,就是进入汉中平原的必经之路。 就算李成如今有飞机,也不可能无视地理山川条件越过天险。 这些地方早期被晋国经营。 如今南部被武国占据着。 陆军第十五军、十九军、二十军三万人从太白县出发。 沿着山谷地带向南进军,与武国军队于武关开战。 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数场小规模的作战。 这也是基础建设不足,大军无法携带重武器南下。 最终武国退出武关,大夏军在武关地区驻扎兴建军事设施。 兵锋逼近武国盘踞的兴元府地区,距离关中平原不足两百里。 只是这两百里的路程中,还有许多的关卡险阻。 同样有茫茫群山拦路,尤其是石龙栈道更是天险。 这段路程打通,起码需要大量的兵力及三军协同才可以。 武烈如今正在怒水江上游,与土蕃连续交战。 这一年的战争,让武国也是筋疲力尽,他们也没想到小小的土蕃竟然如此的难打。 让他武国损兵折将许多,到如今土蕃都城还没见到影子。 得知武关被破,武烈再也沉不住气了,当即就带着士兵回归汉中平原。 至于南越国…… 这时候谁管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