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君主立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剩下的事情跟大夏已经没关系了,被打残的萨珊完全不是周晋两国的对手。   战线从可萨平原的东部,绵延到西部的山区,长达数千里的战线都是骑兵在奔驰。   萨珊已经失去了先机,也失去了地利,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周晋两国开战快攻,不计较一城一地,以歼灭敌人为重点。   几十万的萨珊守军,被逐步的压缩在卡拉季周边地区。   萨珊王族、波斯王族也全都被困在这里。   双方在一个月后开始决战。   上百万的周晋联军。   不停的用骑兵冲击。   将萨珊的阵线打的千疮百孔。   萨珊的士兵不停在损失。   每天都接近万人的规模。   又是十天过去,萨珊终于撑不住,向周晋联军提出投降。   杜威和周康将萨珊王族迁往可萨海的东岸。   划出了一片贫瘠的高原地域。   作为萨珊王族的安置场所。   这场旷世大战才算结束。   从此周晋两国疆域均是达到万里方圆,两国也重新在西域外地区接壤,开始互相扶持着发展。   大夏此战也不是没有收获,沿海地区的据点增加到二十多个。   全都是天然良港,为此地的贸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获得了这片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大量的船队从国内赶了过来。   在苍凉的荒漠打下井眼儿。   然后一桶桶的原油被抽取。   成为大夏在西方的油气基地。   第四军指挥使陈裕盛也长期驻扎科沃特城,此地不仅有充足的资源和深水良港,而且还扼守波斯海湾的北部,钳制晋国的出海口。   可谓是战略重点地区。   西部和南部与阿拉巴王国接壤。第四军常驻这里,也是为了防范被成为沙漠强盗的阿拉巴。   等到时机合适,大夏会鼓动晋国攻打阿拉巴沙漠。   将这个沙漠强盗民族扔给晋国去头疼。   最终的受益人依旧是大夏。   自从西进计划实施以来。   大夏民间商团情绪高涨。   无论是从燕云府东部的北海。   还是从江北、两淮的海港。   或者是大江西部的蜀地。   亦或是临安、翔龙府。   每日都会有船只满载货物起航,从东海向南经过绵延千里的南海,之后分流东西。   向西的中途可以在南海地区停靠中南半岛藩属国,或者是南海的婆罗洲等地。   之后到达旧港和满剌加海峡,或是在此处将货物转手卖给其他大商人,又或者在此处停歇几天的时间,穿过满剌加海峡向西到大西岛、锡兰岛和基多半岛。   有的在基多半岛的东西两岸交易,或者向西到咔哒尔卖给那些小国商人。   也有实力比较强的,则是到达波斯海湾或者红海湾。卖给盘踞这边的晋国及其他的本地小国,换取大量的物资再沿着海岸线回去。   基本上每次到达红海一趟。   利润都可以翻到百倍有余。   再加上国内没见过的商品运回去,能够让这些组建船队的商团赚的盆满钵溢。   谷/span回去之后,这些商团在大夏政务院的帮助下,投资国内的实业工厂,或者投入再次修造大船。   这样的贸易政策下,形成了良性循环,让参与航海贸易的商人越来越多。   商业出现空前的繁荣时期,为大夏的各项基础建设提供了海量的资金。   毕竟这些货物无论是出中原,还是从外地运到中原来。   国家都是要统一征收关税的,促进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统一了蜀国之后,大夏的人口总数量已经破亿。   再也不复当时渔山那两百多人的人口储量。   这上亿的人口,还不包括“时空移民”,如果全都算上的话,总人口应该还会增加一倍。   分布在整个中原地区,及东海、南海、北海的诸多岛屿。   从事农工商业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为国家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如今李成的那“无忧交易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和划出。   从地球上购买先进的电子产品和工业品,将这个时空的大量资源转运到地球。   黄克弘、黄克诚等人,已经成为名满全球的超级财团。   掌控着大量的资源不断的输入华夏及各国。   几乎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成为座上宾。   华夏政府更是给予极高的荣誉和支持。   双方在多种领域进行友好的合作。   让地球的华夏文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常态化状态下的最新的增长点,这一切都缘于跨时空贸易的开展,也缘于最初李成制定的互惠策略。   新正十六年的元日,大夏再次举行了大阅兵。   成为继新正七年大阅兵后最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李成在阅兵式上,面向全世界宣布大夏一统中原。   从此华夏民族进入到发展新阶段,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同时也宣布大夏将进入君主立宪的体制。   他这个皇帝将会退居幕后。   王室掌控着全国的军事大权,同样也遵守国家的宪法制约,至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的施政全部交由四大院负责。   四大院联合组建政府,成立总理大臣理事院,处理国家日常事务,五年为一个任期。   每隔五年,在皇室的监督下选举理事大臣。   皇帝会亲自为每一任的理事大臣授勋站台。   此项举措的宣布,在大夏引发轩然大波。   很多民众完全不理解什么立宪制,也不理解这些所谓的理事大臣,只知道皇帝才是国家的主人,凭什么要退居幕后?   各地都自发的组织请愿队。   前往临安向皇帝陛下请愿。   让陛下不要实施此项政策。   李成无法,只能亲自下全国通道公布原因,才算暂时将这种骚乱压了下去。   不过他想做“吉祥物”的想法还是破灭了,就算推动立宪制也是一样。   大夏宪法第一条,依旧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与权力。   也就是说李成这个皇帝依旧全权掌控大夏帝国。   在他的影响下,恐怕立宪制会经历漫长过程。   暂时来说也无所谓,等到下一任上台,估计也就差不多能够完善体制了。   就在元日阅兵的半个月后。   一艘战舰从东海而来。   在舟山停靠后,带着资料乘坐专列前往临安。   此时李成和那些总理大臣正在等待,专题研究东南大洋地区新出现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