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入金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底,临安附近草长莺飞。   大夏的使团从临安出发,沿着新修筑好的临润线前往润州。   蒸汽车头冒着烟雾轰隆轰隆的行进在铁轨上,耶律楚材、顾维钧等人正在研究到唐国后的一应事务,李成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惬意的喝着牛奶。   他最终还是跟来了,说服这些人可是费了老大的功夫。   最后化妆成随从跟着上了车,如今正要去唐国的金陵城。   润州是最靠近金陵的一个州,也是李成这辈子的老家所在。   望江县就处于润州的西部,紧邻着唐国的交界地带。   铁路修好之后,润州到临安也就大半日的路程。   比原来两条腿走上半个月,又是车又是马要好的太多。   江南路这边水网密布,但好在一路都是平原地带。   极少的几座山还分布在广阔平原不太显眼的地带。   火车就是从万顷良田之中穿过,看着外面的碧绿,还有辛勤劳作却满脸笑意的百姓。   李成也是忍不住心中自豪。   这都是他最宝贵的子民啊。   经过从诸国迁移百姓,如今的江南路生机勃勃,加上地理环境优越,各座州县都是蓬勃向上的发展着,成为了临安的粮食和肉蛋副食、蔬菜水果种植基地。   修筑那平坦的官道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车辆,不停地向临安运送食物及蔬菜等物资。   如今的临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城市。   居住着上百万的人口,农工商业都是非常的发达。   百万人口的城市,就算在地球时空也算是大都市了。   当然比起北上广这种千万级还差点事儿。   但要知道这时代可不是经济大爆发的时代。   百万人口绝对是非常大的体量了,当世绝无仅有。   整个临安都扩展了四倍有余。   要知道乾国时期,整个国家在籍也就一百多万人。   不在籍的都算上,也超不过两百万的人口。   现在一个城市都有百万。   这难道还说明不了问题吗?   蒸汽机车轰隆隆的越过湖州、宜兴、金坛、丹阳等县城州府,到达润州的镇江县。   这里已经紧邻大江,跨江大桥还在紧张的修建之中。   崔明圭设计的杨润大桥,已经完工大半。   不出意外今年就可以通车。   到时会临安的火车可以直接越过大江,到达江北的杨州等地。   数万的民工在桥上工作,一块块提前铸造好的部件,被巨大的吊车吊上桥墩。   看到这座恢弘的大桥,李成也是忍不住心中自豪感爆棚。   这是当世第一座,横跨大江南北的桥梁。   从瓜州镇直达江北的金山镇。   全长达到惊人的二十余里。   中间跨过两座江心沙洲,桥面距离下面的航道有十二三丈。   也就是说30多米的高度,足以通行大部分的商船、战船。   后面马上也要更新蒸汽船和内燃机船。   没有桅杆影响,通行更是绝对没有问题。   李成本来想去原主的老家望江看一看。   但是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只能在润州这边乘船。   沿着大江西进直抵金陵,自然也就没办法再拐弯了。   现在的江面,可以说是大夏的内河航道。   在船上望过去,到处都是挂着大夏旗帜的商船。   这些商船有的隶属于两大商号,更多还是大夏百姓自己的商船。   在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同时,李成也没忘记商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是以国内一直在鼓励商贸发展,这些都是百姓自发组建的商队。   家族式的有,个人的也有,几人合伙的更加的多。   这些百姓从临安和江南路各地运输货物。   然后将其运到江北的几个州。   再从江北运到中原的那些割据势力中,回来时候再拉上换购来的当地商品。   一来一回都不会空着船,却能赚取几倍的利润。   还有很多打开的是唐国的市场,将货物运到唐国的沿江州县。   然后再将当地的生蚕丝、茶叶等拉回来,也是生意非常的好。   很多的市场,其实两大商号没时间或者没来得及拓展。   就已经被大夏的民间商队拓展出来了。   大大增加了商品交易的兴盛。   新正三年,大夏的进出口税收占到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   加上个工业收入和手工业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一半还多。   简直惊呆了那些政务院的大佬,再也不提限制商业的事情了。   农业重要,是因为人都要吃饱饭才行。   但是商业能来钱。   谁还去反对干什么?   现在大夏根本就不缺粮食。   江南路和东海北路这边不说。   岭南的粮食也有了结余。   再说还有元岛和北四岛、婆罗洲、吕宋等海外领地。   大夏的粮食简直爆棚,李成都打算往地球返销一批了。   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有去做,中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粮食。   但是商业政策却彻底开放了,允许民间自建商队开拓。   不仅限于陆地的市场,就算有本事出海也是可以的。   只是出海的风险比较大,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   是以主要的贸易伙伴,还是集中在唐国、荆国、武国、大梁的割据势力中。   周国倒也不是不能过去,但是行程实在有点远,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再说也有北四岛转运过去的北方商贸负责拓展周国市场。   这些民间商号默契的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毕竟周国市场还没那么安稳。   金陵距离润州很近。   只用了半日就到达下关码头。   这里如今是大夏与唐国的贸易商港。   不仅大夏的商队会在这里停靠,唐国的商队也有很多。   这些商队大唐世家暗中组建的,为的就是与夏国进行贸易。   是以这座港口如今非常的发达,一座小镇几乎都要与金陵城连起来了。   无数的货物在这里卸下,也有无数的货物从这里发出。   李成跟随耶律楚材下了船。   放眼都是忙碌的场景。   “两位总理,有失远迎!”   柳慕贤笑着迎了上来。   “老柳,你可也挂着副总理衔儿的!”   顾维钧跟柳慕贤调侃道。   柳慕贤如今是大夏驻金陵总领事,当然这个职务是对外的。   本职是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副大臣,也算是位高权重。   负责大夏对外事务和陆上商贸事务的管理和拓展。   这是李成最早的班底,能力有足够,怎么会不受重用?   “顾总说笑了,我必须在您和诸位总理的领导下工作!”   “别说那些没用的屁话了,看看这是谁?”   耶律楚材没好气的说了一声,将李成给让了出来。   “老柳,好久不见啊!”   “卧槽,你们俩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