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最后的批示,就是任由吴为夫妻俩去折腾,对于大夏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希望其他那些国家的人也能学一学,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去发展,腼腆的等待时机,时机怎么会来呢?等最终回过味来的时候,说不定梵音帝国早就远远的将他们甩到身后去了。 养心殿中,一头白发的杜威和花白头发的周康都在,俩人还是十多年来第一次回到中原。 中原还是那个中原,只是不再是他们熟悉的中原了,所有的一切都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当初周康被迫向西域外迁移,杜威主动向波斯地区迁移,说白了都是形势所迫。 但是这次他们再回来,乘坐大夏的列车,一直从西域外来到繁华的江南。 所见所闻都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他们根本无法违逆时代的进步。 就说原本在他们看来荒凉不毛的西域,如今也成为繁华的西北江南。 四横三纵的铁路线,将整个西域到漠北全部涵盖在里面。 每个地区都在朝气蓬勃的发展着,每个地方都有巨大的改变。 牛羊成群的地方有之、水果飘香的地方有之、良田万顷的地方亦是有之。 一片片的工厂、一座座的高楼、一串串的特色风情旅欧区。 别说他们想不到这样发展,就算是想到也没能力去做到。 大夏从原始一般的状态,仅用了十几年就改造成这样。 其中花费的人力、物力,绝非是常人能够想象到的。 他们也算是沾了光,夹在大夏与西洲之间。 无数道大夏投资的铁路和公路正在修建。 将他们原本不知道怎么发展的地方全都串联起来。 一批批的物资从大夏而来,集散到他们的国家各处。 他们当地的物资和商品,也通过这些交通大动脉运往大夏与西洲。 航运方面更是如此,周国有胡图海与婆罗海两个出海口,完全得益于大夏的照顾。 使的他们可以参与到大夏的商贸之中,让周国的各色商品行遍世界。 晋国有波斯海湾与马上就要占据的塞琉西陆间海出海口。 更是让晋国也能够参与到大洋商贸之中。 加上兴建的铁路大动脉和即将完善的空中网络。 他们将会与大夏一样,同步的迈入到新时代。 现在才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同族不同族的事情。 在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时候,根本就不会造成什么阻碍。 他们两个国家的统治区内,无论是什么民族,现在都是一门心思的要发展、挣钱。 学习中原话成为当前的时尚,因为不会中原话根本就没办法跟中原做生意,谁还能不拼了命去学? 如今周国放羊的,都有一口流利的中原话,方便与中原过去的收羊毛贩子谈价格。 生意做的稍微大点的,都得主动去学习中原文化,甚至每天研究中原的古籍。 好方便跟人家谈事情的时候,整出两句好听名言名句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晋国和周国的情况差不多,他们和大夏的交往更加的亲密一些。 能够识字的汉人,在晋国境内的待遇远远超过中原时期的秀才。 谷瞜/span这就是需求决定地位,大夏明显将中原人的地位全都带起来了。 就算周国和晋国境内中原血统的人,如今也都有统一的名号夏族。 杜威和周康就算不乐意,也根本没办法去阻止人家这么称呼。 总不能他们在鼓捣出个晋族或者周族去吧? 要真是强制百姓这么自称,估计他俩也快做到头了。 “杜兄、周兄,关于你们说的那件事,我觉得真没必要。咱们就算不是姻亲,同样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之国,想当初中原十国,如今留下的也就夏晋周三国,我大夏与杜兄的大晋和周兄的大周合作也不止一次,我们彼此了解,也彼此熟悉,后面的时代也是和平为主调,不会再发生争端,你们二位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李成对这俩人苦口婆心的劝道。 上次选妃事件,大夏拒绝了两家推荐过来的人。 这俩老家伙不放心,借助这次三十年庆典都跑了过来。 还是没有放下结亲的打算,想要将自家的孙女嫁给李成。 李成对此也是无奈至极,他都这岁数了,娶俩十多岁的姑娘算怎么回事? 也只能跟他们促狭长谈,希望能打消这俩老家伙的想法。 时代不同了,联姻那一套在大夏这边早就行不通了。 也就只有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会迷信这种联系。 “新正帝莫不是觉得我兄弟高攀了?” 杜威有点不太乐意的问道。 “那肯定不是!不如这样吧,你们将孩子也带来了,我也将家里的几个小子找过来,组织个酒会之类的,让他们年轻人去试着处一处,要是真的看对眼,老弟我绝对不干涉如何?” 杜威和周康对视一眼,也只能如此的认下了。 他们就没想过将孩子嫁给李成的儿子们。 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李成这个皇帝。 不过现在这情况估计是不行的了。 那就退一步嫁给皇子也能说过去。 看到俩人点头,李成也是轻轻舒了口气,可算是糊弄过去了。 家里的小子们加上李隆也有四个成年的了。 就算是给他们提前找媳妇吧。 这件事定下来,李成就将话题转移到商贸合作上面。 两人的国际都在大夏与西洲之间,也算是辽阔万里。 李成将总理院新制定出的计划拿出来,打造陆上丝绸之路,三个国家加强商贸往来,一起加强商贸交流,对此周康和杜威肯定不会反对,这是对他们都有好处的事情。 甚至周康还提出,希望北部原来山丹的那块地区,也能和夏国的北方有所交流。 这条路线可以以周国为主来修建,从周国北部地区一直到夏国的东北部沿海地区。 李成当即表示赞同,有了这条线路,他也能将东北地区和婆罗海地区连成一线了。 而不用绕行南海——西南大洋——陆间海——西大洋去运转货物。 距离会少将近两倍,时间上也能节省很多,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没想到周康这老家伙还有这种眼光,确实每个当皇帝的都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