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岛,李成开完会之后,在耶律楚材的陪同下参观办公区。 各职能部门分别在相应地楼层和区域进行工作,参观至户籍司的时候,李成竟然发现李达善也是那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在桌案前埋头工作。 看到李成进来,李达善笑着站起来。 “立仁,回来啦?” “是的,四叔公,立仁回来了!” 李成也不敢托大,赶忙给李达善行礼。 古代的礼节比较麻烦,就算李达善是他的员工,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要按照辈分来看的。 “立仁不必多礼,如今四叔公也算是你的属下,君君臣臣才有父父子子,论起礼节来倒是我应该向立仁行礼才对!” “不敢不敢,四叔公在新元城可还待得习惯?” 李成心中苦笑,老东西都受了礼还说这种屁话干嘛。 “挺好的,耶律总理看老朽在户籍事务上还有些作用,就将我安顿在户籍司当个副主事,协同李部长的工作,老夫还是非常喜欢的!” 李达善笑着向耶律楚材等拱拱手说道。 “不错!李主事曾在大乾担任户部郎中,对于户司一些事务很是熟悉,短时间内就将户司的事情理顺了,是以属下就自作主张,将李主事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所谓举贤不避亲,老板也不用太过在乎,咱们元岛基业初建,当量才而用才是正道!” 耶律楚材担心李成有意见,赶忙出声解释道。 “总理说得对,四叔公确实在民事方面建树颇深,以后还请总理多提携才是!” 李成还能说什么,只能向耶律楚材以私人身份说句好听话。 同时也是说给李达善听的,省得觉得他刻意打压亲族。 “达善也定不负总理大人厚望!” 李达善是个老官油子,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 当即向耶律楚材表示感谢,同样也是表达不会仗着身份不停招呼的意思。 户司这边主观民政、户籍事务,李玉昌调任户籍司做主官,副手就是李达善和孟宗琏。 一个曾是乾国户部郎中,一个曾为楚国户部侍郎,倒也能够承担起来。 帮着李玉昌很快就理顺了户司的事务,如今正在协助农司开展农业发展事务。 李成询问几句,跟李达善越好晚上一起用餐,就走出了户司之中。 “总理,我四叔公还是要盯着些才是,希望不要影响到大好局面。” 走出之后,李成找了个机会跟耶律楚材小声说道。 “老板放心,我会看管好的,元岛是老板的,也是所有人的基业,老朽定会小心谨慎再谨慎,就算是老板的亲族也不会放任的。” “嗯,那就好!” 李成舒了口气,还是耶律楚材懂他。 其实说起来,李成对于这时代家族的信任,远远比不上对于这些属下的信任。 因为无论是大乾,还是说中原十国的其他国家,家族都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久而久之形成世家,世家为了自家利益又不停地国家身上吸血。 可以说十国最大的弊病,就是这些世家大族。 由此引发土地兼并、商业势力、朝堂纷争,让国家和老百姓都是蒙受重大损失。 甚至因为世家利益操纵当权者,造成整个中原一盘散沙,你打我来我打你。 千年来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得不说是华夏民族之殇。 李达善上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很大程度的表明了态度。 那就是全力支持李成建国称祖,让望江李氏成为皇族。 对此李成不能说反感,但却不得不加倍的小心。 就算如今没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国可以给他造成威胁。 但是李成的目标始终是放在征服世界上面。 暂时没有想钻进中原十国的泥潭之中。 千年动荡、风云变幻,进去就是扯不清的乱局。 如今他的事业还在起步阶段,需要的是安定的局面,让他的船队和子民能够通过商贸,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行,搅进十国干嘛?天天跟那些国家打仗去吗? 打过来打过去谁还能占了便宜不成? 都得将自己的经济打成一片烂摊子。 比如乾国偏安东南,虽然怂是怂了一些,跟这个叫爸爸,跟那个喊爷爷的。 但是起码保持国内的局面还算安定,战火一直控制在扬州一线。 所以经济、文化的发展算是十国中比较好的。 再看中原的梁国、武国,军事强国不假。 但是你打我我打你,据说民生搞得一团糟糕。 要不是仗着民风彪悍,没饭吃的老百姓都踊跃参军,然后趁火打劫一下比如乾国这样的弱国,估计国内的经济就算不崩溃,也好不到那里去。 所以他现在的策略,就是赶紧偷摸发大财,把元岛这边的基础打好。 要是真有一天必须插手中原乱局,起码他也会有相应的实力。 不然就算牛笔吹的再大,所谓的“元国”再是富饶。 只要真刀真枪的干立马就会现了原形。 战争基础和经济基础不在那。 光靠嘴皮子又有什么用? 当晚,李成在他的官邸中宴请了李达善。 两人只叙亲情不谈其他,也算是其乐融融。 不过李成倒也得到了不少关于望江李氏的信息。 当初他是没资格了解这些东西的,毕竟就是个旁支的小孩子。 所谓望江,其实就是乾国的润州下属县城,西邻唐国,距离唐都金陵比临安还要近上不少。 之所以叫做望江,是因为县城就在大江南岸不远处,登临高处即可遥望滔滔江水。 李氏扎根望江几百年,算是望江惟一的大族,族中子弟耕读度日、诗书传家。 本来李成以为他们望江李氏就是看到的样子。 族人大多都会选择在乾国科举入仕。 听了李达善的讲述之后,他才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 李氏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历史,从来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之中。 子弟不仅会在乾国入仕,还会去唐国和武国参加科举。 这也是他被李达善任命为新家主才有资格知晓的。 唐国那一支,已经贵为吏部左侍郎,为首的正是李达善的亲弟弟。 武国那一支稍微差点,还没进入中枢任职,但最高的也已经混到了知府。 就算乾国这一支遭遇横祸,也还有不少的李氏子弟和姻亲在朝中为官。 李达善的孙女,论辈分还是李成的本家妹妹,现在是贾斌的正妻。 怪不得李达善当初甘为贾文和的马前卒,原来还有这等关系。 不得不说,贵圈那是真的乱,关系错综复杂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