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媚上,也是一种成长

上一章 目录
  秦睿看着眼前的葡萄,有些纳闷?这太子怎么会想起来赏赐他葡萄?   “秦大人,赶紧的吧?”侯公公指着眼前的葡萄说道。   “大伴,太子殿下这赏赐和要求着实有些怪异,公公能否给下官解惑?”说着,秦睿拿出一张银票塞进了侯公公的手袖。,动作很是熟练。   这送礼的手法,是经过了好多次的联系,秦睿在商人里面,是个大人物,在官员里面,算是个小人物。北平城一二品官多了去了,秦睿上门办事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礼品。   这是个人情社会,有时候就算公事公办,也得搞定办事的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谁也不能免俗。   秦睿倒是想跟这个社会风气做斗争,但这就是不自量力啊。   比如递个帖子、传个话,干活的人可以立马去干,也可以磨磨蹭蹭,还有个找各种借口,能怎么办?除非你官职比对方高,权力比对方大。   他一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谁拿他当根葱?有钱又怎么样?该有的孝敬不还是得送?   秦睿拿出银票的一瞬间,侯公公瞄到了银票的颜色,嘴唇歪了歪,这家伙果然有钱,一出手就是五百两。为了区分不同的银票,百两以上的银票分三类,一百两的还是绿色,五百两的是红色,一千两的是黄色。   “赛大人向太子奏报时,因为秦大人的某些话,吃葡萄时呛到了!”侯公公笑吟吟地低声说道。   “这话怎么说的……”秦睿有些郁闷,也有些开心,郁闷是因为这个要求太别扭了,开心的是太子肯定会护着秦家,至少在朱棣回来之前,应该会是这样,他去察哈尔也就放心了许多。   葡萄要不要吃?要不要呛着?这是一个问题。   但这是一个必答题,这代表着秦睿对朱高炽的态度。   拒绝、顺从还是蒙混过关,每个选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些不可言说的奥秘,都能看出秦睿对朱高炽的态度来。   秦睿自然清楚得很,他毫不犹豫的拿起了葡萄,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吃得急了自然就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涕泪横流是必然的。   看着秦睿悲催的样子,侯公公心满意足的回去复命去了。   该跪的时候就得跪,该装孙子的时候就要装,这就是操蛋的生活。   有些人生来就高人一等,比如朱高炽、徐显忠,有些人生来就是劳碌命,比如那些土里刨食的普通大明百姓。秦睿恰恰在两者中间之间,想拼命往上爬,在这中间就要有舍有得。   媚上,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成年人知道什么成长的代价,秦睿把这当做一种表演,毕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不管怎么样,秦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师父,这次去察哈尔带上我们吧,我爹已经同意了……”徐显忠听到秦睿要去察哈尔的第一时间,拉上张杰来到了秦府。   秦睿看着无赖一般的徐显忠,有些头大,这个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的“弟子”,居然想去察哈尔……   现在已经五月底了,最多再过三个月,察哈尔就有大雪纷飞了,徐显忠肯定受不了这个罪,到时候非得急得跳脚不可。   “不行,现在察哈尔现在正在搞大建设,太乱了,你一个孩子去不合适。”秦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为什么师父能去的,我就去不得?我不怕苦,我能受罪!”对于秦睿的回答,徐显忠非常不满。   “我跟你说啊,我回到察哈尔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玉米,几十万亩的玉米,要人干活,一个都跑不了,你能干得了吗?”秦睿威胁道。   “能!”徐显忠咬着牙说道。他也不是真那么想去草原,最近徐景昌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动不动就教育他,反正就是看徐显忠不顺眼。   “你确信?”秦睿皱了皱眉,心里有些意动!   “确信!我对天发誓!”徐显忠说着举起了右手,做出了一个发誓的动作。   “小杰,你有什么想法,也想去吗?”秦睿看了看在一旁的张杰。   张杰点了点头。张杰倒是无所谓,他觉得军营里学得东西也挺多,去察哈尔离秦睿能近一些,耳提面授地更好。   毕竟在军营里呆了小半年,该学的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练习了。   “好吧,好吧,去转转也好!吃点苦、受点罪,也让你们知道一下生活的艰辛。”秦睿终于同意了。   回来时十多个人,走得时候浩浩荡荡带了两百多人,这两百人是大多是技术工人,要去做很多教学工作。   徐显忠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门,算是彻底放飞了自我,一路之上闹腾的不善,好在没出什么大乱子,秦睿后悔不迭,不应该答应他的。   一千六百多里地,一群人风餐露宿十多天才到,好在是夏天,如果是冬天,非得死在路上不可。   秦睿不断感慨,后世这一千多里地,就算给个破车,一天就能到了,在大明却要半个月,就这效率,想发展经济起码得积累个上百年。   一个多月没见,察哈尔城建设的速度令人吃惊!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五米宽的城墙,已经成型,虽然只是用土夯实,只有少部分贴了砖,但这也是一个大的进步了。   秦睿一直不明白古代的城池外面,为什么会有护城河,直到这次建城才知道,城墙上的土就是从护城河里挖的,一举两得。   站在城墙上,看着役夫们忙碌的身影,秦睿有些感慨。   这世间最倒霉的就是普通百姓,整日忙忙碌碌,为了一口生计。结果这操蛋的大明朝廷,还要让百姓服徭役,且不说徭役是免费,还要撇家舍业的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耽误了农时,耽误了种粮,还要缴纳足额的粮赋。   所以,很多服徭役的百姓家庭就会破产,卖地卖房,卖儿卖女,变为佃农。那些无耻的文官们还天天吹捧这个中兴、那个盛世、还有之治,说出来都不怕闪了舌头。所谓盛世,只不过七成以上百姓饱了肚皮而已!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