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动怒。 诸位将领再不敢多言一句。 他仅仅喊了两个字,但领兵多年上位者的威势十分摄人。 众人在他的威压之下纷纷缄口结舌。 皇甫嵩尤不解气的狠狠瞪了众人一眼。 他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脸色阴沉如乌云密布的说道: “如今再与之对峙意义不大,一旦对方全力出击,我等根本难以抵挡。 为今之计当先灭张燕,再整合兵力前来攻打。 不过当留心他们双方联合,对我们形成夹击之势。” 皇甫嵩说到这里。 亦是有些为难。 早知今日,当初就应该让张狂带领三万人马拖住刘毅。 而他自己则率领五万士卒,前去征讨更容易对付的张燕,最后再兵合一处征讨刘毅。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亡羊补牢,尽可能的弥补过失。 甚至他心中已隐隐放弃攻打刘毅的念头。 只求能够征讨张燕成功,对朝廷做出交代。 思虑再三。 皇甫嵩发现剿灭张燕,是他完成自我救赎的关键。 若不然他非但无法戴罪立功,更会遭受刘宏的进一步问责,得不偿失。 他恨不得将刘毅拆骨挖心,将他手下部队通通做成京观。 但面对兵强马壮十分难缠的刘毅,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暂且放过。 他所说的先攻打张燕,再整合兵力前来攻打刘毅。 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罢了。 他当心的是刘毅会与张燕联手,到时候前后对夹击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必须派人拖住刘毅。 在刘毅面前故作假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瞒天过海的前去剿灭张燕。 要实现这一步并不太容易还很被动,但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想到这里。 皇甫嵩对手下亲卫吩咐道: “速传本将之令,让张狂即刻前来议事。” 亲卫应喏离去。 紧接着皇甫嵩对在座的众人说道: “本将欲领兵马前往征讨张燕,尔等再退兵十里,多派人前往征集兵马、粮草。 募兵无须在意战力,只要能够用数量迷惑对方,牵制住对方即可。 必要时刻拦截一番,为我等征讨张燕争取一些时间。 谁愿负责募兵与征集粮草一事?” 皇甫嵩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众人闻言。 很快就反应过来。 皇甫嵩将张狂喊来,就是为了主持这边的烂摊子。 他们下一步的重心在于剿灭张燕,那才是他们立功所在之处。 留在这边募兵与征集粮草,根本没有前途、没有太大功劳可赚取。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 他们的初衷和刘备一样,就是为了挣取功劳与名声才追随皇甫嵩。 所以诸位将领都没有作声,显然大家的心思都是一致的。 皇甫嵩见众将解没有主动请缨,脸色更为难看,正欲发怒。 刘备率先开口道: “备愿前往各郡县募兵、征粮。 若再有差池,请皇甫将军按军法处置备。” 刘备不仅主动请缨,甚至还当众立下军令状。 立军令状者,都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十足的信心。 军令如山从没有儿戏一说。 刘备说未能完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置。 到时候完不成任务皇甫嵩即使念旧情,依旧会按军法处置刘备。 因为法不容情! 不知道皇甫嵩是对刘备死心了,还是不愿刘备立此军令状。 明明渴望有人站出来。 可刘备站出来了,他却恍若没有看到刘备一般。 直接无视他的存在。 这让刘备十分尴尬。 但他也知道自己两次的大失误,确实很难让皇甫嵩再重视他、再相信他了。 好好的一手牌竟然然自己打得稀碎。 刘备心中长叹,想请求皇甫嵩再相信他一次,话到嘴边却是如何都开不了口。 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皇甫嵩没有理会刘备的失落,他将目光再次投向其他几位将领。 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分忧。 沉默了片刻。 一位年轻小将再次打破了平静,开口道: “末将愿前往各郡县募兵、征粮。” 皇甫嵩面色这才缓和了下来,点点头,正声道: “好!本将就令你全权负责,到各郡募兵、征粮!” 相比于刘备。 眼前这年轻的小将各方面,都要显得稚嫩许多。 然而皇甫嵩宁愿任命年轻小将负责此事,也没有再给刘备将功补过的机会。 他刻意淡化刘备的存在,这样对刘备、对众将都算是一个交代。 若他还同意刘备的请求。 只怕众人都会对他和刘备更有意见。 他不知道刘备懂不懂他的良苦用心,但他这么做确实也是为了刘备好。 “喏!” 年轻小将忙领命。 他也知晓募兵、征集粮草存在风险。 凡事都有万一,未雨绸缪找个人来分摊风险也不是不行。 于是他稍作思索,对皇甫嵩开口说道: “末将资历尚且,经验有所欠缺。 既然刘将军立下军令状,不若让其同末将前往,有个照应。 也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皇甫嵩闻言并没有立刻同意。 不过年轻小将的提议倒是未尝不可。 刘备主动请命和别人提议让刘备前往,两者意义不同。 后者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避嫌。 他虽然不再打算攻打刘毅,但征集粮草、兵马意义依旧巨大。 若再有闪失,连征讨张燕都将变得举步维艰。 有刘备陪同,两人确实也能够有个照应。 皇甫嵩扫视了一圈众人,又看了看刘备,铿锵有力的说道: “好!本将就给玄德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若再有失军法处置!” 充当年轻小将的副手,这对在座的诸位将领而言,不算是太好的差事。 他们打定主意要随皇甫嵩前往征讨张燕。 刘备是否陪同小将征粮、募兵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 是以众人也没有提什么反对的意见。 “喏!” 刘备忙出声领命,心情十分复杂。 他立军令状皇甫嵩都不搭理,没想到靠年轻小将的提议,他才获得了这次机会。 任谁都能看出皇甫嵩对他已经不信任了。 他已经彻底失宠了。 刘备心中凄苦,亦是唏嘘不已。 劫营不利让他不受诸将待见,但皇甫嵩多少还算重视他。 没想到因为张飞的溃败,他转眼间就成了边缘人物。 前后落差之大,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可是他又能怪谁? 怪副将? 怪张飞? 怪急于表现的自己? 还是怪刘毅他们狡诈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