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良禽择木而栖(感谢“感兴趣的都能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毅与赵云的话,彻底打消了夏侯兰的疑虑。   他思索了片刻方开口道:   “刘毅的身份具有一定特殊性。   做为张角得意高徒、女婿,在黄巾中有很大的号召力,是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收拢太行山一带的起义军势力。   甚至让管亥等青州、扬州的黄巾部队纷纷前来投奔效力。   另一方面受到朝廷册封征西将军、关内侯、承认他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让他彻底摆脱了反贼的名号。   他派出的部队帮助朝廷快速平叛北宫伯玉,获得了世人的好感。   他一贯治军有方,深得民心,在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   夏侯兰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刘毅从宛城起兵至今鲜有败迹、奇谋不断、甚至生擒过皇甫嵩。   军事、治军方面某认为他皆是当今世上的佼佼者。   民生方面,当某踏上毅兴城这片城池,看到百姓安居乐业一切欣欣向荣的模样,一切都已不言自明。   能够在乱世之中做到与民秋毫无犯就十分难能可贵。   他却还竭尽所能保一方百姓安宁,心怀天下时时刻刻为民着想。   而且他任人唯贤、识人善用。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某认为投奔于他,日后必定有所作为……”   夏侯兰的一番话听得刘毅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子铭言之太过了!   刘毅不过是个庸人,全靠他手下能力出众才有了今天。   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将一切功劳都归结到他身上,这对他身的那些手下、对那些用性命为他们拼出大好前程的烈士极为不公。”   夏侯兰笑了笑:   “兴汉兄言之有理,可换个角度思考。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刘毅谋策不如手下,内政不如手下,打仗不如手下。   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素质参差不齐的手下都愿意服他。   岂不是侧面说明他具有某种人格魅力?   他的那些出身微末的手下,之所以那么出彩,不就是因为他用人方面只看才华不看出身、知人善用?   能够将土匪、强盗、流寇等各色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不正是说明了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   三军用命为他拼个大好前程,不也说明了他深得人心?”   夏侯兰侃侃而谈。   刘毅暗道好家伙!   这个解读他自己都没想到。   他不过是贪生怕死的苟在后面,一切交给公孙起、周仓、典韦他们去做。   全靠对于历史人物的先知先觉,离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还有不小的差距。   刘毅笑了笑:   “子铭对刘毅如此夸赞,莫不是怕隔墙有耳又或是试探为兄而未说真话否?”   夏侯兰忙摇头道:   “某之所言皆是肺腑之言,绝无假话。   实不相瞒,某来毅兴城已有数日,这些日子除了游览城池感受民生,更是想通过百姓之口进一步考察刘毅。   通过这几日的进一步了解。   某还了解到刘毅为人不拘泥于繁文缛节,对手下恩威并济、赏罚不明、尤其重视法律军纪。   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莫敢犯事。   诚心待人,厉行节俭……要下属做到的事,他必先做表率。   是以在某看来刘毅决策果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优待手下、怜悯百姓疾苦重视民心。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三军愿意为他卖命就足以说明问题……”   夏侯兰的话听得刘毅有些惭愧。   这都快把他捧上天了!   要不是对自己心里有点数,刘毅都快相信自己真的有夏侯兰说的那么好了。   他心有愧疚道:   “子铭夸之太过矣!   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他只是上天眷顾、幸运使然罢了!”   赵云听得有些意动。   摇头道:   “非也!   某认为子铭说得有些道理。   刘毅若没有真本事,单凭运气肯定走不到今天。   最初和他一起参与起义的黄巾势力几乎覆灭,余下的不过苟且残喘难成大事。   唯有他非但安然无恙还越发强大,创建毅兴城护一方百姓安宁、获得朝廷招安并解了京师燃眉之急。”   赵云自下山以后还没找到明主,本来他打算前去投奔公孙瓒。   好友夏侯兰得知毅兴城发布招贤令,再三邀请他一起来看看。   和夏侯兰在毅兴城待了几天后,他对刘毅也产生了不错的印象。   根据刘毅派去凉州部队的战况来看,肯定会继续扩大战果,直到彻底平定羌人的叛乱。   胡人时常侵扰雍、凉之地,刘毅平叛效果极佳,朝廷很大程度会进一步重用他。   若能够在刘毅手下得到重用,驰骋疆场、斩将夺旗、建功立业,不在话下。   从两个人的话中,刘毅明白他们对自己的印象都还不错,收服两人的信心也足上几分。   三人又对天下大事谈论进行了一番探讨。   在酒精的作用下,话匣子渐渐打开。   末了。   夏侯兰感慨道:   “宦官乱政,流民四起,盗贼丛生……汉之将倾然天子依旧不思进取,汉朝数百年的基业恐将就此断送!”   刘毅安慰道: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物盛到极致就会衰落。   天下大势亦是如此。   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并立,终统于秦,之后楚汉纷争并入于汉。   可见天下之势本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旧朝不合时势,改朝换代便在所难免。   只可惜到头来可怜的还是这天下无辜百姓!   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   刘毅的话有些让夏侯兰心中产生了共鸣。   他点点头道:   “汉朝传至日戚宦之争愈演愈烈。   皇位更替频繁,朝政日益衰败。   天地任由地方豪强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又无视连年天灾,不顾百姓死活搞得天怒人怨。”   说到这里,夏侯兰不禁浑身发颤道:   “堂堂天子居然尊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皇室威严何在?   朝纲不振、朝纲不振啊!”   刘毅补充道:   “秦失其鹿,天下英雄逐之。   为镇压起义,天子放权致使出现诸侯割据局面,天下恐再难安宁!   五年内天下必定陷入混战局面。”   听完刘毅的话,夏侯兰两人神情变得有些复杂。   若真按刘毅所说,或许一个新的春秋、战国时代即将来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