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皇甫嵩如此夸赞刘毅以及刘毅的部队。 在座不少将领心生不服。 刘毅虽小有名气,但也绝对没有皇甫嵩说的那么难以对付。 在不少人眼里,皇甫嵩未免太高看刘毅了。 怕不是长社一战给他打出了心理阴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好歹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啊。 至于这么怂? 难怪讨伐边章、韩遂进度缓慢被撤职。 怕不是越老心态越怂。 少了一股热血干劲,不复当年之勇矣。 未来注定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当然作为皇甫嵩的手下,这些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哪敢说出口。 座下一将率先发言,不以为然道: “皇甫将军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耶! 去年黄巾起义天下震动,贼势何其浩大。 最终半年不到还是相继被镇压殆尽。 黄巾起义的迅速败亡,足以证明乌合之众组成的团体不足为惧。 他们所谓精锐之师,只不过是稍加训练的悍勇罢了。 打战全凭一股士气,顺势时候还逞逞微风能打打。 一旦局势不对就如土鸡瓦狗,触之即溃四散奔逃,何足道哉。 再者黑山贼乃黄巾贼余孽与叛乱百姓组成。 去年我们能击溃他们,今年一样能将他们屠杀个一干二净!” 他丝毫没有将刘毅放在心上。 刘毅如果真的像皇甫嵩说的那么难对付,何至于躲入黑山之中,夹着尾巴做人? 他的话得到了很多将领的附和。 去年虎牢、仓亭、广宗、下曲阳等等战役,历历在目。 数十万的黄巾贼寇,声势何其浩大。 最终还不是全被他们镇压,当了京观。 这回也定不会有失。 据斥候传回的消息。 刘毅手下兵马数量与他们大致相当。 即使刘毅有些本事,也依旧挡不住他们的刀锋。 皇甫嵩闻言眉头一皱。 手下的这些将领,还沉浸在去年讨伐黄巾的胜利中,心态太过膨胀。 似乎早已忘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竟然膨胀到丝毫不将刘毅,放在心上的地步。 久经沙场的他心里清楚,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们歼灭数十万黄巾贼寇不假。 可仔细一想,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过刘毅。 即使秦颉最终收复了宛城,却几乎与刘毅白送给他没有太大区别。 刘毅就像是有心躲着他们,不想和他们正面对决。 逃入黑山也是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保存和发展壮大实力。 所以客观的说。 他们是击败了绝大部分黄巾贼,但没有真正意义击败过刘毅和他的部队。 成王败寇。 这些人只记得曾经取得过的辉煌战果,选择性的遗忘失利。 但皇甫嵩没有忘,他的脑袋时刻保持着清醒。 他允许自己在刘毅手里栽过一次跟头,但绝不允许自己栽倒第二次。 见识过刘毅本事的皇甫嵩,忍不住再次强调道: “诸位不可轻敌大意。 马元义自宛城起,未尝吃过大的败战。 本将与公伟、孟德、初起、仲颖等,全都在他手里栽过跟头。 他乃是工于计谋之徒,狡猾奸诈的很,诸位若不重视很容易被他算计!” 见皇甫嵩再次强调,那些人只好口不对心的敷衍应承。 人群中。 张飞在刘备耳边不时的低语着什么。 刘备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 他听闻过不少关于刘毅的事迹,确实比寻常贼寇要难对付的多。 听完张飞的耳语,刘备接过皇甫嵩的话,正声道: “皇甫将军所言极是。 马元义素来谲诈多端,善于用阴谋诡计算计他人,我等不得不防。 我们两军兵力相近,强攻只会两败俱伤,不若智取。” 皇甫嵩点点头,追问道: “玄德可有良谋乎?” 刘备看了张飞一眼,后者冲他暗暗点头。 见状,刘备朝皇甫嵩拱手说道: “今日天色渐晚,敌军见我等安营扎寨。 必定认为我军远道而来,会歇上一晚养精蓄锐,待明日再前往他们营地搦战。 他们以逸待劳必不畏惧我等……” 听完刘备的话,皇甫嵩觉得是有那么些许道理。 按照习惯性思维。 他们远道而来,天色渐晚、人困马乏。 歇上一夜,养精蓄锐。 来日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前往搦战。 皇甫嵩换位思考。 如果他是刘毅,他甚至会选择趁夜发动夜袭。 以逸待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他事先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所以才在大营外围设置鹿角,绊马索、陷马坑等障碍防止刘毅派军冲锋。 大营间互成掎角之势、营地内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兵不解甲。 都是在防备刘毅他们的夜袭。 他早已做好充分部署,不会让刘毅他们轻易找到可乘之机。 只要刘毅找不到机会,肯定不会发动夜袭。 他从刘备这番话里产生了一丝灵感,但又不是那么清晰。 刘备既然提出这个想法,肯定有进一步的思考。 想到这里皇甫嵩不免有些兴奋,他满脸期待的追问道: “玄德定是有了良计,且细细说与我等听听。” 刘备点点头,也不卖关子。 将张飞告知他的想法,说与众人: “按照常理,我们明日搦战方在情理之中。 既如此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乘其不意发动夜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旗开得胜之下,贼寇士气必然受挫,我军士气必然高涨,再行强攻必定事半功倍!” 妙啊! 不愧是卢植的弟子,果然有点东西的! 众人听完刘备的分析。 纷纷忍不住发出赞叹。 刘备这个想法未尝不可一试。 若能成功,必然能够狠狠打击对方士气。 开一个好局! 日后再战也会更有优势一些。 偷袭是一项非常普遍的计谋。 几乎每个将领都会用。 但核心关键就在这个偷字。 要偷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算是一此成功的偷袭。 若能成功取得的战果是非常可观。 但同时失败率也很高。 轻则铩羽而归、折戟沉沙,重则身陷泥潭、有去无回。 这个计谋就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和用的不好,结果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只是对象不一样罢了。 不过众人觉得此次已满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部分条件。 料想这次夜袭谋划得当的话,定不会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