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云长意向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博身后一将眼珠一转率先出声道:   “云长武艺超群,冠绝天下,有他前往驻守定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任凭对方千军万马、兵精将猛,也绝对难以突破防线一丝一毫。”   众人闻言瞬间会意,纷纷出言附和道:   “云长神勇有目共睹,没有比他更适合的第二人选!”   “是啊,云长若率军前往,我等再无后顾之忧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无不在夸赞关羽。   不知情的还真的很容易以为,他们是在奉承、讨好关羽。   实际上众人默契的以退为进捧杀关羽。   当日关羽抢尽风头,众人佩服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眼红、嫉妒、排挤。   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刘备三兄弟。   刘备、张飞好不容易自己作死,把自己搞成边缘化。   他们可不愿关羽再强势崛起,压他们一头。   关羽自然看出了众将的心思。   不过众将话都在明着夸赞他、吹捧他,说的也好像也没啥毛病。   他若推诿反而显得有些虚伪。   重要的是关羽乃心高气傲极度自负的人,向来在乎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形象。   众人的话让他很受用。   武艺超群、冠绝天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神勇、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云长若率军前往我等再无后顾之忧矣……   诸如此类的话语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面对这种阳谋真的让他伤脑筋。   阳谋比阴谋更可怕,阴谋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让人有所准备和防范。   而阳谋更容易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可以说就算输了之后,依然还让人认为对方在帮你。   就像眼前洪博这群将领可恶的嘴脸。   关羽想的是随皇甫嵩共同实施计策,最好击杀张燕扬名立万,多立军功。   可眼下众人捧杀的言论让他进退两难,无法开口拒绝。   接受不是、拒绝也不是。   最后他干脆沉默不语,一切静待皇甫嵩安排就是了。   皇甫嵩有些意外众人竟然会一直推荐关羽。   关羽的本事他是见识过的,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手。   他本来打算把关羽留在身边,应对张燕手中诸位将领   不过架不住洪博等人的一致推荐,让他改变将关羽留在身边的想法。   他觉得众将的话也十分在理。   有关羽驻守确实能够让他们,更加安心应对张燕大军。   他将目光投向关羽询问道:   “众将都举荐云长率军前往,不知云长意向如何?”   关羽知道皇甫嵩心中已有了计较,只是象征性的询问他的意见。   他不是那种不识时局的人,见皇甫嵩开口问话他不敢托大,铿锵有力道:   “承蒙诸位厚爱,羽愿为将军赴汤蹈火,但凭差遣!”   “好!”   皇甫嵩闻言赞赏的看了关羽一眼。   在他看来关羽可比他那两个兄弟靠谱多了。   他冲关羽正声道:   “云长速率军三千前往东北角严防死守,绝不可让他们有机可乘。”   “喏!”   关羽沉声应喏,正准备前去整军尽早出发,皇甫嵩冲他交代道:   “云长责任重大当好好提防,若破张燕亦记云长之功!”   “谨遵教诲!多谢将军厚爱!”   关羽闻言心生感激,忙向皇甫嵩作揖。   有皇甫嵩这句话,只要能够提防好刘毅派遣的三千部队,他便有功无过。   这让原本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变得让关羽不再是那么难以接受。   相反他会更加重视起这次任务。   简简单单一句话化解关羽心中隔阂。   除了欣赏关羽,也能体现出皇甫嵩的一番领导艺术。   关羽率三千兵马往东南方向进军,旨在扼住刘毅所部三千兵马,进攻汉军主力部队的必经之路。   皇甫嵩等人按照事先安排的计策,一番部署,自不在话下。   ……   张燕得知刘毅派遣三千人前来。   心中根本不领情。   当日邀请刘毅联手夹击皇甫嵩,刘毅狮子大开口所提要求被他拒绝了。   现在刘毅见到他连番击败皇甫嵩,胜利在望,便想着过来摘桃子。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他心里清楚刘毅想趁他与皇甫嵩拼杀的间隙,伺机取利。   但刘毅只派三千人过来的举动,在张燕看来刘毅就是在羞辱他。   自己五万大军与皇甫嵩三万大军掰手腕,他想渔翁得利,好歹多派点人马过来。   就派三千人?   瞧不起谁呢?   他对刘毅的行为感到有些反感,根本没有把那三千人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刘毅要取利,无非就是到时候分他一点战利品。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目的?   总不能联手皇甫嵩对付他?甚至连他都杀吧?   他与刘毅虽然不互相统属,但本质上都是起义军,一定意义上他们算是自己人。   皇甫嵩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他相信这一点刘毅不会不清楚,铁定不会乱来。   是以张燕的重心并没有任何变化。   依旧是静待皇甫嵩粮尽,而后率大军前往攻打,一战而胜。   刘毅那三千部队若肯呼应他,一同夹击皇甫嵩,他也不反对。   若是坐山观虎斗,对他们进攻皇甫嵩之事无动于衷,他也能够接受。   ……   却说洪博所言的三足鼎立,正是指三家兵马在太行山地界的位置分布。   其中张燕大军位于西南方向。   皇甫嵩大军位于南方。   而刘毅所遣部队则位于东北方向。   刘毅所遣部队领兵将领不是别人,正是白起!   跟随白起前来的将领有周仓、廖化、裴元绍、李大贵等人。   三千兵马则是几大精锐部队中抽调出来的,战斗力十分不俗。   出兵之事刘毅全权交由白起。   本来刘毅是打算让白起带领一万兵马前往。   这样可供白起调兵遣将、实施策略的选择就更多了。   然而白起只要求带兵三千前往即可。   并且表示人多并不代表效果会更好。   出兵数量越多越容易引起张燕、皇甫嵩的重视。   到时候实施计策的有效性反而大打折扣。   甚至难有大作为。   相反只带三千人马,并且在离双方三里外驻扎。   数量上并不会引起双方强烈重视、容易让人轻敌。   距离上不会对他们有太强的压迫感,容易让双方或多或少的轻视他们的存在。   到时候更方便他施展出其不意的计策。   事实上。   安营扎寨之后的几天。   白起通过分析张燕与皇甫嵩的军情、查探地势等等诸多考量。   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