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一统江山刘伯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括一把将那小吏拦住,向温言介绍道:“主公,这就是我们村的大才。要不是先生的管理,我们村现今还没有升级成为高级村落呢!”   “老先生,我是这个村的村长温言。真是谢谢您给予的帮助。”   温言听到赵括的话后也马上感谢道,同时也再次仔细打量起眼前的人。   年龄看起来应该是五十不到的样子,下巴留了一簇长须,风吹过时显得十分的飘逸。   个子一米七左右,身材匀称,温言推测武力一般。   而且温言发现他的左边腰间还佩戴着玉器。   《礼记》中写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之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这就是说一个有品德修养的人必须要佩带玉器,因为“君子于玉比德”。   温言看见这人佩戴玉器后看他的眼神就有些不太对了。   因为这年头能够配得起玉器的都是世家子弟,可能来宁寿村的不都是流民?   虽然有些不解,但温言的脸上却没有表露出什么来。   那人被赵括拉住且听见温言的话后,也露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   一是因为温言从刚建成村子后到现在也没露过面,二是因为这里的民、兵比例太过夸张了,都已经将近1:1。   这可不是一个正常的村子来的,所以对于这个村长他可是颇有些感兴趣的。   “温村长,在下只是一个流浪到此处的落魄之人,村子的发展还是赵村长的功劳。”   他说话很是谦虚,而且声音带着一丝空灵,能让人感到一丝潇洒飘逸的气息。   温言想打开他的属性面板看一看。   打不开,对于这个结果温言并没有失望,因为从刚才的称呼就知道他并没有认温言为主,所以温言刚才也就是试试运气而已。   “老先生说笑了,括岂敢贪墨功劳,这半个月来多亏了你在这儿呢!”   对于他吹捧,赵括连忙摆手示意,经历过长平之战的他现在并没有当初的那么目中无人了,对于自己的缺点已经能够正视。   “老先生刚才步履冲冲的样子,这是要去哪里?”   赵括看见他额头上已经是冒出了一层细汗,看得去他刚才走路是比较急切的,所以这才有这么一问。   而这时他这也想起了自己刚才为何行色冲冲,赶紧挣脱赵括的手,说道:   “刚才有村民因为房子的事而争吵起来,我这正准备去调解呢。”   温言听到后也感慨万千,接触《征伐》已经将近六年了,他感觉这根本不是一个游戏。   里面的每一个NPC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诉求,温言觉得这就是完整的世界。   既然遇见这种事了,温言和赵括两人也就跟着那名先生一同前往村民那里调解他们,顺便也让温言看看这位先生的手段。   不到十分钟,三人就来到事发地点。   几个村民打扮的人聚在屋子旁边,温言看到那缝拆了一半的墙,他猜测就是因它而起的。   本来那几个村民还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但看见那老先生的到来后都对他行礼道。   温言看在眼里,感觉这人真是不简单。   以小见大,他才来村子半个月,村民们就这么尊敬他?   村民给老先生行完礼后,这才见到赵括,又给赵括行了一礼。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那么你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稍许区别的。   明显是对于老先生来说是更尊敬一些的。   至于温言,他们就以为是小吏而已。   在来的时候温言也已经对赵括说明了,先不要声张他的身份,让他好好观察一些这些村民的情况。   那些村民看见那老先生后就仿佛看见救命稻草似的。   “先生先生,您来评评理。”   接着就指着那半毁的墙壁,又指了指对面那人,说道:   “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范围,可他却硬是说这是他家的。”   说话的那村民很是委屈的样子,但被指责的那人也不甘示弱。   “胡说,明明是我家的。是你霸占我的。”   “你才胡说呢!”   ……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吵得是不可开交啊。   那老先生看到这儿,赶紧用手示意他们先别吵,听他说。   “各位,将大家都是邻居、都是同村的,相互谦让一下又何妨?”   虽然两人都听他的话并没有再吵了,但温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现在是迫于这位老先生的面子才这样的。   如果后续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温言相信这两人依旧会为了这而继续争吵起来。   他看见他们两人的脸色就知道事情并没有解决,而是压制了而已。   他这时向一名小吏招了招手,这是之前他派遣过去的,只不过看他这样子很明显是调解失败了。   不过因为他先来一步,所以一些基本的情况那小吏也是有所了解的。   两人接头交耳好一会儿后,那老先生看向那两人。   “两位,不如双方各退三尺?”   “依我看来,你们两家的房屋靠得太近了。这样出行时也不太方便,若是都相让三尺,那么你们就会得到六尺小巷,这六尺小巷可不得了啊,它能······”   那老先生说了一大通的好处,温言听到后也有些目瞪口呆了。   这口才,放在现代妥妥是一个销冠。   听到这六尺小巷,温言就想起了一首诗,情不自禁地念了起来: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村长好文采!这诗很是应景啊!基,甚是佩服。”   老先生又慢慢品读了一番,特意将那句“让他三尺又何妨”单独拎出来。   就这样,一件本来颇有些棘手的邻里纠纷就这样被他以三寸不烂之舌搞定了。   于是一行人就又返回到城主府了。   在路上,温言一直在思考,他究竟是谁?   自称“基”的历史人物他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等到他们在大厅里落座好后,他这才一本正经对温言行了一礼。   “山野之人刘基拜见温村长。”   听到这名字,温言的脑海“嗡”的一下宕机了。   他······他他是刘基刘伯温啊。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刘伯温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