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善笑瞧着他:“前些日子,我让王婶陪着去了南城一趟,已经买了一些秋冬两季的布料回来,等到他们来的时候,天气还没有凉快,也来得及准备秋冬两季的衣裳。” 元达笙心里面松了一口气,转而瞧着戚善有些不好意思道:“善善,翰林院有去各学府授课的安排,我接了一周一次去官学授课的安排,每月便可以多一些家用。” 戚善瞧着他嗔怪道:“我们家的日子过得下去,月月还略有些节余,你可别太过辛苦了。” 元达笙瞧着戚善想了想,凑近她,低声说:“在翰林院为官三年后,便有机会进宫侍讲。我其实是愿意去官学授课的,可以跟着增进知识认知的深度,也能磨练我的表达能力。” 戚善满眼佩服神情瞧着他:“夫君,你一定行的。你每次给才弟讲课,我都能够听得进去,也能明白你讲的意思。” 元达笙瞧着戚善笑着解释道:“善善,我和才弟讲课,说的都是书本上面的东西。翰林院的侍讲,在圣上提问的时候,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戚善听懂了元达笙话里面的意思,她瞧着元达笙突然说:“夫君,我要给哥哥写信。” 元达笙愣了愣,他们夫妻好好的说着话,话题怎么一下子扯到给小舅子写信上面去了,但是他愿意当戚善的好夫君,笑着说:“好,我正好也想写信问候六哥。” 戚善笑眼眯眯的瞧着元达笙,瞧得他在心里面叹气不已,在妻子的心里面,最相信的人,还是她嫡亲的哥哥,高兴也好,不悦也说,她都记得要和她哥哥写信。 戚其良收到元达笙夫妻的书信,他先看了元达笙的信,然后再仔细的瞧了瞧戚善的信,他瞧得出来妹妹的生活愉悦。 他转头把信交给了妻子周氏,她瞧见戚善在信里面关心的问候了她和孩子们,还说已经托人送来了京城秋冬两季的布料。 周氏瞧着戚其良说:“夫君,我们从这边运半车布料给妹妹吧。她可以自个用,也可以用做人情来往。” 戚其良笑瞧着她:“我不参与你们姑嫂之间的事情。只是你别送得太多了,善善是投桃报李的性子。” 周氏瞧着他心情大好的笑着说:“戚家都是这样好性子的人。家里的人,一直担心我们在外受苦了,大人,你有假期的时候,我们要回家一趟,也应该让孩子们拜见家里的长辈们。” 戚其良原本三年任职期限到,有机会回一趟戚家村的,只是他的上官高职后,他跟着往上升了一级,这样一来,只能等到下一次的假期回家。 京城元家,赵大牛夫妻忙碌了好一些日子,总算把家里面的事情理得差不多了,他们跟着回了一趟儿子的家里面,见到面色红润一些的孙子,跟着安心了许多。 儿子儿媳妇瞧着赵大牛夫妻的面色,两人也安心了许多,赵大牛夫妻当时考虑孙子的身体,签的是十年长约,现在见到元达笙一家人好相处,反而更加的安心下来。 赵大牛夫妻走的时候,儿子跟出来送行,问:“爹,娘,元家老太爷老夫人会过来了,你们要是在元家做不下去了,我寻人借一些银子,把你们赎了回来。” 赵大牛夫妻欣慰的瞧着儿子,只是他们认为元达笙的爹娘应该不难相处,王婶宽慰儿子:“我听夫人说了,老夫人是心善的人,老太爷为人不多话。” 赵大牛也是这个意思,自家欠下的债务,还有大半没有还清楚,不管怎么样,他们老夫妻都会在元家好好做下去。 元仕进一行人跟镖队一路走,一路瞧着他们把带去的货物卖了出去,元同泽大开眼界,只觉得从前他太没有见识了,原来这世间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元同泽是当过跑堂的人,对人对事还是有眼力劲的,寻了机会就跟在镖师身边学习,镖师们心情好的时候,也会顺手指点一二。 可惜元同泽是普通人,他学得辛苦,指点他的人,也觉得教导得辛苦,只不过瞧在他认真谦虚恭敬的份上,再想到元达笙的面子,只要元同泽有心学习,他们还是愿意指点的。 元同泽学了一些日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他还是日日认真的练习,镖师当中也有普通的人,因此欣赏起元同泽,笑着和他说:“你已经辞去了跑堂的差事,你可以想一想做跑商的生意。 只是做跑商的人,眼光一定要精准,而且还要运气好。上一次,你叔叔和我们一起去京城,他和你婶婶的眼光非常不错,运气更加的不错,我们都跟着沾了光。” 镖队的人,都盼着能够再遇到像元达笙夫妻这样的客人,可惜他们这一两年也护送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却无人能元达笙夫妻的眼光和运气。 元同泽听他们提及元达笙夫妻做下的事情,满眼惊讶神情:“我们从来不知道小叔小婶婶还有这样的本事。” 镖师笑了:“会读书的人,本事都相当不错。你叔叔的同窗们的本事也不少。他们也跟着挣了不少的银子。” 元仕进夫妻知道元达笙夫妻进京城路上的事情,夫妻都动容不已,小儿子有今天太不容易了,他们不能让他以后更加的辛苦。 元仕进对元同泽感叹道:“你小叔叔自从读书后,遇事非常的有主见。他中了秀才后,我和你祖母就没有操心过家里面的家用。 泽儿,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不能继续少而糊涂的过日子。你平时多看一看书。你要是不知道看什么书,到京城后,你问你小叔叔吧。” 元同泽这一路上听到感受到,远超过他前面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果然路要走得远,心胸也跟着宽广了许多。 关于当年的事情,他爹和二叔做得是过了一些,元达笙日后就是不搭理他们两家人,村里人也不会有什么闲话。 但是元达笙对他们两家人的事情,也没有完全的置若罔闻,在他们两家有事主动寻问的时候,他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耐心倾听他们小辈的想法,然后提出他的一些看法。 元同泽知道元达笙读书方面特别的出众,却不想他的小叔叔在别的方面,也不是一般的人。他对元达笙更加的佩服不已,有勇有谋有义气有底气,原来说的就是他小叔叔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