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里忽然传来了一道极轻的脚步声,容霁和顾绾辞立即抬头去看,便见内殿中拐角处隐约有一道影子走来。 两人凝神去看,才发现那是一道人影。 顾绾辞打量着来人便不由轻轻吸了一口气,看了半晌直到那影子走出阴影,她才勉强认出来这是一名老妪。 只见眼前这名老妪头发花白,几乎遮住了半张脸,脊背以一种极致扭曲的姿势佝偻着,身高大约只剩常人的一半,那老妪手中拄着一跟粗糙的木棍,颤颤歪歪地向他们这里走了过来。 容霁不禁抬手轻轻按在腰间的剑上,上前走了两步。 顾绾辞站起身轻轻摇了摇头,容霁便顿住了脚步。 老妪走到他们三尺之距前停了下来,顾绾辞看着她轻声开口询问,“请问,阁下是什么人?” 老妪抬着头看着顾绾辞,但是由于腰身扭曲佝偻着,她也只能勉力看着。 顾绾辞听着她张开口努力发出着声音,却也只能发出几个单音节,类似“嗬”地声音。 顾绾辞看着她,大约判断出来她这是因为常年没有开口说过话,才会如此。 她不禁微微蹙起眉,暗宫中会有这名老妪的存在,确实有些奇怪。 那名老妪不禁又将目光移向了跪在冰棺旁的萧昀,目光在他和容妃之间徘徊片刻,情绪骤然变得强烈了起来。 她目光随即落在萧昀的脸上,竟不自主地流下了泪,捂着嘴看着萧昀喉咙中发出像是老兽般的呜咽。 老妪的行为太过奇怪,顾绾辞和容霁便在一旁静静看着。 萧昀抬头看着这名老妪,透过老妪额前花白的头发看着她的容颜,目光中骤然闪过一分错愕,随即便立即站了起来。 顾绾辞抬手扶着他,萧昀看着眼前的老妪,半晌才敢开口辨认,轻声问道:“你是……嬷嬷?” 那名老妪闻言放下捂着嘴的手,呜咽地看着他止不住的点头。 她难以发出声音,只得比着口型,用手比划:殿下。 比完,老妪看着萧昀扔掉手中支撑身体的木棍便要跪下对他行礼,萧昀眸中的错愕更深,立即上前将老妪扶住。 “嬷嬷!”萧昀看着老妪的容颜,只见老妪的容颜也早已不复当年光彩,脸上沟壑重重,竟不知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您怎么会——” 眼前的老妪正是母妃身边的嬷嬷,曾经是他的奶娘,可是他记忆中许多年前嬷嬷便莫名失去了踪影,当年他还询问过母妃,可是母妃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极为隐晦,几次三番都避而不答。 直到四年多前母妃身亡,宫中也再没有过嬷嬷的消息。 他当年也曾暗中派人去母妃生前的宫殿中搜寻过,没有一个还存活在世的人。 顾绾辞随即快步上前和萧昀将老妪扶到冰棺旁坐了下来。 老妪看着萧昀情绪激动至极,抬手抚摸着他的脸庞泪流满面,喉咙中呜咽地发出几道声音。 老妪的喉咙比方才松弛了些许,顾绾辞根据她的口型和手势勉强可以分辨出她说的是“殿下,这么多年,您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顾绾辞看着萧昀随即说道:“子谙,我可以施针帮助她将喉咙松一松,发出声音应该能轻松一些。” 萧昀连忙点头,“好!” 顾绾辞随即便取出银针,在火上消毒之后便在老妪喉间的穴位上扎了几下,老妪便觉得喉咙的僵涩感轻了些,勉强可以僵硬地发出声音。 顾绾辞将银针收回,老妪看着萧昀便老泪纵横地道:“殿下!” 萧昀也不禁红着眼圈,“嬷嬷。您怎么会在这里?” 老妪看着萧昀神色中骤然泛出了滔天恨意,又忽然想起来了什么,看着萧昀立即目录惊慌,“殿下!这里是那够皇帝的寝殿下,您怎么会来这里?您快走!快走啊!” 萧昀立即摇头,安抚着老妪的情绪,“嬷嬷!嬷嬷别担心,他如今不再宫里。” 老妪闻言立即松了口气,萧昀察觉到她方才的恨意过于浓烈,不禁问道:“嬷嬷,您告诉我这些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妪看着萧昀,哽咽地道:“殿下,这么多年,您终于来了啊!” 萧昀红着眼,勉力将酸涩逼下,“是我来迟了……” “地宫中不知年月,不过看殿下如今的年龄,我被困在这地宫至今应该已经近十年了,而这一切,皆是因为我撞见了那狗皇帝的秘密,所以他才会命人将我关在这地宫中这么多年!”老妪说着,目光中尽是恨意。 萧昀看着她艰难开口,“当年嬷嬷莫名失踪,我也曾经问过母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母妃也对您的去向避而不答。” 老妪看着他萧昀,不禁哽咽道:“娘娘不对您说真话,是为了保护您!” “我记得清清楚楚,当年是一个午后,我照常给娘娘摘了新鲜的花束,却在回宫中听见那狗皇帝便在娘娘的寝殿中发疯,逼迫娘娘承欢,娘娘却抵死不从,到那日我才知道,原来娘娘从未让那狗皇帝得到过她!”老妪缓缓说道。 “娘娘以死相逼,那狗皇帝一怒之下便走出了宫殿,我见状便立即藏在了暗处,却不想在他经过时,一时不慎发出了声响,于是便被那狗皇帝发现,娘娘百般恳求之下,狗皇帝才饶了我的命,我便被他派人囚禁到了地宫,直到如今。” 顾绾辞听到这里,不禁心中一顿,看着萧昀不语。 老妪看着萧昀,缓慢地道:“所以,殿下,您也并不是那狗皇帝的亲生子。” 萧昀看着她红着眼眶轻轻点了点头,老妪见他并不惊讶,不禁问道:“殿下,您?” “嬷嬷,我早有此猜测。”萧昀轻轻叹了口气,便说道。 老妪微怔,想到了什么神色一狠,便立即开口问他,“莫非,是那狗皇帝对殿下做了什么——” 萧昀握住她的手,眼眸微敛地看着她说道:“嬷嬷,我与他之间从未有过什么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