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穷闹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理完村子里的事情,康熙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问他们:“你们对村里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大阿哥一脸愤愤的说道:“儿臣认为这样的村子应该不少,应当让各地官员审查核对……”   大阿哥说的也不算错,这样的地方肯定不会只有一个,毕竟人性也有想通性。   只是他的想法比较片面,只想着从表面去解决问题,而没有看清根源。   紧接着太子便开口了:“大哥说的不错,只是我们大清地大物博,若是只靠官员来核查这样的事情,总归太浪费精力,儿臣觉得或许可以增设相关机构,或者设立举办制度,让百姓自监自查这才是长久之道。”   太子在大阿哥的想法上面增添了些内容,比大阿哥想的更加周到一些,只是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去。   接着来几个人都是在太子的说法上增添了些自己的想法,比如如何自监自查,想法也确实有可实施性。   康熙不能说完全满意,倒也不至于失望,只有大阿哥和太子接触了政务,而且时间也不长,没看清楚本质问题所在,倒也怨不得他们。   “你们说的尚且不错,只是有一点,你们没说,朕问你们,是何缘故导致整个村子行恶事?”   大阿哥说:“这边地处偏远,离城镇比较远,管辖此地的官员顾及不到,这才助长了不良风气。”   太子:“此地闭塞,当地村民也是因为不能与外人通婚,枉顾伦常生出痴傻儿,村民才会生了恶胆。”   ……   剩下了几个说的也都大同小异,但是还是没有康熙想要的答案,不过这些确实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闭塞不通外界,政令不达,不明是非,这个地理环境让一群没有多少大智慧的人做了十多年这样的勾当也没被发现过。   其实归根究底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还是太穷了,都是穷闹的。   这个地方要不是因为太穷,也不会只剩下这么几百口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种种情况。   这些人虽然可恶,但是康熙也觉得自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你们说的都不错,只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没说,都是穷苦闹的,都说穷水恶水出刁民,人穷了,生命生存难以保障,便会滋生心中的恶,《论语》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善是在人不愁吃喝的情况才会有的,让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看到一个肉包子,他可不会管那肉包子是要钱的,他只知道再不吃东西就要饿死了,逞凶斗狠去抢夺这就是必然,这些村民固然可恶,但是你们也要看到村民为何会如此,看到本质的东西,这是你们应该看清的东西。”   康熙话罢,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康熙才道:“行了,都回去了。”   “是,儿臣告退。”   经历了这么一回事,康熙在驻地休息了半天才继续出发。   晚上,他们到了一处驿站,幼清这才问了村子里的事情,白天她在补觉,晚上这才有了些精神。   “看你心情不好,还在想村子里的事情?”   康熙点头:“以前总是在京城,虽然偶尔也会出宫微服私访,但是看到的也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到底是朕太过狭隘了,朕承了祖宗的万里江山,却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他,也不曾认真了解过他,是朕的失职。”   他一直在想这个事情。   悲哀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这些年太过自视甚高了,明知道各地送来的折子都是经过百般修饰的,可还是忍不住信了那么三四成,可实际上一成都不能信。   “这个算不得你的错。”   幼清对康熙算是特别了解了,勤政爱民,不能说完美,但是也尽量周到妥帖,只是这治理江山他也是头一回,总不可能是事事周到妥帖。   封建社会的信息通讯不发达,政令不达时常有,他便是有心想要解决,但是这种事,即便是杀鸡儆猴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在。   再说了,即便是现代,在清廉的队伍里也有零星那么几个老鼠屎。   “朕知道,以后朕会多出来看看的,在京城一叶障目,时间久了,便容易看不清这万里江山的模样,以前是朕夜郎自大了。”   可以看的出来康熙被村子里的事情刺激到了,也是,确实很刺激,一个村子里几百口人触发律法,无人察觉,这不是小事。   见微知著,康熙便可以窥探这大清的世态物情,所以他才会觉得压力颇大。   他治理的大清不如折子上描述的那般,可笑他还以为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康熙能够有此觉悟,并不是坏事,或许是幸事。   说完了这事,康熙又同幼清说道:“朕打算另寻一路去江南。”   幼清不太明白他话中的意思:“朕打算让太子带着大部队走,朕带着少数的人另走一条路。”   “你确定?”   这个不确定因素就比较多了。   “朕确定,你可愿陪着朕?”   幼清自然没意见,只是安乐也跟着,想了一下,还有系统,便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康熙把几个儿子叫过来,吩咐了一番,随后叫来了心腹,又吩咐了一番,这才跟幼清带着暗卫和四个宫女嬷嬷一起离开了大部队。   大部队约摸有两千多人,他们脱离了大部队,只有带着不到二十人,装作是举家搬迁的行商之人,开始从另一条路往江南去。   去江南其实水路更好走一些,但是康熙决定走陆路,他想要多看一看这大清的真是模样。   与此同时康熙也修订了律法,若是举报罪大恶极之人,可赏银百两,随后便给罪大恶极之人做了一个规范,并发往全国,要求各地百姓都知道这事。   百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不能改换门庭,但是绝对能够脱离穷苦的地步,有利益,那么那点亲族关系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事传开来,各地的衙门陆陆续续接到一些举报,经查证,有些属实,有些不属实,这倒是给各地方的衙门找了不是“事”做,不过这都是好事。   因为康熙跟此条政令一同下达的还有一天“论功行赏”,哪个地方的案子办的多,办的好,那么对官员的评级也是极有影响的。   另外,为了防止有些官员弄虚作假,为了功绩诬陷清白之人,他还下令允许举官箱,这些箱子有京城派人直接负责,对接之人直接受命于康熙,而且这个官职上的人一年一换,换的都是些京城不缺权势世家子弟。   这些人不缺银钱,缺的是在皇帝跟前露面的机会康熙给他们机会,只要他们能把得住就行,同时派人监察,毕竟谁家没个沾亲带故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