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追击,吾弟已经在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天罗地网,他们跑不了的。” 木吒出声拦住了想要追亡逐北,赶尽杀绝的薛丁山。 “那就好!” 薛丁山止住了脚步,其双眸之中闪过了一分可惜之色。 一日过后,正天教所属军队全面被赶出太南星。 这颗普通的行政星再次被汉帝国攻陷。 ………… 紫薇王朝,紫微星。 辉煌绝伦的紫薇宫内。 “陛下,张秀清兵败,现已全面退出太南星。” “汉帝国骁将郭昕此刻已经将太南星全面攻占了。” 紫薇王朝宰相星烈神情严肃的向星无极禀明当前太南星现状。 经太南星一战过后,星烈对大汉军力的评估往上窜了好几个层次。 同时他也清楚拥有如此军事实力的大汉绝不会是那种任人欺侮的国家。 “这张秀清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要地朕给地,要人朕给人!” “拥众数百万竟然连汉军的一支步军都扛不住。” “真是废物到了极点!” 星无极情绪异常恶劣。 张秀清兵败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太南星落入汉帝国手中,汉帝国的兵锋将可以随时威胁紫薇王朝柔软的腹部。 这是星无极所不能接受的! 他之所以会将太南星借予正天教,也并不全是因为他脑子有问题,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希望正天教这支军队能够钳制,消耗大汉帝国的军力。 另外,正天教军队是客军,就好比那无根之水,所以把太南星交给它,星无极也不会过多担心。 但是,大汉帝国不行! “向大汉帝国遣派使者,想办法让大汉帝国吐出太南星。” “另外,调星龙所部围困太南星,逼汉军撤出太南星。” 星无极打算双管齐下,做两手准备。 和平道路走不通的话。 他可能就会诉诸以武力了。 “唉!”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星烈于心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从最开始他就不同意把太南星借给正天教的,但奈何星无极固执己见,执意如此,以至于事情发展到如今这种态势。 “遵陛下命!” ……………… 翌日,正午时分。 一份来自太南星的捷报与太南星的户籍图录被摆放至了勤政殿内的桌案之上。 身披玄色龙袍,眉目之上带着几分凌厉之色的刘襄率先翻开了郭昕等人所书的太南大战捷报。 捷报内的字数并不多,主要内容就是向刘襄简单介绍了一下太南大战的前后经过和此一战的斩获情况。 太南一战,汉军以敌七分之一的兵力将敌歼灭大半,自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骄人战绩,世所罕有。 恶童――薛葵之名也于此战之中显扬于世。 “传朕旨意,敕封薛葵为天煞大将军,封天煞侯,食邑三千户。” 薛葵在太南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可以说太南大战汉帝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有近一半是因为薛葵。 此一战过后,大秦薛氏便正式成为了继大秦李氏之后第二个一门三君侯的顶级将门。 其家族武功之盛,世所公认。 “遵陛下命!” 雍容大度的副宰相吕蒙正行礼应命。 随后,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刘襄伸手翻开了太南星的户籍图录。 太南星是一颗面积相当广袤的星球,其内海洋与陆地的占比接近一比一。 陆地上的主要地形为大片大片的肥沃平原。 平原之上栖息着大量可以供我人族食用的动物。 据不完全统计,居住于太南星之上的纯血星族共有两千万众。 太南星是一颗极其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的星球。 将户籍图录之上的内容尽收眼底过后,刘襄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了沉思之色。 太南星这颗星球的位置对于大汉帝国来说十分重要,其就像是一个楔子一样楔入了紫薇王朝的内部,同时它也能成为汉帝国抵挡来自北方入侵者的第一线,桥头堡。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太南星改称大汉北庭都护府,以远征兵团将领郭昕为首任北庭大都护。” 命令下达,面容清冷严肃的帝国宰相范仲淹进言道:“陛下,若我大汉将太南星纳入版图,那紫薇王朝势必会兴兵伐我。” “微臣想问陛下做好与紫薇王朝这种庞然大物作战的准备了吗?” 范仲淹是个明白人。 他知道一旦大汉将太南星纳入版图,那紫薇王朝无论是面子上还是里子内都过不去,所以紫薇王朝是一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承认大汉帝国吞下太南星的。 “朕早就做好准备了。” “朕相信大汉的万千将士也做好了准备。” “没有谁可以屡次折辱大汉以后,还能安然无恙,独善其身。” “既如此,微臣明白了!” 范仲淹行礼应声,随后倒退着离开了勤政殿。 ………… 回到位于长安城核心地段的宰相府过后,范仲淹命令府内下人将来自紫薇王朝的使者打发走。 既然陛下已经做好了与紫薇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全面开战的准备,那他范仲淹也就没必要和紫薇王朝的使者扯皮,打嘴仗了。 “大人,那些蛮夷使者已经被小的打发走了。” “我知道了!” 范仲淹平静的点了点头,道:“看清楚他们往那个方向走了吗?” 声落,那名负责打发蛮夷使者的下人思索了一会,道:“他们好像是往皇宫的方向去了。” “这就没错了。” 范仲淹的面容依旧古井无波,其双眸悠远清澈。 “大人,什么就没错了啊。” “我怎么听不大懂?” 那名下人一脸疑惑之色的挠着头,他感觉范仲淹刚才话语让人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兴致不错的范仲淹扭头盯着下人道:“你觉得他们去皇宫是见谁去了?” “当然是去见陛下……!” 忽然,那名下人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脸惊讶的出声道:“大人,你是说他们是去见刚诞下龙种的那位贵人了吗?” 前不久,大汉宁妃星宁为大汉帝国皇帝刘襄诞下了一名龙子。 刘襄为其取名为恒,刘恒,并于同日封这位刚刚出世不久的龙子为大汉龙骧侯。 “不错!” 范仲淹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