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苏妲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冀州。   传闻冀州侯苏护嫡女苏妲己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国色美人。   她婉雅悲啼,百千娇媚,真如笼烟芍药,带雨梨花。   远远望去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其似海棠醉月,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当然了,如今这嫦娥仙子却不在月里,而是正在四年一周绕着洪荒大地做反复运动。   因此这苏妲己之美,已在嫦娥之上了。   都说活水红颜,可这苏妲己人美,心更美。   她不但体贴父兄,更是一心想为冀州百姓做些事情。   此时北海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   近来更是听闻有一个名叫申公豹的爆破狂人,使用霹雳之力,五里之内人畜不分,尽数炸毁,更是损坏了无数的民宅房屋。   一时间北地流民激增,百姓间更将那申公豹比作杀星降世,他的名字有止小儿夜啼的功效。   冀州府也是北伯侯治下,距离北海不远,这段时间来自然也是处处流民,地地饿殍。   心地善良的苏妲己便带着自己的丫鬟小厮开设粥铺,施粥救济,当真是仙女一般的人物。   回到侯府之中,妲己便见父亲正在闷闷不乐的饮酒,兄长则在一旁手舞足蹈的说着什么。   她知道,定是之前朝歌发来的榜文所致。   大王欲收天下猛士于朝歌,还特意点名了,要让苏护入朝随驾,这样旨意让苏家左右为难。   身为藩镇诸侯,冀州侯苏护自然算不上是最顶尖的诸侯,但也绝对不是那种羸弱的小诸侯。   他横看竖看自己,高矮肥瘦,怎么看看都恰好像极了那只杀鸡儆猴的鸡。   纣王欲要自己的长子入朝,这就是遣子入质了,这让苏护有些担忧。   妲己来到父兄面前,摇头道:“父亲,我们苏家世代忠良,问心无愧,兄长去朝歌也好见见世面呀。”   “此事又怎会如此简单啊!”   苏护看了温柔可人的女儿,又看了看血气方刚,一心想要去朝歌建功立业的长子,长饮一口浊酒,“你们两个俱已成年,有些事说与你们也无妨。”   他取出一沓锦帛,俱是各路诸侯的书信,其中无一例外都是要求苏护顶住压力,万万不可遣长子入朝,否则苏护便是天下八百路诸侯的罪人!   很显然,如今苏护这个中等意思的诸侯,已经成为了中央王权与诸侯们的角力点。   就连一向爱惜羽毛,绝不授人以柄的西伯侯姬昌都已经来信,表面上看一通宽慰之言,但苏护知道,这绵里藏针的,才是最赤裸裸的威胁。   毕竟诸侯向商王遣送质子的制度一旦成型,对于天下诸侯的钳制无疑是巨大的。   出于野心或者出于自保,所有的诸侯都不会同意苏护走出这第一步。   将这些情况一五一十的向子女说完,苏护叹息道:“如今天下,乃是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若早三十岁,迟三十岁,为父都不必如此举棋不定啊!”   如今中央王权下滑,诸侯势力尾大不掉,可偏偏却处在关键的节点,便是最高明的棋手也看不出最终鹿死谁手,苏护心中的纠结就可见一斑了。   三人感慨一通,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得各自回房歇息。   回到自己的闺房,苏妲己辗转难眠,直到许久之后,她才渐渐睡去。   深夜,忽然一阵兵马嘈杂将苏妲己惊醒。   叫来侍女给自己穿好衣物来到外头,只见居然是冀州大将赵丙和陈季贞压着自己的兄长苏全忠回到了侯府。   原来苏全忠知道父亲左右为难,便留下一封书信,偷偷溜出了侯府,打算一个人单骑入朝歌。   这样既可以实现自己报效朝廷之心,又可以让父亲免去被其他诸侯迁怒之责。   然而老辣的苏护哪里没有猜到自己这个傻儿子的心思,早就遣下心腹大将设下埋伏,轻而易举的将儿子捕获归案。   苏全忠仗剑走天涯的美梦胎死腹中。   苏护也知儿子虽傻,但是孝顺,只是叹气道:“只要你苏全忠在朝歌,无论老夫知不知情,此事都无法善了的。”   苏全忠被左右压着,也不服气的道:“商王乃是天子,苏家乃是人臣,孩儿以身侍君何错之有!”   苏护摇头:“大人的世界没有对错,来人,将他拖下去严加看管!”   苏全忠被压着离开,大将赵丙和陈季贞也小声问道:“侯爷,听说闻太师北海大捷,若他回军……”   摇了摇头,苏全忠道:“北海之事,不会如此轻易完结的。”   说着,他便转身走入了黑暗之中。   与纣王强抢苏妲己的后果不同。   若抢的是苏妲己,则不需闻太师从北海撤兵,单单是北伯侯便会出兵逼迫自己。   但如今抢的是苏全忠,苏护知道,天下诸侯是不可能向自己出兵的。   甚至这北海的战事……也要徒增变数了吧……   这纣王虽然英武,但终究……还是太年轻,太急躁了啊……   苏妲己偷偷看到这一切,心中难过。   明明父亲没有错,兄长也没有错,咱们苏家却被逼迫至此。   想到伤心处,她灵光一闪。   既然兄长身为嫡长子不可去朝歌,但自己乃是女儿身,不能继承侯爵,自然是可以去朝歌的呀!   仔细回忆着诏书,苏妲己记得,上面只写着招募天下猛士,并没有说一定要是男子。   而具体要苏家嫡亲猛士,也没说是嫡子。   对着昏黄的铜镜,妲己举了举纤细白嫩的拳头:“嗯,我也可以是猛男的!”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