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唱出大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如果单纯认为皇帝纳妃是为了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也不排除历史上确实有那么几位沉溺美色的糊涂昏君。但大多数的皇帝纳妃,其实都有政治意味。   除了明朝后妃和外戚的影响力较弱外,其他朝代,大都如此,世家门阀林立的隋唐尤甚之。   李世民的后宫里妃子众多,出身都非比寻常,长孙皇后是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妹妹,也是申国公高士廉的外甥女。   贵妃韦珪出身京兆韦氏;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燕妃出身北朝世家,母亲则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女;小杨妃与弘农杨氏关系密切,哪一个都不简单。   有官员上奏疏请立皇后,背后肯定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推动,都希望自家女儿能母仪天下,对家族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可惜出于朝堂平衡的考虑,以及对发妻的深情,李世民并无立继后之心,但并未拒绝新纳嫔妃的提议。   毕竟李二陛下不到四十岁,春秋正盛,身边需要多几个年轻嫔妃伴驾,生育子嗣。同时又可以拉拢一批世家勋贵,有利于朝堂稳定。再者,老牛吃嫩草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眼下时机不恰当,刚刚遭遇水灾和行刺,算不上风平浪静,并非纳妃的好时候。   再者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怎么也得先滋润安抚一下宫中旧爱,避免落下喜新厌旧的名头,也能省去一些麻烦。   推迟数月,明年开春是个不错的选择,况且古礼选妃时间就是二三月间,正好合适。   闻听李二并无再立皇后之心,长孙无忌安心不少,这意味着除了自家三个外甥,不会再有嫡出皇子。外戚之中,长孙家仍旧高出一头。   话题转变,两人又谈起了洛阳之行和行刺之事,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关于刺客身份可有眉目”   李世民摇头道:“没有确切答案,刺客大概有两拨人,行刺朕的可能是当年雍州城外,从独孤修德手下逃走的那位,谢逸曾看到一双褐色眼珠。   至于袭营对雉奴他们动手之人,暂无头绪说起来真是凶险,若非谢家叔嫂,朕和几个孩子都会有危险。”   “淮阳县伯救驾有功”长孙无忌的回答有那么点没头没脑。   李世民笑道:“辅机可是觉得,朕的封赏过于草率了”   “不,单单只是献上良种一事,便该重赏。”长孙无忌道:“不过陛下,那粮食当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李世民悠悠道:“眼见为实,明年种下后你去亲自瞧瞧便知道了,朕也很惊讶,若非亲眼所见,确实难以置信。”   “陛下,可喜可贺啊”   “嗯,那小子很有办法,奇思妙想不少,马蹄铁已经装配十六卫军;那个琼花酿想必你尝过,那个香水女子爱不释手,都是他的手笔”   李世民叹道:“自打皇后去了,雉奴和兕子一直闷闷不乐,朕都无可奈何,他却能看出症结,对症下药。你是没看见,这几个月,两孩子开朗多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看来此子确有才能,且是个怪才。”   “而且他还写的一手好诗文,才学出众,且很聪明。”李世民悠悠道:“也许全天下人都以为,是朕杜撰出太上玄元皇帝赐种之说。但实际上,骑青牛的老仙翁这话是谢逸口中说出来的。”   “竟是如此”长孙无忌颇为惊讶,事实上他先前也认为此举是李世民授意,合乎情理。   “看看,你都这样想,更别说旁人了。好在当时房玄龄在场,他与朕亲耳听闻。”   李世民叹道:“不知是此子聪明,故意讨好朕;还是朕派人调查过,此子自小生长于淮阳,原是个败家子,好似一夜之间转了性子,成了人才。   瞧见他拿出的东西稀奇古怪,闻所未闻,所以朕有时候不免在想,难道他真遇到了神仙点拨”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劝谏道:“陛下,神仙异事多虚妄,还是谨慎些好。”   “朕知道”李世民道:“其实他的来历不重要,只要他能为朕所用,愿意为朕所用即可。”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打算就将他放在弘文馆吗”   “辅机,你有疑虑是吗”   “陛下如此决断,自有道理,臣并无疑虑。但少年人骤居高位,他自己会不会骄傲得意百官可能也会有看法”   李世民叹道:“朕也是无奈之举,你不知道,虞世南在洛阳时曾向朕请辞,他已经八十岁了,王珪的身体也不好。”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老谋深算,对朝局更是洞若观火,当即明白李世民言下之意,同时也顾虑道:“可是他会不会太年轻了能否担得起陛下的期望。”   “十八岁,是太年轻了,可纵观朝堂,并无太多合适人选。相比之下,此子灵透,是个可造之材。”   李世民悠悠道:“朕愿意冒险一试,至于能不能经得起风雨,担得起担子,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拭目以待吧”   长孙无忌道:“陛下深谋远虑”   “辅机啊,朕还有个想法”   “陛下请讲”   李世民抬头看着承庆殿里摇曳的灯烛,轻声道:“自武德年间起,朝廷封赏的爵位,录用的官吏便不少;武德九年以后,又录用了一大批,其中情由你都知道。”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唐初得天下,为了拉拢关陇贵族,各地豪强,李渊册封了许多官爵。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不得不册封了不少从龙之臣,秦王府旧将。   前几年击败突厥,有功受赏的武将、官员、投降的部落首领又是一大批。再加上世袭、恩荫等,而今大唐贵族和官员越来越多。   “人多一点,无非是多耗费一点钱粮,倒也无妨,要是能多几个人才,更求之不得。但是”   李世民道:“你也看到了,有多少衙署冗员众多,办事拖拖拉拉,相互推诿,反而耽误事情。”   “陛下是打算精简官吏”长孙无忌反应敏锐。   李世民点头道:“朕前几年便有此想法,但先后对突厥,吐谷浑用兵,边患未平,此事不便提及。不过而今,尤其是东巡有所见闻后,朕以为,时机或许差不多了。”   “陛下,恕臣直言,精简确实必要,却需有度,不可操之过急。”长孙无忌诚恳道:“其实昔年杨广的许多举措并非失当,而是操之过急”   “朕心里有数,此番至少要遏制冗员增加的趋势,得开个好头才行。”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陛下打算何时动手,让谁主持呢”   “哼哼”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的表情,笑道:“别担心,这等得罪人的事情,就不让你为难了。这件事,等闲之人也办不了,办不好”   “是”   李世民沉声道:“让侯君集从陈州回来任吏部尚书吧,他有这个胆魄和铁腕,能办好事情。”   “侯君集确是个不错的人选。”长孙无忌附和的同时,眼珠子却转个不停,心中好似泛起了许多念头。   “不过,你们也不能躲清闲。”李世民目光凝重道:“既然动手,就要闹出点大动静,你们得陪着朕唱出戏,唱出大戏。”   唐朝败家子章节列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